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回顧|科創板主題基金業績大分化;東方集團自曝大股東占用資金或面臨退市

一、行業宏觀
下半年硅料或仍處于出清過程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確實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適時發布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信息,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姚遙表示,“近期,光伏行業遭遇諸多挑戰,多晶硅和硅片等原材料價格下跌,企業利潤壓縮。”下半年硅料環節將處于痛苦的出清過程。“硅料可能是過剩比較嚴重的一個環節。相比其他環節,硅料除了過去幾年維持高盈利吸引了大量業內業外企業積極擴產之外,同時面臨單瓦硅耗大幅下降。”姚遙直言,下半年很難指望硅料價格有明顯反彈,“可能整個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大量企業會處于虧現金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硅料產能出清和重新平衡。”
車路云一體化申報試點城市已完成評審
在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智能網聯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表示:“今年五部委聯合發布試點通知之后,截止到4月30日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城市參與申報,到現在為止所有的評審已經完成,等待五部委發布最終的試點城市名單。”五部委已下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批應用試點集中受理申報材料的截止時間為2024年4月30日,此后仍將常態化受理試點申報材料。五部門聯合組建專家組,對應用試點申請進行綜合評估,按照“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原則,分批研究確定應用試點城市名單。有記者從大會上獲悉,未來兩年,“車路云一體化”將在北京3000平方公里落地開花;上海希望在2024-2026年試點示范期內,形成出行服務、商業運營、精細治理、產業升級樣板模式;重慶計劃在未來兩年全域試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車路云一體化”標桿城市,助力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的實現。
時隔近6個月IPO申報“零受理”迎來破冰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顯示,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金新能”)IPO申請獲受理。同日,深交所顯示,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下稱“中國鈾業”)IPO申報被受理。2024年以來,滬深交易所的IPO申報長期處于“零受理”狀態,今日這兩家企業的IPO進展,使其成為2024年以來申報首獲受理的企業。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后,IPO準入愈發嚴格。IPO申報的受理、上會都明顯暫緩。就IPO申報受理來說,無論是上交所主板,還是科創板,上一次獲受理的記錄還停留在2023年12月末,迄今已有近半年。深交所方面亦是如此,2024年以來IPO申報受理持續沉寂。不過,今年5月以來,IPO發行端的審核工作開始解凍。在近4個月的暫停后,滬深交易所于5月10日各公告了一則項目上會安排,此后逐步趨向常態化。6月17日,北交所審議成電光信首發申請,這是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在暫停4個月之后,首次重啟。這也意味著,目前三大交易所的上市委會議均已恢復。如今IPO申報受理又迎來破冰,對投行而言無疑是個利好。
二、公司
吉利德公司這款艾滋病預防藥100%有效?
當地時間周四(6月20日),美國生物制藥公司吉利德科學在官網宣布,其研發的“Lenacapavir”(來那卡帕韋)在預防艾滋病毒方面顯示出了100%的有效性。最新公布結果的是一項名為“PURPOSE 1”的3期雙盲隨機研究試驗,旨在評估Lenacapavir和Descovy對南非25個站點和烏干達3個站點的5,300多名16-25歲女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300多名受試者按照2: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Lenacapavir、Descovy和Truvada用于HIV暴露前預防(PrEP)。據了解,Descovy、Truvada是每日一次的口服藥;Lenacapavir則是一款衣殼抑制劑,每半年一針,通過皮下注射。結果顯示,在Lenacapavir組2,134名女性中,HIV感染病例為0例。而在Truvada組1,068名中,HIV感染病例為16例,發病率為1.69例/100人;Descovy組2,136名中有39例發病病例,發病率為2.02例/100人。吉利德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寫道,一年兩針的Lenacapavir具有零感染率和100%的療效,這證明了其作為預防HIV感染的重要新工具的潛力。Parsey稱,“我們期待正在進行的PURPOSE臨床計劃取得更多成果,繼續朝著我們的目標邁進,幫助世界各地的每個人終結HIV疫情。”另值得一提的是,新冠期間出名的“瑞德西韋”也出自吉利德公司。
西部證券擬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
