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行業2025展望:繼續擁抱數智化,挑戰與機遇并存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姜林燕 編輯|劉雙霞
在經濟復蘇與技術革新的浪潮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站在轉型的關鍵節點。作為連接金融與消費市場的橋梁,消費金融在助力居民消費升級、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當前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僅31家,銀行與互聯網企業的融合是主流模式。雖然行業規模尚不及傳統銀行體系,但其小額高頻、普惠金融的特點,為其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潛力。
《2025年消費金融公司信用展望報告》中,惠譽博華對消費金融公司2025年行業展望保持“穩定”,預計2025年末31家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總體體量將在1.5萬億元左右,增速降至10%左右水平。信心恢復情況是影響消費金融公司未來若干年業務增長的重要變量。
展望2025年,嚴監管下的合規發展、數智化驅動下的精細化服務、大模型應用以及普惠與綠色服務,將成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競爭加劇與嚴監管:行業規范發展的雙重動力
在過去幾年間,消費金融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貸款余額已突破萬億元,達到11534億元,同比增速38.2%。
與此同時,持牌機構在風控能力、合規經營等方面形成了顯著優勢。隨著經濟復蘇和消費需求提升,預計未來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行業的方展離不開監管政策的加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分別在2024年3月18日和12月20日發布了《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和《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簡稱“《評級辦法》”),監管更加全面精細化。2024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人民銀行、證監會三大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安排的公告》;2024年11月,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
2025年,在日益完善全面的監管政策引導下,將進一步推動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風控能力、用戶權益保護等方面更加規范,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消費金融行業高質量合規發展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也應該清晰地看到,因為市場空間的機會和政策層面的利好,行業的競爭也更加白熱化。除了持牌機構,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多類型玩家也在持續進入,進一步壓縮了行業利潤空間,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降本增效。
數智賦能進階之路:重塑服務和風控格局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普遍面臨小額高頻交易、用戶需求多樣化以及風控難度高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及其與金融場景的深入融合,消費金融行業正在通過數智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服務模式和管理效率的全面升級。
過去幾年,消費金融行業積極擁抱AI大模型等新技術,積極布局大模型開放合作生態,探索嘗試新場景應用。AI大模型的潛力將在消費金融領域得到全面釋放,包括智能客服、自動化風控、個性化營銷等場景。特別是在貸后管理中,AI的情緒分析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優化客戶關系,減少投訴壓力和潛在糾紛。
人工智能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的應用,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消費金融的服務模式。通過AI技術,企業可以更精準地刻畫用戶畫像,預測消費需求,從而實現差異化服務。目前市面上運用比較多的兩項服務:一是智能客服,大語言模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實現7×24小時在線響應,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和問題解決效率;另外情緒識別與風險預警也是大模型的應用場景之一,AI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用戶情緒和行為偏好,從而預測可能的逾期風險,并在早期階段進行干預。
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表示未來將在大模型領域繼續積極布局與探索。比如杭銀消費金融公司在過去一年通過大模型對消保客服投訴預測、圖片識別、知識庫應用等多個業務場景應用進行了探索。杭銀消金表示,今后會繼續建設大模型基礎服務平臺,建設AI面試官、催收、投訴預測、錄音分析智能體,用算力替代人力,提升效能。
風控能力是消費金融行業的生命線。在數字化技術的驅動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在構建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全流程智能風控體系。一是通過大數據驅動,通過海量數據分析,企業能夠快速識別高風險客戶群體,從而優化授信決策,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在自動化審批方面,得益于實時數據處理能力,消費金融公司可在數秒內完成授信審批,大幅提升了業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更為重要的是,高頻交易場景對系統穩定性和響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消費金融公司正加速IT架構升級,采用分布式計算、數據湖等先進技術,以應對日益增長的交易需求。
此外,消費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停留于技術與風控層面,更體現在服務模式的深度創新上。杭銀消費金融在構建數字化服務體系時,通過分布式架構和輕量級數據湖技術,實現了高頻交易的穩健支持和高效響應。其核心理念在于,將技術創新融入普惠金融的使命,讓金融服務覆蓋更廣的長尾用戶。
未來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仍將繼續引領智能技術發展浪潮。隨著大模型在金融領域融合應用不斷深入,挑戰和機遇將并行發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在驅動消費金融踐行普惠服務、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將大有可為,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將逐漸從外延走向核心。另一方面,消費金融公司需要做好算力、數據、技術、人才的積累,積極擁抱新技術帶來的變革。總之,大模型正在為金融機構帶來新一輪變革窗口期,行業也將迎來大模型產業級應用落地的關鍵機遇期。
普惠與綠色服務:行業發展的新航標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長期肩負著普惠金融的使命,通過小額高頻的服務模式覆蓋長尾用戶。未來,企業將進一步利用技術手段提升服務覆蓋率,為更多消費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務,覆蓋更多下沉市場,助力居民消費升級。
與此同時,隨著數據應用范圍的擴大,用戶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成為未來行業公司成長的關鍵。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持續加強數據治理能力,確保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符合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構建更為安全、合規的數字化服務體系。
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綠色金融也成為行業關注的新方向。消費金融公司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深度運用,能夠監測并激勵消費者選擇低碳消費方式,推動綠色金融的規模化發展。例如,通過推出低碳消費分期等產品,鼓勵用戶選擇更環保的消費方案,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這些舉措不僅強化了行業的社會責任感,也為綠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總的來說,消費金融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行業領域的持牌消金公司將憑借技術創新、普惠金融使命和強大的風控能力,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猜你喜歡
興業消費金融2024年核心業務指標全面收縮,仍需平衡規模與質量
興業消費金融2024年總資產達821億元,貸款余額819.4億元智能家電巨頭試水消費金融,追覓科技能否突圍?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追覓科技正在積極布局金融科技板塊,組建金融團隊,并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消費金融業務。
WEMONEY研究室
共2660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