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展望:ETF有望成為來年股市主力增量資金?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11月下旬,正是各家券商展望資本市場2025年走勢,預測各類理財產品特別是A股投資主線的時候。除了國內幾大券商,國外知名投行也會發布相關報告。
這些預測,十有八九不那么準確。
有人調侃說:“這些報告,堪稱‘測不準原理’。”
但是,這些券商在市場上有話語權,你不信,別人信,只要有人信,就會根據建議去配置資產,從而對市場走勢產生影響。因此,要想在A股混,這些年度報告還是有必要了解。
海外大行:來年A股與H股或是“顛簸的旅程”
這些報告中,外資幾家大行的報告,比如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銀、野村證券,似乎最為國內不少投資者看重。
這里,主要引述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的觀點。
11月20日,在2025年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形勢分析媒體溝通會上,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表示,預計明年中國出口將相對平穩,房地產投資繼續下降,消費尤其是商品消費表現較好。隨著地方政府化債工作疏解地方融資壓力并賦能財政擴張,政府的消費和投資可能會加速增長。按照高盛的模型,2025年之后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會漸漸變小。
股市方面,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建議,繼續超配A股和H股,并繼續戰術性地偏好A股,A股對政策和資金流動的敏感性更高。他預計,受每股收益增長及估值因素驅動,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25年將分別上漲15%和13%。
談及投資方向,高盛認為,隨著化債方案落地見效,公共福利和新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可能會加速,可關注消費和基礎設施板塊表現。行業方面,劉勁律建議,高配傳媒娛樂、零售、保險板塊,并上調醫療保健和券商板塊評級。
日前,摩根士丹利發表2025年股市前瞻報告,并以“顛簸的旅程”為主題,預期恒生指數在基本情況下明年底見19400點,與現價幾乎“原地踏步”,最牛見25000點,最熊則為14000點,即較現水平分別升約28%及跌28%。至于MSCI中國指數,最基本情況下,明年底料見63點,最牛及最熊預測分別81點及45點。另外,滬深300指數明年底基本目標見4200點;最牛及最熊預測分別為5000點及3130點。

香港恒生指數年K線連續4年收綠,2024年終于翻紅(截至2024年11月22日)
國內券商:A股正站在年度級別馬拉松行情起跑線上?
近日,國內券商也紛紛發布2025年投資策略展望。
這里,主要引述中信與廣發證券的觀點。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2025年預計政府將綜合運用多種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預計赤字率將會明顯抬升至4%,廣義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將由負轉正至5%以上,持續近兩年的社融下行周期也有望終結。我國經濟增長預計呈現“U”型,實現5%左右增長。

滬深300指數2024年K線是一根穿頭破腳的陽線(截至2024年11月22日)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股當前正站在年度級別馬拉松行情的起跑線上,2024年9月以來的快速上漲只是未來馬拉松行情的預演,而核心城市房價企穩和信用周期上行是年度馬拉松行情的發令槍。
這家券商建議,關注以下三條重要賽道:1)績優成長:自主可控主線以及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2)內需消費:從必選消費逐步拓展至可選消費;3)并購重組:聚焦傳統產業整合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兩大方向。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戴康表示,中長期來看,建議關注供給側充分出清以及紅利資產的投資機會。
一是供給格局占優的供給側充分出清的行業,需求平穩且未來能改善的行業,能帶來比較好的業績彈性。以截至三季報的數據來看,供給側出清最充分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大消費領域的養殖、飼料、飲料、乳品以及房地產。供給側出清相對充分的行業,集中在中游制造領域的風電設備、乘用車、照明設備等;TMT領域的光學、光電子元件等;供給壁壘的資源品,如焦炭、小金屬、燃氣等。
二是紅利資產。在戰術層面,短期多重政策支持會助力紅利資產;戰略層面,新投資范式下高股息是長牛策略,它在市場長期風險出清的過程中會占優。
市場生態:ETF有望成為2025年股市主力增量資金
對于A股市場的資金動向,以及各類理財產品生態,海內外券商也紛紛發表看法。
“內資對于中國股票的定價權會越來越高。”劉勁津在高盛媒體溝通會上強調,從不同國內資金渠道看,定價權從外資轉到內資的趨勢應該比較明確。
首先,國內散戶即個人投資者的參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度相比低位有非常快的反彈,但相對于2015年的水平還相距甚遠,進一步參與股票的空間比較大。
其次,“國家隊”今年以來對于市場的支持非常大,明年也會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此外,今年上市公司已回購750億美元,明年有可能翻倍。
中信證券表示,投融資生態方面,隨著資本市場“1+N”政策框架更加清晰,A股預期回報和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者生態方面,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資金接力入場下,A股市場仍將維持較為穩定的資金凈流入狀態;產品生態方面,ETF將成為資產端配置的重要工具。

Wind:7家基金公司股票ETF規模超過1000億元(截至2024年11月15日)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也表示,隨著增量政策的逐漸落地和高頻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ETF有望成為2025年股票市場的主力增量資金。
他說,自10月以來,盡管ETF的資金出現階段性流出,但并不意味著趨勢的終結。在過往十年的多個牛市行情中,增量資金的入市途徑無外乎杠桿資金和偏股主動基金的流入,而本輪行情中,居民通過ETF渠道進行投資,成為市場的主要增量資金來源。隨著盈利效應顯現,ETF將繼續吸引更多資金進入。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