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紅利低波與股票型ETF:誰是王者?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近日,有14只自由現金流ETF陸續發行,引起不少投資者關注。
這些現金流ETF中,有9只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3只中證800自由現金流ETF,1只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1只國證自由現金流ETF。
簡單點說,就是中證系列指數自由現金流ETF有13只,國證指數自由現金流ETF有1只。
除了上述兩類,還有富時中國指數自由現金流ETF。比如,早在今年2月成立并上市交易的國泰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ETF。

市值指數與自由現金流指數
不少投資者疑惑:“這些自由現金流ETF,與此前追蹤相關指數的ETF有啥區別?比如,滬深300ETF與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有何不同?”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一個是市值指數,一個是自由現金流指數。
簡單點說,咱們以往比較熟悉的指數,基本上都是市值指數。比如,中證A500,滬深300,深證100,上證50,富時中國A50……都是市值指數。
市值指數的編制原則,可謂“簡單粗暴”:哪只股票市值大就選誰。比如滬深300,就選滬深兩市市值最大的前300只股票。
這個原則也不是國內A股獨有,海外市場好多指數也是按照這個邏輯編制,比如美股的標普500指數。
說白了,這類指數信奉的原則是:市場總是對的,市值越大,公司越好。
自由現金流指數則不同,它總的特點是“嫌貧愛富”。
也就是說,它不完全根據市值大小選擇成份股,而是根據“自由現金流”多少來選擇指數標的。
所謂自由現金流,就是企業扣除所有必要運營開支、資本性支出(如設備購置)和債務償還后剩余的現金,反映了企業真正的財務靈活性和回報能力。
說通俗點:就是企業去掉必要開支后,手頭能自由支配,隨時可以給股東分紅的現金。
這個概念,有點類似近幾年時興的一個國民收入統計指標:居民可支配收入。
所謂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你能拿到手的可自由花銷的錢財。因此,自由現金流里的現金都是到手之財,應收賬款不算。
難怪巴菲特老爺子特推崇這個指標,喜歡投資那些自由現金流充沛的公司。
如果把全市場上市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情況計算出來,然后,按照這個數據大小來排序,做一個指數,那就是所謂自由現金流類指數了。
自由現金流指數的編制
當然,具體到每一類自由現金流指數的編制,也不是這么簡單,還是有各種要求或限制。比如,多數都會排除金融與房地產股,也會排除ST之類問題股,以及那些成交不活躍的個股。
此外,這類指數選擇成份股時,要求年度自由現金流和企業價值均為正,連續 5 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而且,具體編制時,不是直接比較企業自由現金流金額大小,而是根據自由現金流率來排名。
計算自由現金流率有個公式:自由現金流率 = 自由現金流/企業價值=自由現金流/(總市值+總負債-貨幣資金)。其中:自由現金流 =息前稅后利潤(或凈利潤)+折舊攤銷-凈營運資本增加-資本開支。
如果覺得不好理解,那你就將這個指標視作大家平時使用的市盈率得了,道理上完全一樣。只不過,市盈率=總市值/利潤,相對簡單明了。
指數公司具體編制時,會將目標個股按照自由現金流率排行,數值越大,排名越靠前,然后將排名前50或100的股票納入指數,作為成份股。成份股們再按照自由現金流加權,每只個股權重上限10%左右,成份股名單每季度或半年調整一次。
指數編制大致過程就是這樣,正式發布前也許還有微調。
中證指數公司于2024年11月12日正式發布了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中證500自由現金流指數和中證1000自由現金流指數;2024年12月11日,又正式發布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指數和中證800自由現金流指數。
這些自由現金流指數,成份股多是相應空間中現金流創造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其中,中證全指、中證1000自由現金流指數樣本數量為100只,滬深300、中證800、中證500自由現金流指數樣本數量為50只。

除了中證自由現金流指數,市面上還有深交所編制的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
由上表可見,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指數、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中,權重前十大成份股大同小異,占比最高的行業有:石油石化、汽車、家用電器、煤炭、有色金屬、電力設備。
這些行業,一聽就知道不差錢,也不需要重金投入新品研發,因此,現金流都比較充裕。
自由現金流指數的收益與配置
不過,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知道自由現金流指數是怎么回事就行了,不用太多考究那些編制細節,重點還是看這些指數投資收益如何,適不適合自己。
那么,這些自由現金流指數投資收益究竟怎樣?
以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滬深300現金流指數過去一年的收益率為11.75%,跑贏了其他3類指數:期間,紅利低波指數上漲3.01%,滬深300指數11.31%,中證500指數10.4%。
將時間周期拉長一些,自基日以來,滬深300現金流指數的累計收益率185.14%,低波紅利指數133.89%,滬深300指數69.17%,中證500指數53.68%。
如果將分紅計入,那么,滬深300自由現金流全收益指數的收益,自基日以來高達331.97%,不僅跑贏紅利低波指數的累計收益,而且遠遠跑贏滬深300與中證500指數的全收益。

當然,市場上每個投資者的收益追求不一樣。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追求長期收益的投資者(需持有3年以上),在經濟復蘇期或低利率環境下看好周期股反彈,適合配置自由現金流ETF;對于需要穩定現金流的保守型投資者(如退休人群),在市場震蕩或下行期需對沖波動風險,則適合配置紅利ETF。
具體投資時,需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在自由現金流指數ETF、低波紅利指數ETF、股票型ETF以及債券之間,進行合理搭配,并結合市場周期動態調整,以達到不同投資者的收益預期。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94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