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1基金行業盤點:科技狂飆,機器人賽道殺瘋了!
文:虎山
2025年一季度收官,A股上演了一場“冰與火之歌”,一邊是科技股狂飆,人形機器人概念掀漲停潮;另一邊是煤炭、地產等傳統板塊跌跌不休。基金圈更是熱鬧非凡: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賺3.47%,前三甲收益率均超50%,重倉機器人的基金直接霸榜!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一季度基金市場的“贏家密碼”和“踩雷姿勢”。
市場復盤:科技股一騎絕塵,北交所成黑馬
指數分化:北證50漲22%,紅利指數“拖后腿”
一季度A股結構性行情明顯,北證50以22.48%的漲幅領跑主流指數,中證2000、科創50分別漲7.08%、3.42%,但紅利指數卻逆勢下跌。港股也不甘示弱,醫藥、互聯網板塊反彈強勁,老鋪黃金等個股一季度漲幅超200%。
行業表現兩極分化:有色金屬(+11.96%)、汽車、機械設備(均超10%)成為“三劍客”,而煤炭、地產、非銀金融等板塊跌幅超5%。這種分化直接影響了基金業績——重倉科技的基金賺得盆滿缽滿,堅守傳統賽道的則“關燈吃面”。
人形機器人“封神”,AI應用遍地開花
一季度最火的賽道非人形機器人莫屬。DeepSeek技術突破、特斯拉Optimus量產預期升溫,帶動產業鏈個股暴漲。雙林股份一季度漲幅118%,貝斯特、兆威機電等均超40%。主動基金中,鵬華碳中和主題A以60.26%的收益率奪冠,平安先進制造、永贏先進制造智選緊隨其后,這三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清一色押注機器人賽道。
AI應用端同樣爆發,算力、自動駕駛、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輪番上漲。有基金經理直言:“AI已從實驗室走進生活,硬件到軟件全是機會!”
基金業績:主動權益逆襲,ETF黃金稱王
主動基金揚眉吐氣,TOP3全靠“機器人”
一季度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收益3.47%,89只基金收益率超20%,其中20只超30%,3只超50%。
冠軍基金鵬華碳中和主題A(+60.26%)在年報中直言:“新能源+機器人是長期主線”。
亞軍平安先進制造(+53.65%)則聚焦“輕量化材料+新型傳動方案”。
季軍永贏先進制造智選(+52.32%)更預言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反轉信號:過去三年被動指數基金風頭碾壓主動基金,但今年科技股的結構性行情讓主動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大顯身手,平均收益跑贏指數基金1.88個百分點。
ETF含“金”量飆升,科創AI霸榜
黃金主題ETF成為一季度最大贏家,華夏黃金股ETF以24%的漲幅領跑,永贏,工銀瑞信、國泰旗下黃金ETF緊隨其后。科創AI主題也表現亮眼,博時科創AI ETF漲22.92%,多只人工智能、創新藥ETF躋身前十。
冷門賽道逆襲:北交所主題基金異軍突起,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兩年定開漲37.45%,匯添富北交所基金漲24.43%。基金經理認為,北交所估值折價+政策扶持+優質供給增加,是爆發主因。
基金經理“神操作”:押注賽道VS均衡防御
科技派:All in機器人,躺賺Beta
一季度業績TOP10的基金經理幾乎全員押注科技賽道。鵬華閆思倩在年報中寫道:“新能源產業鏈出清結束,智能駕駛、機器人將接棒增長”。
永贏張璐則強調“量產破曉”是關鍵詞,甚至建議基民“定投參與,避免追高”。
倉位高集中度也容易帶來波動。鵬華碳中和主題3月下旬單周回撤超7%,顯示熱門賽道的高波動性。
均衡派:消費+順周期,穩中求勝
一季度,部分基金經理選擇攻守兼備策略。
財通資管姜永明增持有色、軍工,并布局后周期消費(家電、汽車)。
王浩冰則聚焦順周期(交運、紡服)與科技(電子、通信)的平衡。
醫藥基金逆勢布局:盡管醫藥板塊一季度表現平淡,但永贏儲可凡在低位加倉創新藥,認為“中國新藥產業鏈10年走完歐美百年路,2025年將價值重估”。
中長期業績:誰是真正的“長跑王者”?
近五年最牛基金:金元順安元啟漲276%
拉長時間看,繆瑋彬管理的金元順安元啟近五年收益率達280.26%,憑借“高股息+小盤股”策略封神。
東吳劉元海管理的兩只基金(東吳新趨勢、東吳移動互聯)分別漲227%、219%,主打TMT賽道。
北交所基金“悶聲發財”
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近三年收益131%,匯添富北交所基金漲80%,專精特新企業的估值修復和政策紅利成為核心驅動力。
AI還能瘋多久?
機構共識:科技主線不變,警惕波動
中歐王培認為,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預期修復,科技股估值體系有望重建;財通資管李晶預測,AI硬件(機器人、智能汽車)將引領2-3年技術變革,算力、自動駕駛等子賽道潛力最大。
但美國通脹預期擾動、美聯儲降息節奏、地緣政治沖突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配置建議:科技+消費+黃金三角
科技:機器人、算力、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
消費: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利好)。
防御:黃金ETF(抗通脹)+高股息(紅利低波)。
熱鬧背后,警惕“過山車”
一季度基金市場的狂歡,本質是科技浪潮與政策紅利的共振。但歷史經驗表明,高景氣賽道往往伴隨高波動,基民切勿盲目追漲。不妨學學冠軍基金經理的建議:定投參與、分散配置、長期持有。畢竟,投資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
(本文數據及觀點綜合自公開研報、基金定期報告及Wind,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
共2660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