6月21日早間,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基于自身發展需要,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權事項,具體收購股份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為準。同時,公告提醒,本次交易尚處于籌劃階段,交易方案仍需進一步論證和協商,交易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根據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國融證券曾以4.98元/股價格向杭州普潤星融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杭州普潤”)、天津吉睿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橫琴鑫和泰道投資管理中心、北京用友科技有限公司、寧夏遠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5家主體發行3.26億股,合計增資16.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青島國資旗下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曾與長安投資集團達成意向,以68.42億元總價對國融證券控制權發起收購,最終因未能獲得上級國資批準流產。
東方集團自曝大股東占用資金或面臨退市風險
6月18日晚間,東方集團突然自曝,公司近日收到東方集團財務公司書面回函,因東方財務公司近期流動性暫時趨緊,公司及子公司在東方財務公司存款出現大額提取受限情形。截至2024年6月17日,公司及子公司在東方財務公司存款余額16.4億元,貸款余額6.66億元, 存貸差約為9.74億元 。當晚,上交所就火急發來監管函,要求請公司自查在關聯財務公司的存款存放和使用情況,本次存款大額提取受限,相關資金是否被控股股東及關聯方挪用,是否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前期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完整。接到監管函,東方集團與大股東緊急回應,推出應急方案。公司公告稱,東方集團及實際控制人張宏偉同意通過處置其所持有的聯合能源集團(0467.HK)部分股權、UEP 風能(私人) 有限公司股權等資產回籠資金,支持東方財務公司解決短期流動性趨緊問題,保證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在東方財務公司存放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預計上述安排將在未來3-6個月內完成。但投資者對上述承諾并不買賬,公司股價連續3天跌停。6月21日早盤,東方集團股價跌停,收于1元。一旦跌破1元面值,不能及時收回,就可能被迫面值退市。而而按照退市新規,公司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余額達到2億元以上,或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30%以上,被證監會責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內完成改正的,將依序停牌2個月,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個月后退市。
三、基金
科創板主題基金業績大分化:最高盈利121.72%,最差虧損48.51%
近日,科創板迎來自己的五周歲生日。
根據博時基金提供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12日,科創板一共上市573家企業,共受理超過1100單IPO申請,首發募資總額超9100億元,總市值超5萬億元。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的公司數量占比近八成,2023年科創板公司整體研發投入達1500億元,迭創新高。
五年來,科創板主題基金隊伍也逐漸發展壯大,從首批7只科創板主題基金,此后越來越多的科創板主題基金加入,相當數量的基金跑出亮眼成績,業績優秀者已經在五年內業績翻倍。
易方達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指出,五年來,科創板圍繞支持硬科技企業融資形成了從發行上市到交易退市的一系列制度,同時構建起覆蓋寬基、行業主題與風格策略的指數產品體系,吸引超千億增量資金流入科創板,引導資源向創新領域聚集。“當前,科創板已成為助力硬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投融資平臺,有力推動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投資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肖瑞瑾指出,科創板有力引導了資產配置方向的轉變。在科創板設立之前,A股整體的科創板塊市值規模不大,市場上欠缺專門投資于科創行業的公募基金產品。
“設立科創板之后,在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支持下,一批科創類公募基金設立并成功發行,一方面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科創行業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為投資者創造了較好回報,有力引導了社會資金配置逐步向科創行業遷移,有力支持了科創行業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肖瑞瑾說。
五年來,隨著科創板的成長,科創板主題基金的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根據Wind數據,有相當一部分的科創板主題基金在成立以來取得了豐厚的業績回報,尤其是成立于2019—2020年的基金,趕上了權益市場的投資風口,賺取了豐厚的回報。
其中,易方達科技創新基金收益最高,成立以來收益高達121.72%,大成科創主題A份額緊隨其后,成立以來收益為115.4%。這兩只基金也是全部科創板主題基金收益率超過100%的翻倍基金。
除上述兩只基金外,嘉實科技創新基金、南方科技創新基金A份額、匯添富科技創新基金A份額成立以來收益都相對較高,均在70%—80%。
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的科創板主題基金成立以來業績慘淡。根據Wind數據,全市場95只主動權益科創板主題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為負的有51只,占比53.7%,業績最差者虧損48.51%。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