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房企投資盤點:以銷定投謹慎拿地,聚焦一二線高能級城市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曲奇
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救市”政策頻出,限制性政策陸續放寬甚至取消。然而,房地產市場仍呈供需兩弱的特征,整體偏冷與局部火熱并存。
根據多家市場機構發布的數據,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滑約四成,這些企業僅有三成在投資端有所作為,七成選擇按兵不動。
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房企拿地更加聚焦和謹慎,國央企及地方城投仍在擔當拿地主力,僅濱江集團、龍湖集團等少數民營房企仍保持活躍。
500億以上房企僅剩10家
2024年已經過半,房地產“救市”政策頻出,全國各地樓市陸續放寬甚至取消限制性購房政策。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4年上半年,TOP100房企全口徑銷售額為20834.7億元,同比下降41.6%;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為14641.6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為7961.5萬平方米。
按陣營劃分,TOP1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029.6億元,同比下降33.2%,降幅為各陣營房企中最小。

從上半年的銷售表現來看,央企、國企繼續主導房地產市場,前十之中民營房企僅有濱江集團和龍湖集團兩家。
2024年上半年,保利發展以1733.0億元銷售額穩居第一,但與去年同期2366億元銷售額相比下滑26.8%。保利發展也是唯一一家超過1500億的房企。
此外,千億級別以上房企還包括中海地產、萬科、綠城中國、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中海地產超過萬科成為行業第二,萬科退居第三,兩家公司銷售額分別為1483.0億元和1267.2億元。
上半年,綠城中國銷售額1265.1億元,同比減少5.7%,降幅為TOP10中最小,排名也由去年同期的第7名升至第4名。
華潤置地銷售額為1227.0億元,略低于綠城中國,排名由第4降至第5。招商蛇口繼續排在第6位,上半年銷售額為1009.5億元,成為千億房企“守門員”。
總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千億房企僅剩6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少1家。500億到1000億之間的房企僅剩4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家。

上半年,500億以上的房企包括建發房產、濱江集團、越秀地產和龍湖集團,四家公司銷售額分別為660.6億元、582.3億元、557.0億元、511.3億元。
其中,廣州市地方國企越秀地產首次躋身前十,曾經多年位居行業第一的碧桂園,在去年出險之后銷售額銳減,上半年銷售額332.0億,排名已跌出前十,位于第16位。
盡管上半年整體銷售欠佳,但房企6月的銷售情況較5月已有所好轉。
2024年6月,TOP100房企單月銷售額環比增長26.05%。其中,華潤、濱江、越秀6月份環比增長超50%,保利、招商、龍湖也實現20%左右的環比增長。
百強房企僅三成拿地
2024年上半年,受市場行情影響,絕大多數房企在投資端更為謹慎。
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金額為4204億元,同比下降40%。銷售榜TOP100房企中僅有三成房企拿地,七成房企按兵不動,銷售榜TOP30房企的投資額占到百強房企投資總額的82%。
其中,拿地額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僅12家,比去年同期減少3家。拿地額超過200億元的企業僅有5家,較去年減少4家,分別為建發房產、中建壹品、華潤置地、濱江集團和綠城集團。
目前,還在積極拿地的房企大體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以保利、華潤、中海、招商蛇口等為代表的央企巨頭。不過,即便是保利、中海等央企投資節奏也大幅放緩。
以保利為例,上半年拿地額為115.8億元,同比減少70%。華潤置地拿地額為238.6億元,在今年的市場中略顯激進,但同比去年仍下滑了55%。
第二類拿地大戶是“建筑系”地產公司。上半年,中建壹品以239.4億元的拿地額,位于行業第二,僅次于建發房產。
三是城投公司,如石家莊城發投、泉州城建、錢江新城等。根據克而瑞數據,上半年,石家莊城發投集團以181.8億新增貨值位于行業第15位。
第四類則是民營房企,根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數據,上半年,民營房企權益拿地額僅為18%。在多數民營房企已停止拿地的情況下,龍湖集團、濱江集團是行業為數不多還在積極擴充土儲的民營房企。
根據克而瑞數據,上半年,濱江集團拿地額為222.7億元,位于行業第四,但同比降幅為44%;龍湖集團上半年拿地額為89.0億,同比減少7%,也是TOP10中拿地金額同比降幅最小的房企。

作為民營房企的代表,龍湖與濱江的拿地策略截然不同。
2024年上半年,濱江集團共新增土地儲備項目10個,均位于杭州。龍湖集團新增7宗地塊,分別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蘇州、西安、佛山等7個城市。
濱江集團選擇深耕“大本營”杭州,龍湖集團則選擇在多個一二線城市投資。
土地是房企未來銷售的“糧倉”,房企當前若還能保持一定的投資強度,也將為其未來業績提供有效保障。
聚焦一二線、以銷定投成共識
在投資端收縮的情況下,相較于前兩年“不拿錯地”的投資思路,當前房企對土地的價值判斷趨向于一致,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區域已成為共識。
從土地出讓金看,上半年,北京以783.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占比近14%;杭州以660.8億元位居第二;上海以441億元位居第三。此外,西安、成都、南京等也是房企拿地大城。
對于優勢地區的優質地塊,房企投資積極性較高,競爭也更加激烈。上半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多宗優質地塊價格觸頂或溢價率在30%以上。
以杭州為例,6月底結束的第七批土拍,因出讓的兩宗地塊周圍配套成熟,土拍熱度直線攀升。
其中,濱江集團以12.49億元競得拱墅區申花慶隆單元地塊,樓面價41716元/㎡,溢價率22.57%;綠城中國以15.81億元競得濱江區西興單元地塊,樓面價40105元/㎡,溢價率33.87%。
不過,房企保持投資強度的關鍵在于,房企本身有比較雄厚的財務盤面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作為保障。
以龍湖為例,2024年新增的經營性物業貸超過200億元,持續增長的經營性收入為其貢獻了穩定的現金流。不過即便如此,龍湖集團還是強調要在保證現金流安全的前提下“以銷定投”。
6月,龍湖管理層在股東大會上透露,龍湖在拿地策略上會“以銷定支”,嚴守投資刻度,優中選優,把握好投資節奏。在投資的城市選擇方面,會高度聚焦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同時也會密切關注政策和市場的變化。
上半年拿地額排在第3的綠城中國也秉持以銷定投的準則。3月,綠城中國行政總裁郭佳峰在業績會上稱,“綠城會看地價高低和市場形勢,不會因為要達到比較高的投資貨值目標,而放松投資端的要求,還是會緊扣現金流,以銷定投。”
土地儲備是房企經營的“彈藥”,如今企業納儲力度的大小,勢必會影響未來的銷售格局。
瑞銀地產首席分析師林鎮鴻表示,他在評級房企未來時會著重關注兩點。一是會非常看重哪家房企轉變了商業模式,增加了商業地產的敞口,則可以產生更多的租金收入,讓公司免受住房需求周期性調整影響。另一點是,哪些房企仍在購地,因為這決定了三四年后的盈利前景。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