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旗下小貸公司去年增資至80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近億元

京東旗下的小貸公司今年上半年虧損近億元!
近日,據企業預警通顯示,盡管京東盛際小貸在上半年實現了高達8.45億元的營業收入,但其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卻出現了顯著虧損,分別達到-7509.95萬元和-8517.22萬元。這一數據表明,京東盛際小貸在上半年不僅未能實現盈利,反而出現了近億元的虧損。
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京東盛際小貸),近期公布的財務數據引發了廣泛關注。據第三方數據顯示,該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表現出色,營業收入達到了4.4億,凈利潤也高達5267.48萬。然而,到了二季度,凈利潤虧損高達近1.4億。
京東盛際小貸是京東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放款主體之一,也承擔著京東白條和京東金條等主要消費貸款產品提供放款資金支持的重任,這一突如其來的虧損,引發了市場的討論。
企業預警通顯示,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4.4億,凈利潤5267.48萬。二季度的營收在4.05億,但單季度凈利潤虧損高達近1.4億。
但京東盛際小貸的資產規模卻在不斷增長,從一季度末的126.01億增長至155.8億,資產負債率攀升至49.32%,負債增加了31.1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加劇,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從一季度末的-45.73億下滑到-81.78億元。
京東白條和京東金條作為京東消費貸款的“明星產品”,一直備受用戶青睞。白條主要針對客戶在京東平臺購物時可以享受先消費后付款的還有免息期或分期付款的選擇;金條則提供現金借貸服務,用于日常消費、教育、旅游等,放款速度快、年化利率合規。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平臺都在爭奪消費金融的市場份額,京東小貸面臨的壓力可謂不小。有相關人士表示,京東的金融業務一直是盈利狀態。
京東也對其極為重視,2023年1月,京東盛際小貸注冊資本由50億人民幣增至55億人民幣。2023年4月,該公司注冊資本從55億人民幣增至80億人民幣。2023年3月26日,京東小貸經理李尚榮退出,由董事長吳獻鋒兼任,新增洪潔和張潔為副經理。
作為京東旗下僅存的一張網絡小貸牌照,京東小貸是京東互金業務的核心載體。在京東小貸增資前,京東科技注銷了另外三張小貸牌照:北京京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上海京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京東同盈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對于小貸牌照的整合,京東科技當時表示,主要是配合監管部門的指導,整合同類型地方金融牌照。
今年京東加大力度推京東白條、先采后付等產品。從產品來看,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用戶的投訴。
多位用戶告訴WEMONEY研究室,從京東商城APP購買商品,被默認使用“白條”支付,逾期后才發現使用的是白條購物。
用戶表示,京東購物默認推薦使用“白條”!用戶認為,京東未盡到提示義務,導致逾期造成了征信損失。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戶的身份從京東商城購買一件價值68元的商品,在提交訂單頁面,支付包括普通支付、“打白條”、“貨到付款”、“對公轉賬”四種方式。默認勾選的是普通支付包括“京東支付”、“微信支付”。在提交訂單后跳轉到支付頁面,而此時京東收銀臺默認勾選的支付方式變成了“白條”。也就是說,如果用戶有白條額度,就會被使用“京東白條”支付。
WEMONEY研究室發現在支付頁面支付方式有京東支付、微信支付、云閃付、白條等。WEMONEY研究室的京東支付通道也有綁定銀行卡,但京東商城在跳轉訂單頁面后卻默認勾選白條支付。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WEMONEY研究室對此致電京東客服,該客服表示,已開通京東白條的用戶在支付時會被默認首選推薦白條支付。如果用戶介意使用,可以通過支付設置更改默認付款方式。
此外,有用戶反映,要注銷京東金融賬號,需要把京東金融的錢全部轉出來,余額為零才能注銷,注銷申請后兩個工作日才能通過。但讓用戶疑問的是,在用戶注銷金融賬戶后,京東會給金融賬戶轉一分錢,然后顯示注銷失敗。多位用戶表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戶的身份去注銷京東金融,目前還在注銷中,并未出現上述情況。
WEMONEY研究室就上述問題向京東發去溝通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文心/文)
猜你喜歡
國務院定調金融“五篇大文章”發展:鼓勵納入金融機構經營戰略,“一把手”負總責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相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