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24基金業績:TOP20新銳憑什么脫穎而出?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巖
2024年,A股行情上演了“三國殺”:上半年是紅利指數的春天,秋后則迎來微盤股的暖冬,科技成長熱點則斷斷續續,幾乎貫穿了全年。這樣的行情結構與節奏,自然也反映到基金經理們當年的業績上。
復盤2024年公募基金業績排名,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年度收益率TOP10榜單上,多是重倉高景氣成長股的產品,最低收益也在44%以上(收益前10中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僅選收益最高的那只)。

如果將這個榜單進一步拉長,可以發現,年度收益排名前列的優勝者中,有相當數量的基金經理累計任職時間在3年以下。也就是說,一大批基金新銳的業績在這一年脫穎而出。

殺出重圍的基金新銳們
登上2024年度新銳收益TOP20榜單的基金經理,都是從全市場近4000名基金經理,上萬只產品中殺出重圍的。在這里,公司研究室對他們的業績做個不完全的簡單復盤:
王曉川:年度收益50.00%,代表作—銀華數字經濟股票發起式A
尤宏業:年度收益 33.27%,代表作—工銀紅利優享混合A
李浩玄:年度收益 30.85%,代表作—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A
王海暢:年度收益30.73%,代表作—諾安多策略混合
翟相棟:年度收益 30.16%,代表作—招商優勢企業混合A
馬麗娜:年度收益 28.96%,代表作—工銀新興制造混合A,年內凈值增長率50.28%
江 山:年度收益 24.50%,代表作—景順長城穩健回報A,年內凈值增長率42.23%
……
數據顯示,在年度收益前20的基金新銳中,有17人的收益在23%以上,超過2024年表現最好的大盤分類指數科創50,后者年度漲幅21.07%。
其中,王曉川管理的銀華數字經濟股票發起式A,年內凈值上漲50%。這個成績在全部基金年度收益中排名第5,與第4名僅差0.28%,與第2名也相差不到2%。
顯然,不論是與全部基金同行,還是與大盤指數相比,這批新銳的業績都是杠杠的。

此外,這批新銳基金經理的累計任職時間,有17人在2年以上3年以下,占比85%;有3人在1年以上2年以下,占比15%。總體而言,可謂風華正茂。
不過,公司研究室注意到,這些新銳中的多數人在擔任基金經理之前,已在基金公司從事行業研究,或在證券業內打拼數年,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白。也就是說,他們能排在2024年基金收益榜前列絕非僥幸,也是寶劍鋒從磨礪出。
2024年他們重倉什么?
整體而言,在2024年的結構性行情中,相比于紅利指數與微盤股的此起彼落,成長股在全年都展現出了高彈性。調研2024年新銳基金持倉,可以發現,多數人都重倉了高景氣成長股。
以王曉川管理的銀華數字經濟股票發起式A為例,截至三季度末,這只基金持倉前10 的重倉股中,除了圓通速遞、精達股份與中教控股,其余7只均是典型的科技公司,包括海光信息這樣的年內牛股。
馬麗娜在管的工銀新興制造A,也重倉了科技成長股。三季報顯示,其持倉前10中滿眼都是芯片股,合計占比51.41%,包括北方華創、海光信息、中科飛測、長電科技、圣邦股份、新潔能、普冉股份、中芯國際、揚杰科技、安集科技。
江山管理的景順長城穩健回報混合A,早在2024年1季度,就重倉光模塊龍頭“易中天”(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2季度算力龍頭寒武紀出現在持倉前10。

到了三季度末,這只基金重倉了中際旭創、寒武紀、新易盛、滬電股份、陽光電源、天孚通信、比亞迪、江淮汽車、阿特斯、錦浪科技,持倉前十占比65.84%。其中,“易中天”與寒武紀、滬電股份,合計占比40.04%。
在三季報中,江山與另一位基金經理張瑩寫道:“三季度我們繼續維持較高的股票倉位,但對持倉結構做了較大調整,一方面在回調中加大了AI 算力的持倉比例,另一方面增加了儲能、汽車等行業的配置比例。”
事實上,寒武紀為代表的AI算力股,四季度股價屢創新高。由此可見,在倉位配置上,景順長城這只產品還是很有遠見的。
與上述基金經理相比,尤宏業在管的工銀紅利優享混合A則重倉高股息紅利股,持倉前10中幾乎是清一色的電力、燃氣、高鐵、機場股票。
比較另類的是李浩玄管理的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A,這只基金三季度末的持倉前10組合包括:賽輪輪胎、立訊精密、恒玄科技、瀚藍環境、小米集團、旺能環境、水晶光電、興蓉環境、三峰環境、中國鐵塔。
如果說,賽輪輪胎、立訊精密、小米集團、水晶光電屬于公募基金重倉股,那么,恒玄科技、中國鐵塔作為重倉股就有些小眾了。至于瀚藍環境、旺能環境、興蓉環境、三峰環境這4只環保股,恐怕屬于“獨樹一幟”。
這4只股票首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科技成長股,股息率多在3%以下,自然也不屬于紅利股。它們在年初時市值均低于200億元,屬于所謂的微盤股。在三季報中,也沒有看到李浩玄對集中持有這些環保股的解釋。
此前,有業內人士在評述基金2024年業績時稱,部分基金依靠極致風格產生極致業績,少數基金的獨門重倉股對業績錦上添花。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A,也許就屬于這類產品。
不過,要說基金新銳TOP20中最另類的產品,還不是浦銀安盛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混合A,而是諾安多策略混合。這是目前唯一一只緊密跟蹤萬得微盤股指數的公募基金,另一只專注于微盤策略的金元順安元啟自從2022年8月停止申購以來至今未開放。
三季報顯示,諾安多策略基金的前10大行業配置,有9個行業與萬得微盤股指數的前10大行業相同;諾安多策略前10大行業占比74.49%,微盤股指數前10大行業權重76.56%。

