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服務器里的浪潮信息,還能搭上AI風口嗎?
伴隨著ChatGPT為代表的預訓練大模型加速商業化落地,引發了算力產業的風口熱潮。
去年開始,國內市場大模型上演“百模大戰”,從百度、阿里、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巨頭到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都加速入局大模型。
近期,OpenAI基于視覺美學推出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迅速成為全球科技圈熱點。隨后谷歌強勢硬剛,發布新一代多模態大模型Gemini1.5Pro,將性能提到百萬級別,完全秒殺了OpenAI的GPT-4 Turbo。
混戰之下,作為國內當仁不讓的服務器龍頭浪潮信息也順勢搭上東風,刷滿存在感,成為AI領域投資人關注的熱門標的之一。只是,有著服務器界華為之稱的浪潮信息成色到底幾何?傳統服務器市場萎縮,新型AI服務器時代浪潮信息能否吃到這波紅利呢?
01
以價換量,毛利率何時回升?
從規模上看,浪潮信息確實是國內當之無愧的服務器一哥。
伴隨著服務器需求的增長,自2017年建成智能服務器工廠起,浪潮信息已經連續7年穩居中國AI服務器市場第一,在中國每3臺服務器,就有1臺來自于浪潮信息。
然而,雖然規模和市占率做到中國第一、全球第二,但是浪潮的“質量”卻越來越差。
翻看財報會發現,在最近的20年時間里,浪潮信息的凈利率除了2022年超過5%,其余所有時間都低于5%。而對應的凈利潤從2014年三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呈現上升趨勢,從1.92億元增加到15.24億元,而從2022年三季度開始呈現連續下降狀態,從15.24億元降低到7.80億元。
除了凈利率,浪潮信息的毛利率也一路下滑,去年三季度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分季度看,2023年一、二、三季度毛利率分別為13.01%、10.42%、7.82%,持續下降。

橫向對比來看,在同行業中科曙光與紫光股份毛利率都在20%以上,而浪潮信息處于最低水平。
毛利率與凈利率過低,也導致浪潮長期研發投入受到影響。2020-2022年三年里,浪潮信息研發費用分別為26.35億元、29.21億元,32.30億元,而同時期的紫光股份研發費用分別達到38.65億元、48.09億元、52.99億元。
作為一個“高新技術”企業,浪潮信息雖然規模第一,但內在質量和性能實在堪憂,實際技術能力并沒有形成壁壘,只能靠低價低質搶占市場,利潤率甚至比某些傳統制造業都低了很多。
那么,在未來萬億數量級的AI產業化浪潮中,浪潮信息是不是只能扮演一個搬運工式的集成者呢?
通用服務器業務縮水,拿什么戰斗?
事實上,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構建者,浪潮信息本身并不運營算力資產。
從a16z關于生成式AI的研究報告來看,整個AIGC行業最終只有10%-20%利潤流向基礎設施供應商,而根據算力產業鏈價值分析,服務器是整個鏈條中價值最低的,產業鏈地位導致溢價能力弱,利潤率不斷被壓制,這也是浪潮信息本身毛利率低下、大而不強的本質原因,而能否向上游滲透,也是其未來盈利能力增長突破的關鍵。
作為品牌服務器廠商,浪潮信息的下游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長久以來,浪潮不僅沒有任何溢價能力,而且話語權變得越來越弱。
浪潮信息的服務器總體可以分為三種,業內傳統采用的通用服務器、邊緣計算服務器和大熱的AI服務器。
通用服務器業務縮水,拿什么戰斗?
事實上,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構建者,浪潮信息本身并不運營算力資產。
從a16z關于生成式AI的研究報告來看,整個AIGC行業最終只有10%-20%利潤流向基礎設施供應商,而根據算力產業鏈價值分析,服務器是整個鏈條中價值最低的,產業鏈地位導致溢價能力弱,利潤率不斷被壓制,這也是浪潮信息本身毛利率低下、大而不強的本質原因,而能否向上游滲透,也是其未來盈利能力增長突破的關鍵。
作為品牌服務器廠商,浪潮信息的下游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長久以來,浪潮不僅沒有任何溢價能力,而且話語權變得越來越弱。
浪潮信息的服務器總體可以分為三種,業內傳統采用的通用服務器、邊緣計算服務器和大熱的AI服務器。
今年以前,行業主要采購的是通用服務器,但是隨著大模型帶動算力需求的發展,除非CPU技術再次得到重大升級,否則眼下的各類通用服務器已經很難用于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任務。所以,眾多互聯網廠商將投資重點均放在了AI服務器上,通用服務器的需求大幅度縮水。
TrendForce集邦咨詢報告顯示,百度(09888.HK)、阿里巴巴(89988.HK)與騰訊(00700.HK)等在內的互聯網廠商,服務器采購臺數均較以往已經減半。
相較傳統服務器,大模型的爆發推動AI訓練算力平均每3個多月就翻倍,需求增速遠超摩爾定律,浪潮信息目前尚未解決GPU供應問題,又面臨AI服務器因算力需求迅速提升,
如果公司未來不能持續保持服務器產品和技術的先進性,公司在行業的市占率必然面臨下降。
此外,浪潮信息的收入來源也很單一,2020-2023年上半年,服務器及部件的收入占比依次為98.12%、95.97%、99.17%、98.80%,抗風險能力并不高。
傳統業務急速縮水,技術更新換代風險加劇,又沒有第二曲線支撐盈利,中期看浪潮的不確定性正在越來越高。
03
如何擺脫海外供應限制?
浪潮信息的上游是英特爾、英偉達等技術含量更高的芯片廠商。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服務器CPU市場份額第一英特爾占比70%,第二AMD占比20%,也就是兩家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0%。
換言之,無論浪潮、惠普、還是戴爾、聯想都無法擺脫英特爾和AMD的芯片獨活。而到目前為止,浪潮信息幾乎所有的核心關鍵硬件,尤其是計算及存儲芯片目前都還依賴于外采,因此受到芯片供應鏈風險的影響也最大,一旦斷供,對于浪潮絕對是釜底抽薪。
而斷供風險其實早有預警。
去年3月,浪潮信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隨后浪潮一字跌停。10月底,浪潮信息公布三季度財報,公司主營收入480.96億元,同比下降8.85%;歸母凈利潤7.87億元,同比下降49.12%;扣非凈利潤4.3億元,同比下降69.3%。
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對此浪潮信息也解釋稱為全球CPU及相關專用芯片供應緊張等因素所致。
很明顯,根基不穩的浪潮,在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地緣政治越發復雜的背景下,核心零部件隨時面臨斷供,卡脖子的供應鏈風險,稍有不慎股價就猶如驚弓之鳥。
雖然浪潮信息被稱為服務器界的華為,但是綜合實力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浪潮該如何在美國對華管制升級的當下,擺脫海外供應限制呢?又該如何向華為一樣低谷反彈、向死而生呢?
END
無論上下游都沒有話語權,如今已處于成熟期的浪潮信息,在成長性壓力之下,如何扭轉目前尷尬的局面,似乎依然沒有更好的答案。
但是,比起蹭概念頻繁炒作自己與先進技術的粘合度,加強研發利用技術實現單點突破,應該更能符合眾多投資人的期待一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連連數字正式接入DeepSeek 聚焦智能研發、智能運營、智能辦公等領域應用
連連數字正式對外宣布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奇富借條APP登陸鴻蒙 以大模型打造金融端云一體服務
奇富科技最新發布的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打造的AI伴侶小奇,也將很快在鴻蒙版本發布。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