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2024年1-6月墊付1.29億元給司機 均為乘客未支付車費
9月10日,滴滴第15期“有問必答”聚焦天價訂單的墊付問題。今年上半年,滴滴已墊付1.29億元給司機,均為乘客尚未支付的網約車車費。

滴滴訂單結束后,絕大多數乘客會主動支付車費,或在下一次打車前支付,或在平臺App消息推送、短信發送、撥打電話等多種方式提醒后支付車費。但的確也有個別乘客故意不支付車費。為保障師傅們及時拿到勞動所得,從2016年開始,滴滴會根據平臺規則,先墊付車費給司機。
在乘客未及時支付的訂單中,超過98.7% 的訂單滴滴會在當天墊付給司機;未在當天墊付的訂單,平臺會進行人工核實,查驗是否存在違反平臺交易秩序規則的情況(如司機安裝作弊器、司乘惡意串通等)。整體看,超過99.9%的訂單會在7天內墊付給司機。
上半年,乘客未支付的網約車訂單中,滴滴為司機墊付單筆金額最高的訂單為8589.74元,墊付超過1000元的訂單1618筆,超過500元訂單1.18萬筆,超過200元的訂單7.74萬筆。

針對司機師傅關心的問題,如“為什么有的訂單墊付有的不墊付 ”、“滴滴是不是只墊付小單,大單不墊付”、“有些大單為什么申訴了也拿不到錢”等等,滴滴業務安全負責人、反作弊專家北海(化名)表示,訂單金額大小不影響是否墊付。但是當存在部分違規情況時,不論金額大小,滴滴有權不予墊付,其中包括司乘涉嫌惡意串通損害平臺利益,乘客未在線上修改目的地但目的地與訂單目的地不一致等。

2024年上半年,經核實約十萬分之三的訂單為違規訂單,平臺未在7天內主動墊付,且在司機申訴環節被平臺駁回。主要的違規原因如下圖所示。

滴滴公開了一個被駁回的司機墊付申訴案例。網約車司機張師傅稱,有幾筆大額訂單滴滴不墊付,其中一筆金額高達上千元。滴滴核查后發現,張師傅這幾筆訂單存在多處異常,比如,訂單實際結束地點與訂單目的地不一致,乘客都未在App上修改目的地;司機進線客服報備稱乘客改不了目的地;實際行駛的里程、時間和金額,跟訂單預估差異過大;實際行駛路線有繞圈行駛、往返行駛、結束計費的位置在司機接單的位置附近等情況。

此外,核實行程錄音發現,張師傅存在要求乘客配合作弊、騙取平臺墊付的情況。且張師傅日均出車時間約5.7小時,但流水為當地司機平均水平的4倍,同時異常訂單數量顯著高于當地司機平均水平。基于以上情況,滴滴駁回了張師傅的墊付申訴。
部分違規訂單還可能承擔法律后果。7月,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報,網約車司機楊某虛假下單、接單,“空跑”騙取平臺墊付車費8379.36元,構成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

滴滴呼吁,廣大司機師傅們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遵守平臺規則,切勿抱有僥幸心理。同時,滴滴也持續傾聽更多司機心聲,司機可以通過“滴滴車主App-我的工具-大家商量辦”點擊訂單問題反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