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人形機器人漲翻天:背后有哪些機構?
出品/公司研究室上市公司組
文/淮上月
2025年元旦后第一周,A股出現快速下跌;第二周,橫盤震蕩后繼續下跌。
不過,就在市場一片愁云慘淡時,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卻像橫空出世的孫悟空,在二級市場漲翻了天。從1月7日下午開始,一直到1月10日上午,這個熱點就連續走強,成為綠油油的大盤上一抹靚麗的紅色。截至10日收盤,人形機器人概念當周上漲9.77%

場外最大誘因
提起人形機器人概念本周的這波大漲,最直接的誘因,應該就是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維加斯開幕的2025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
會上,來自16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323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數千家企業匯聚于此,展示從改變游戲規則的人工智能(AI)、量子計算到尖端的數字健康解決方案等最新成果。其中,AI無疑是2025年CES熱度最高的核心議題。
有記者現場采訪發現,從AI芯片到AI技術驅動支持的新應用與解決方案,在本屆CES展會現場隨處可見。
這幾年,A股炒作一向是對海外熱點的折射,這一次人形機器人概念的上漲也不例外。
因為時差關系,北京時間1月7日,2025 CES展會尚未開幕。
不過,國內游資按捺不住,1月7日午后,就將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拉了起來,當日這個板塊收出漲幅3.54%的光頭陽線,帶動大盤收出下影線,創業板指甚至翻紅。
4個交易日一飛沖天
1月7日晚間,中央《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提出研究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
消息傳出,8日A股一開盤,養老機器人概念股麥迪科技(603990.SH)就一字漲停。據悉,這家公司與優必選合作開發康養機器人,目前已經和優必選合資成立機器人公司。
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英偉達董事長黃仁勛在2025年CES年會上宣布,英偉達的下一階段目標是physical AI,同時發布了Cosmos世界基礎模型。
中信證券認為,從2023年黃仁勛提出具身智能概念,到2024年組建團隊GEAR專門研究通用具身智能,到2025年明確提出下階段的戰略規劃在physical AI,英偉達公司在具身智能即機器人的投入層層加碼,一方面公司作為“賣鏟子”的環節會加速下游機器人本體的進步,另一方面,大廠的all in態度也有望激發科技圈對機器人的投資內卷,從而引爆行業熱度。
當天上午,大盤單邊下跌,市場愁云慘淡。
午后,在人形機器人概念帶動下,大盤指數探底回升,上證指數從跌近1.6%至一度翻紅,創業板指數更是從跌超3%到大幅反彈。當日,人形機器人概念從跌超2.7%,到一度漲超4.7%,區間反彈幅度超7%,減速器、執行器、PEEK、機器視覺等相關概念股全線走高。
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在CES2025的展會現場,中國公司宇樹科技工作人員稱,“我們帶來的所有樣機,都已經全部銷售出去了。”
目前在海外市場,機器狗的售價在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6萬元)起,機器人的售價16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1.73萬元)起步。
當日,馬斯克在連線采訪中表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產品。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今年生產5萬~10萬個人形機器人,然后在2026年再增加10倍。
受這些消息刺激,1月9日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繼續高歌猛進,當日大漲3.61%,并帶動了PCB等相關人工智能概念股大漲。
1月10日上午,人形機器人繼續上攻,多只個股漲停。10點50前后,板塊最高上漲5.38%,隨后開始回落。當日收盤,板塊漲幅0.94%,呈現明顯的沖高回落走勢。
即使如此,當日依然有4只個股漲停,其中,麥迪科技連續第3個交易日漲停。
當周6只股漲超30%
本周是新年后第二周,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下跌1.13%,但有6只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漲超30%。其中,北交所、科創板各1只,其余多是創業板與上交所主板公司。

三季報顯示,這一波漲幅較好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前10股東里公募基金出現多次。
以漲幅最大的肇民科技(301000.SZ)為例,三季度末,其股東前10中不僅有1只前海私募,1只養老基金,還有3只公募,基金,分別是:鵬華新能源汽車主題混合基金、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基金、華寶動力組合混合基金。
不過,連續3天漲停的麥迪科技,截至3季度末,股東里沒有發現公募基金的影子。也許是因為其業績不好,2023年每股虧損0.88元,2024年三季報每股繼續虧損0.546元,因此,沒能進入基金股票池。
值得關注的是,震裕科技(300953.SZ)、五洲新春(603667.SH)的股東里出現大量外資機構影子。其中,五洲新春股東中,外資機構持股數量較大。截至2024年8月16日,安信國際、美國花旗、高盛亞洲、摩根士丹利香港、摩根大通均持有10萬股以上。
幾乎與此同時,去年三季度末,有16只國內公募基金持有五洲新春,總計2214萬股,其中,富國天瑞強勢混合基金最多,持有535.1萬股。

機器人概念后市走勢分析
對于機器人概念后期走勢,多家機構近期紛紛發聲。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預測,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0.17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1億美元,2024年~2030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6%,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從1.19萬臺增長至60.57萬臺。
華安證券認為,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進入量產元年,其中特斯拉optimus有望進入小批量量產階段,將有數千臺人形機器人落地在內部工廠運行,2026年有望對外銷售。Figure、1X、宇樹、智元、開普勒、優必選等國內外機器人領先企業已經先后開啟人形機器人的量產。
中信證券表示,機器人項目加速,可以重點關注特斯拉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建議重點關注:1)總成;2)減速器;3)絲杠;4)靈巧手。建議關注其他重要環節玩家。
國海證券指出,2024年,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經過技術積累+政策刺激,復合影響因素的傳導效應開始顯現。2025年,廠商相繼入場機器人本體制造,大廠持續布局AI大模型,全行業加速人形產鏈建設和商業化落地。不過,需注意的是,機器人概念在經歷了短期暴力反彈后,部分個股已經彈升至前高附近,后續或面臨著在短線獲利盤與前期套牢盤雙重的考驗,是否仍有足夠的資金愿意進場接力仍是后續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