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狂奔的極兔,2024開局遇阻
出品|派財經
文|何平
被資本看好的極兔速遞,2024年開年坎坷。
去年10月末,極兔速遞在港股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2港元/股,創下了2023年港股市值最大IPO,上市當日,總市值高達1057.46億港元。2023年12月底,極兔市值一度反超中超快遞,達到1300多億港元,成為了僅次于順豐國內排名第二的快遞公司。
而在近三個月來,極兔速遞先后受到國家郵政局行政約談、代言人梅西中國香港比賽“登場門”的輿論影響,以及快遞新規之下的再次輿論爭議,股價浮動不止。回望過去三個月的極兔股價,從1月初的15-16港元/股,一路震動走低至3月中旬的11港元/股上下,已跌破發行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極兔速遞飛奔上市背后,屬于極兔速遞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光鮮亮麗背后,是連續三年半累計達到244億元的持續業績虧損,以及被消費者們廣為詬病的服務質量問題,“以價換量”的極兔還能狂奔多久?

1、三個月市值蒸發449億港元
開年以來,極兔速遞股價震蕩頻繁,在1月4日創下16.54港元/股的歷史高點之后,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持續下跌。
造成其股價持續震蕩的原因之一是國家郵政局的一則行政約談。1月26日,國家郵政局官網披露,極兔速遞因集裝袋重金屬超標問題,被國家郵政局行政約談。
約談指出,在國家郵政局組織快遞包裝檢查和產品質量抽檢工作中,2021年山西、四川,2022年天津、內蒙古、山東、青海等6省(區、市)極兔速遞使用的集裝袋分別檢測出重金屬超標。極兔速遞作為品牌總部,存在履行快件包裝統一管理責任不到位的問題。

2月2日,極兔股價重挫15.86%,逼近發行價,隨后股價雖然有所回升,但在2月16日當天,極兔股價再次迎來暴跌,最高跌幅達26%。
此次暴跌的原因是遭到“梅西”事件的輿論牽連。
起因于2月4日,在邁阿密國際與中國香港隊的友誼賽中,知名球星梅西并未登場且賽后拒絕領獎發言,導致眾多球迷不滿,至此引發了一場“聲討梅西”的輿情,與此同時,梅西在中國球迷心中的個人形象也應聲受損。
值得一提的是梅西于2022年11月正式受邀成為極兔速遞全球品牌代言人。在梅西中國香港“登場門”事件不斷發酵下,有網友跑到短視頻平臺,要求極兔速遞更換代言人梅西。對此,昵稱為“極兔速遞”的賬號回應稱“極兔不缺資源”。該回復迅速引起熱議,隨后極兔官方澄清表示,發布該信息者并非官方企業賬號,不代表極兔公司立場,公司已報警處理。
進入3月,極兔的股價并未有所起色,在快遞新規之下,對極兔等“以價換量”的快遞公司無疑是一記重擊。
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快遞企業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將面臨3萬元以下的罰款。該新規一經發出引發大量網友和業內人士關注。
新規之下,對于本就以送貨上門模式為主的京東、順豐來說,影響并不算大。真正受到波及的 是以專業代收模式為主的“三通一達”以及極兔速遞。
在專業代收模式下,快遞主要通過以菜鳥驛站為代表的店面代收以及豐巢自提柜為代表的自提柜代收的形式來達成。在該模式下,“三通一達”和極兔普遍選擇采用加盟模式,總部只負責快遞流程中的分揀和轉運,收件、攬收、派送和取件均由加盟商運營的快遞網點負責。在該模式下,物流成本更低,價格也更低。
在快遞新規之下,極兔快遞工作量將會成倍增加,收入也會受到波及。根據潮新聞報道,有極兔快遞的快遞員算了一筆賬,通常來說,配送一個快件的價格是1塊,若送往快遞驛站一個快遞要付5至6毛,而放到豐巢需要4毛,這些費用需要快遞員自掏腰包。
該快遞員的月收入為1萬元左右,每個月在驛站和快遞柜的支出達到將近3千元,除去這部分費用凈收入7-8千元,如果算上話費支出,賺的更少了。
3月4日一上午他已經派送235個快件,若每個快件電聯,一個電話至少20秒,耽誤的時間至少要1個半小時,加上話費,每個快件少賺1毛錢。
截至3月13日,極兔速遞股價為11.28港元/股,跌幅達8.29%,市值994億港元,較1月25日市值最高點(1443.43億港元)相比,市值蒸發了449億港元。
股價持續震蕩的背后,彰顯出資本市場對極兔速遞的信心不足。
2、巨虧頑疾未除,口碑與營銷割裂
極兔速遞并非中國本土企業,2015年極兔速遞誕生于印尼,在2020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在順豐、京東物流、菜鳥,以及“三通一達”等快遞等巨頭林立的中國快遞市場,憑借著低價優勢,極兔速遞快速血拼出了一定市場份額。
僅用了十個月時間,極兔速遞的日單量就突破了2000萬單大關,完成了三通一達十幾年的業績。這其中,選擇與拼多多結盟功不可沒,曾經一度拼多多有九成訂單均交由極兔派送。
在狂奔之下,只用了三年時間,極兔速遞就成功躋身快遞行業前五的位置,先后完成了對百世快遞和順豐旗下豐網收購,通過資源整合不斷壯大自身物流能力。
成立八年后,極兔速遞于2023年底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創下了中國快遞公司最快上市速度的記錄。
從財務狀況來看,進入中國市場之后,極兔速遞仍舊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一方面是連年攀升的營收規模,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極兔速遞總營收一路從15.35億美元增長至72.67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地區的營收收入從4.79億美元增長至40.9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04.49%。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依舊實現了同比18.21%的營收增長,至40.30億美元。
另一方面與營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持續擴大的虧損。綜合極兔速遞上市招股書以及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的經營虧損分別為6.06億美元、16.47億美元、13.90億美元以及16.36億美元。
在去掉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影響下,極兔速遞的經調整凈虧損仍累計達到約244億元,分別為4.76億美元、11.78億美元、14.88億美元和2.64億美元。
