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銀安盛李浩玄:堅持啞鈴策略,1季度沒踩好蹺蹺板?
春節過后,A股走出一波科創為主的結構性上漲行情。本周來,科技股大幅回調,電力、煤炭等高息股逆勢上漲。這時候,人們不由想起那些保持均衡配置尤其是堅持啞鈴策略的基金,希望了解這些基金近來的表現。
3只啞鈴策略基金,今年以來2只跑贏科創綜指
春節過后,公司研究室發表“基金經理展望2025”相關報道,介紹了30家頭部基金公司中權益投資冠軍們新一年的投資策略,其中就有一部分堅持資產均衡配置的基金經理。
這些人雖然也看好AI產業鏈,但在四季報里明確表示,采用啞鈴策略,組合兩端分別投資于穩健增長、具備持續分紅能力的行業以及具備非線性高增長潛力的行業。他們的初衷,就是有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降低組合的波動率。
那么,今年以來,這些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如何呢?
四季報中,明確以啞鈴策略配置資產的有3人,分別是:博時智選量化多因子股票基金經理劉釗、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基金經理沈若雨、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基金經理李浩玄。

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收盤,這3只基金今年以來凈值獲得正增長,且跑贏業績基準;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1年,它們的業績表現更優秀,均大幅跑贏業績基準。
不過,與去年9.24行情以來領漲A股的科創綜合指數加以對比,也許更能看出這些基金經理的業績成色。

截至3月24日收盤,科創綜指今年以來上漲8.01%,近1年上漲19.72%。
兩相對比,博時智選量化多因子今年來上漲13.43%,近1年上漲43.57%;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今年以來上漲10.21%,近1年上漲25.89%。
上述兩只基金,中短期均跑贏科創綜指。
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今年以來表現略遜,上漲3.78%,跑輸科創綜指;近1年上漲40.38%,大幅跑贏這個指數。
近5年2只業績大起大落,1只連續跑贏基準
如果將時間周期拉長到近5年內,可以更客觀地衡量啞鈴策略是否有效。
截至2025年3月24日,成立于2021年11月的博時智選量化多因子股票基金,一直由劉釗管理。

Wind數據顯示,這只普通股票型基金,2022、2023、2024年及2025至今,連續跑贏業績基準、滬深300指數以及普通股票型基金,而且排名始終靠前,分別位于同類基金前16%、23%、3.3%、8.4%。
與此同時,成立于2021年6月的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業績起伏很大。

Wind數據顯示,這只基金2022、2023年跑輸業績基準、滬深300指數以及普通股票型基金;2024年及2025以來跑贏上述標的。同時,其業績排名分別位于同類基金前90%、93%、14%、18%。
顯然,這只基金頭兩年業績較差,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很靠后。

公開信息顯示,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成立后,先由趙鵬程管理,期間虧損50.18%。沈若雨上任以后,這只基金業績才有起色。
成立于 2020年6月的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業績也是大起大落。

Wind數據顯示,這只偏股混合型基金,2021年上漲4.69%,跑贏業績基準、滬深300指數,但同期跑輸偏股混合型基金;2022年虧損27.26%,跑輸上述標的;2023年業績有所好轉,但當年依然虧損;2024年業績表現優異,大幅跑贏上述標的;2025年以來表現一般,跑輸偏股混合型基金。
從同類排名看,2021、2022、2023、2024及2025至今,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業績分別位于同類前52%、78%、12%、0.44%、62%。

公開信息顯示,這只基金初創時由褚艷輝管理,在管期間虧損20.34%。2022年12月李浩玄接手,其業績開始走好。由于成立初期業績不盡人意,這只基金的規模始終沒能做大,目前僅0.75億元,屬于迷你型基金。
針對上述2只基金業績大起大落現象,業內人士坦言:“一只新基金剛成立時,投資策略固然重要,但選對基金經理更關鍵。一旦選錯了人,凈值出現大幅虧損,不僅申購基金的投資者要遭受損失,所在公司品牌形象也會受損。”
同是啞鈴策略,李浩玄1季度沒有踩好蹺蹺板?
1季度馬上就要過去,此時回顧基金經理們當初對2025行情的展望,再對比所在基金的業績表現,更能體會知易行難。
博時智選量化多因子股票基金四季報:展望 2025 年一季度,本基金將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堅持暴露長期有效的因子,特別是成長類因子,適當配置價值等其它因子,并對小市值因子持續保持警惕。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繼續有選擇的放大個別行業和個股的暴露。
截至3月24日,這只基金今年以來上漲13.43%,跑贏6.08%的業績基準,也跑贏科創綜指。顯然,劉釗堅持暴露長期有效的因子特別是成長類因子的策略奏效了。

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基金四季報:整體資產配置采用了啞鈴策略,組合著重篩選了持倉個股的成長持續性。展望明年,雖然外部國際形勢存在更多變化的可能性,但也應該看到市場在對匯率、出口面臨的不確定性進行風險計價后可能面臨更好的投資機會。科技成長類和高股息類資產仍然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投資方向。
截至3月24日,這只基金今年以來上漲10.21%,跑贏3.43%的業績基準,也跑贏科創綜指。

從2024年底持倉看,這只基金前12重倉股中有6只港股,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均大幅跑贏A股。顯然,沈若雨重倉港股的策略,無疑奏效了。
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基金四季報:近兩年,紅利和科技板塊整體呈現“啞鈴”,彼此互為“蹺蹺板”的特征。從收益風險角度講,再平衡是一個必要的動作。我們在四季度對組合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執行這一操作,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跟蹤政策和高頻數據的走向,目前只能邊走邊看并不斷修正。
截至3月24日,這只基金今年以來上漲3.78%,略微跑贏3.72%的業績基準,但跑輸了科創綜指。

從2024年底持倉看,這只基金前10重倉股中有6只港股,其中,去年底持倉權重排名前5的小米集團,截至3月24日收盤,今年以來漲幅高達65.22%。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大幅跑贏A股,而重倉港股的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沒能跑贏上證科創綜指。業內人士分析,李浩玄今年以來的投資操作恐怕有些走形,沒有踩好自己所說的蹺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