2025年他們看好什么?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5年的股市行情,正隨著新年第一縷陽光徐徐展開。
近幾年,A股以結構性行情為主,顯著特征就是“風水輪流轉”,不同年份的風格切換,對基金年度收益影響較大。不少業內人士坦言,某一年押中風口容易,長久保持高收益卻很難。
那么,2024年勝出的基金新銳們,如何看待2025投資前景?具體配置上,他們又看好什么?
銀華數字經濟基金經理王曉川:對A股市場保持樂觀,原因有三:首先,估值低;其次,盈利能力有望迎來上行周期;最后,流動性充沛。2025年成長板塊可能相對占優,價值板塊在過去兩年市場低迷時整體相對占優,以去年9月份為節點,市場進入上行周期,成長板塊估值彈性是大于價值板塊的,所以我們更看好成長。從產業周期的角度看,我們認為AI終端、AI應用、“AI+”是未來誕生牛股的方向。
浦銀安盛科技創新基金經理李浩玄:過去兩年,紅利和科技板塊交替表現,整體呈現“啞鈴”,彼此互為“蹺蹺板”的特征。其核心宏觀邏輯是景氣度的缺失和一再下行的無風險利率。站在現在這個位置,基礎邏輯仍然存在,但市場預期和估值也已跟上。“啞鈴”策略將繼續有效但最美好的時刻可能已過去。這意味著兩件事:一是內部分化,應該更聚焦于α的特色而非追求β的彈性。二是外部再平衡,應該對景氣投資重新建立敏感,并替換先前過于保守的宏觀假設。

工銀瑞信基金經理馬麗娜:新一年基本面需關注美國貿易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國內各項政策的具體內容及落地效果,企業盈利筑底回升的節奏。在宏觀經濟修復,流行性寬松的背景下,我們看好兩個方向:第一是AI驅動的科技產業;第二是內需中過去兩年供給出清,格局優化的方向。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江山:2025年市場可能存在系統性估值抬升的機會。在各類人民幣資產中,A股具有較好的估值水平;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中國資產具有較好的估值吸引力。這樣的比價效應不僅存在于低估值高分紅的個股上,同樣存在于不少核心成長股上。此外,港股互聯網、新能源新技術等方向也存在投資機會。
市場多變中如何做到攻守兼備?
股票市場始終處于“現在進行時”,有著測不準慣性。相比于海外市場,國內A股更是典型的“妖股”,波動很大,陰晴難測。2025年元旦前后走勢,就是一個最新例證。
2024年年底,走牛數月的微盤股集體回落,紅利指數再次抬頭,國有四大銀行股價迭創新高。
2025年新年伊始,就在大部分投資者期望迎來開門紅時,A股反而出現回調,三大指數集體下跌,連拉3根大陰線。
元旦后第一周,科創50 指數下跌7.54%,創業板指數下跌8.57%,滬深300指數下跌5.17%,上證50指數下跌4.24%。顯然,大盤藍籌股跌幅要小于高景氣成長股。
有人因此認為,A股再次顯現出了風格切換的苗頭。
不過,算力龍頭寒武紀的股價在年初略微回調后,1月7日漲停,收盤時創出每股718元的新高。當日漲幅前列的都是相關的半導體芯片及電子消費股,這樣看來,人工智能概念在新一年似乎并未退潮。

1月8日,在美股三大指數隔夜收陰,AI龍頭英偉達股價大跌6.22%之際,A股大盤先是順勢下跌,午后在人形機器人概念帶動下出現V型反轉,上證指數頑強收紅。
A股風格年年變的現實,讓多數基金經理談到2025年投資前景時,都聲稱將均衡配置,在人工智能、新消費、紅利中動態調整。但是,在孩兒臉一樣說變就變的A股,能連續數年跑贏市場的基金經理還是少見。
據公司研究室觀察,招商優勢企業混合A的基金經理翟相棟,這兩年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磨礪出一套選股邏輯和風控思路,相對較好地兼顧了超額收益和回撤指標。
與多數新銳基金經理一樣,翟相棟也偏好科技成長類資產,能把握結構性機會。他奉行“價值+景氣+成長”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要求配置資產具有安全邊際和估值保護,“景氣+成長”則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在選股上,翟相棟有明確的邏輯:1)行業需求維持高增長;2)市占率持續提升;3)產品線和新業務持續突破,能不斷找到新增長曲線。如果個股能同時滿足三個邏輯,翟相棟將會考慮重倉持有。
三季報顯示,招商優勢企業混合A較大比例布局在醫藥、順周期等左側底部行業,以及港股互聯網、AI等景氣持續超預期的科技領域。

不過,即使看好某個賽道,翟相棟也不會all in,而是廣泛布局。他比較重視高賠率、高勝率的投資機會,對于市場預期較高且一致、交易擁擠、估值較高的低賠率資產,則傾向于規避,“少吃甚至不吃最后一段魚尾行情”。
采用這套打法,讓翟相棟管理的招商優勢企業混合A的凈值,近兩年獲得50%的增長(截至2025年1月8日收盤)。
客觀而言,這種高賠率、高勝率去博取相對收益的操作,對選股擇時的要求很高,相伴而來的是超出常規的換手率,一旦做不好,不僅要付出更高的交易費用,而且很容易左右挨打。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