公司研究室IPO周報:滬上阿姨、綠茶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德鎂醫藥擬以介紹方式在香港上市
IPO動態
A股
4月23日,天富龍首發上會通過,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新股上市:
本周,A股共有三只新股上市。
4月24日,江順科技(001400)、天有為(603202)分別在深交所主板、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日漲幅分別為78.53%、24.06%。
4月25月,眾捷汽車(301560) 在創業板上市。
新股申購:
本周,A股沒有新股申購。下周,A股暫定有兩只新股進行申購。
4月28日,澤潤新能(301636) 、天工股份(920068) 將分別在創業板、北交所進行申購。
港股
4月21日,鈞達新能通過港交所聆訊。
4月22日,德鎂醫藥、中偉股份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4月23日,和輝光電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滬上阿姨、綠茶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
熱點追蹤
德鎂醫藥擬以介紹方式赴港IPO,客戶供應商重疊
4月22日,德鎂醫藥向聯交所遞交申請,擬以介紹方式于聯交所主板上市及買賣,華泰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同日,康哲藥業(00867)公布,公司建議將公司附屬公司德鎂醫藥股份分拆并于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德鎂醫藥的90.8%權益由CMC(康哲藥業)實益擁有。
德鎂醫藥是一家專業聚焦皮膚健康的創新型醫藥企業。
2022年至2024年,德鎂醫藥收入分別為3.84億元、4.73億元及6.18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5517.1萬元、470.3萬元及1.0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70.1%、76.9%及63.5%。
2022年至2024年,德鎂醫藥自五大客戶產生的總收入分別為2.84億元、3.07億元及3.79億元,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74.2%、64.9%及61.3%。同期,自最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12億元、9760萬元及1.48億元,分別占公司收入的29.1%、20.7%及24.0%。
值得注意的是,德鎂醫藥的五大供應商之一,即CMS留存集團,亦為其于業績記錄期各期間的客戶。2022年至2024年,德鎂醫藥自CMS留存集團的采購額分別占公司在相應期間總采購額的50.6%、40.7%及6.1%,德鎂醫藥向CMS留存集團的銷售額分別占公司在相應期間總收入的7.6%、4.2%及7.7%。(瑞財經)
滬上阿姨通過港交所聆訊,2024年單店GMV同比下滑12.1%
4月23日,據香港聯交所官網信息,滬上阿姨已通過上市聆訊。目前,滬上阿姨旗下共有三個品牌,分別為滬上阿姨、滬咖、輕享版。
2022年末至2024年末,滬上阿姨門店數分別為5307家、7789家、9176家。
2022年到2024年,滬上阿姨GMV分別為60.7億元、97.3億元、107.4億元,2023年和2024年GMV增速分別為60.4%和10.3%。
2022年至2024年,滬上阿姨平均每家門店GMV分別為150.0萬元、155.9萬元、137.0萬元。
2024年,隨著門店進一步加密,單店GMV已出現下滑,同比下滑12.1%。
滬上阿姨在招股書中表示,相比2023年,2024年中國現制茶飲行業及現磨咖啡市場增速放緩,競爭進一步加劇。特別是行業參與者爭相搶占低滲透市場(如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黃金地段及合資格加盟商,部分公司更推出低價產品進一步擴大客群。
根據招股書,2024年末,滬上阿姨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占比已達到50.4%,較2022年末提升2.1%。
根據灼識咨詢,按GMV計算,2023年,滬上阿姨在中國現制茶飲店市場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4.6%。
2024年,滬上阿姨收入32.85億元,較2023年的33.48億元下滑1.9%;毛利率為31.3%,較2023年提升0.9%;凈利潤3.29億元,同比下滑15.2%。(公司研究室)
綠茶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2024年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0.3%
4月23日,綠茶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花旗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2008年,綠茶集團在杭州開設第一家綠茶餐廳。截至2024年4月14日,綠茶集團已開設489家餐廳。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2024年,在中國內地休閑中式餐廳品牌中,綠茶集團按餐廳數目計排名第三,按收入計排名第四。
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至2024年,綠茶集團的營收分別為23.75億元、35.89億元和38.38億元,2023年和2024年收入增速分別為51.1%和6.9%。
2022年至2024年,綠茶集團凈利潤分別為0.17億元、2.96億元和3.50億元。
綠茶集團收入和利潤的增長主要依賴于門店數量擴張。2022年末到2024年末,綠茶集團門店數量分別為276家、360家、465家。
但2024年翻臺率和人均客單價均出現下滑。2022年至2024年,綠茶集團的客單價分別為62.9元、61.8元和56.2元;同期,翻臺率分別為2.81次/日、3.30次/日和3.00次/日。
此外,從同店銷售額來看,2023年同店銷售額整體增長26.2%,但2024年同店銷售額整體下滑10.3%。(公司研究室)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