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難再!多家銀行表態今年將壓降高成本存款,已有銀行一季度存款負增長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劉雙霞
在息差壓力下,銀行出手壓降“高息存款”。
近日,天津銀行發布的今年一季度經營業績顯示,該行第一季度客戶存款金額人民幣4466.78億元,較年初減少人民幣40.08億元,降幅0.89%。
對此,天津銀行稱,主要原因是該行持續壓降高成本存款,客戶存款平均付息率較2023年下降22個基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項存款增長。
而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該行剛打贏一場“存款攻堅戰”。天津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當期客戶存款為4507億,較2022年年末的3978億增長13.3%。
天津銀行管理層在2023年年報中寫道,“由于堅持存款立行的理念,打好存款攻堅戰,壓實全行攬存增存責任,發揮績效考核作用,從而實現存款規模快速提升?!?

事實上,多家銀行高管在2023年業績會上表態,今年將推動負債成本下降。
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表示,在負債端要持續推動負債成本的下降,加大場景獲客力度,通過代發薪、快捷支付、司庫等業務機會,促進低成本結算類資金占比不斷上升。
張毅表示,今年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會非常大,包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我們制定了一些合理的增長目標,對這方面的占比會有適當的控制。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為了控制負債成本,建行今年加大了對一級分行的考核,對3年期以上的高息存款進行加強控制,目前增幅已經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將繼續控制成本較高的同業負債。
從整體趨勢來看,2024年以來,我國存款市場增速持續下滑。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數據,自2023年4月以來,全社會人民幣各項存款的余額增速由12.7%持續走低至今年3月末的7.9%,增速下行較為明顯。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長10.6萬億元,同比少增4.1萬億元,主要是由居民存款和企業存款組成的一般存款同比少增近4.2萬億元。
具體來看,大型銀行一季度各項存款增量達8.4萬億元,雖略低于去年同期,但仍處于歷史次高水平。非銀存款是大行存款多增的主要來源,這或與年初以來理財產品的增長恢復有關。相比之下,中小銀行一季度存款增量僅為4.0萬億元,同比少增近3萬億元,其中企業存款出現顯著負增長,凈下降777億元,成為中小行存款承壓的主因。
近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下發的《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中提出,部分銀行通過手工補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承諾并支付高息。要求銀行應將手工補息納入監測管理范圍,嚴禁通過事前承諾、到期手工補付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要求或自律上限。
除手工補息來變相進行高息攬存外,部分經營管理偏粗放的銀行分支機構亦有通過其他補貼模式來變相抬高付息,包括業務費用貼補、貸款定價貼補等模式。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市場利率定價機制強化對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的管理要求后,預計年內也有可能進一步對其他的變相攬儲模式進行強化監管,從而降低存款吸收的隱性成本,同時協議存款和部分創新品種的監管或存在進一步約束的空間。
猜你喜歡
35家A股銀行2024年報掃描:12家資產兩位數增長,8家營收負增長,浦發利潤增長領跑
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35家上市銀行中,大部分實現利潤正增長,僅有3家銀行出現下滑,整體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6家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PK:強者恒強,凈息差收窄引發存款降息潮
6家民營銀行業績呈現頭部增長與尾部承壓的狀態,在凈息差收窄的背景下,民營銀行開始降低存款利率。
WEMONEY研究室
共2660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