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間,來自中國區的經調整EBITDA虧損達到了6.16億美元、12.06億美元、7.23億美元。
招致極兔速遞陷入虧損的原因之一是長期“以價換量”的戰略所致。
相較于“三通一達”,極兔速遞在國內的平均單票收入仍未能覆蓋其成本,到了2023年上半年,達到盈虧平衡。2020-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在國內市場的平均單票收入分別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和0.34美元,平均單票成本分別為0.51美元、0.41美元、0.40美元和0.34美元。
相較之下,2023年前6個月,申通快遞、中通快遞和韻達股份有效控制單票成本,平均單票毛利與2022年末相比分別提高233.33%、107.69%、14.29%。
不過,進入2024年,多家快遞公司在價格戰影響下,普遍呈現增量不增收的狀態。2024年1月,多家快遞公司業務量大幅增長,但營收增速偏低且單票收入均出現下滑,“三通一達”的單票收入下滑幅度達到10%-20%。
業內人士看來,虧損的加速是極兔速遞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下所帶來的副作用,在當下快遞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之下,極兔速遞的低價優勢被逐漸削弱,需要加速找到其有效盈利模式。
而導致極兔速遞虧損的另一層因素來自其增長規模仍未形成。
2021年極兔出資68億元受夠了百世集團國內快遞業務,成功躋身中國快遞主流行列,合并字后,極兔速遞快速增加了2萬家末端網點,并獲得了阿里系電商接口,日均單量超過了4000萬單。
2023年5月,極兔速遞以11.83億元收購了順豐旗下同樣主打“以價換量”的低價配送業務板塊豐網。而被收購之前,豐網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在收購完百世快遞和豐網之后,極兔速遞在中國區的包裹量迅速實現了增長,招股書顯示,吸收豐網之后,極兔的市占率提升至12.6%。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中國區的包裹量達到64.46億件,同比增加10.9%,只占率同比增長15%。
但即便如此,相較于“三通一達”同期業務規模來看,規模體量仍有一定差距。2023年上半年中通快遞、韻達快遞、圓通快遞、申通快遞的包裹量分別為140億件、84.02億件、97.77億件、77.20億件。
從網點來看,截至2022年,極兔速遞網點數量21000個,相比通達系30000個以上的網點數量仍有差距。
此外,極兔速遞大張旗鼓的營銷策略與其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被廣為詬病。2022年11月,極兔簽下梅西作為代言人,又在2023年春晚作為“甄選品牌”亮相,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的推廣及營銷開支同比激增6.5倍,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數額。
在黑貓投訴上,關于極兔速遞累計投訴量多達2.8萬多條,多數與配送延誤、丟件破損、服務態度惡劣相關。而面對投訴處理,極兔的處理方法也簡單粗暴,對快遞員和網點進行罰款,金額少則50元,多則數千元。長此以往,治標不治本的管理模式,導致其口碑持續下滑。
對于消費者來說,再多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也不足以收買丟失的“信任”。
3、全球化浪潮下,極兔的機會大嗎?
在國內快遞市場進入存量競爭,價格戰愈演愈烈,增長持續乏力之下,出海成為了國內多家頭部快遞企業的新增長引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東南亞電商零售市場的交易額從2018年的38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548億美元,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41.8%。預計東南亞電商市場將從2023年的1886億美元增至2027年的373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8.6%。
在快遞企業迎來“全球化”潮流之下,本就起步于東南亞的極兔速遞,在開拓開外市場上,具備一定的先天優勢。
近日,極兔速遞進行了組織架構重大調整。1月10日,據多家媒體報道,極兔總部正進行一場架構調整,調整方向是將集團和中國業務劃開。其中,中國區將迎來首位CEO,由極兔創始團隊成員劉偉擔任,負責國內市場快遞業務,向此前一直負責中國業務的執行總裁樊蘇洲匯報。
業內分析認為,李杰對國內市場的放權,一方面是增強對國內市場的重視,另外也是為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做準備。
2015年,李杰辭去了OPPO印尼總經理一職,在印尼雅加達創立了極兔速運,通過完整復刻國內快遞行業的先進模式,短時間內極兔速運便成為印尼第一大快遞巨頭。又在很快時間內,在整個東南亞市場持續跑馬圈地。招股書顯示,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市占率22.5%,排名第一。
在招股書中,極兔曾透露稱,通過與國際及當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極兔已經同時通過覆蓋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及大洋洲提供跨境服務。公開資料顯示,極兔目前的快遞網絡已經覆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中國等13個國家。
極兔之所以能快速實現全球化擴張,主要原因在于更舍得砸錢。在全球化策略下,極兔在包含全球5大洲的海陸空物流網絡,通過自建網絡、海外倉和海外子公司的模式保障其全球業務網絡。
在中東拉美市場,電商發展還處于早期,極兔的高舉快進的策略助力其進一步縮窄了與老牌物流企業的差異。但相較之下,極兔的投入回報周期也被拉長。放眼成熟的歐美地區,極兔需要面臨的對手是極具競爭力的順豐、京東物流及菜鳥網絡,挑戰不容小覷。
眼下,對于深陷虧損泥潭和口碑風波的極兔來說,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如何自我造血的問題了。
猜你喜歡
派財經
共989篇文章
聚焦數字經濟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