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數字銀行的普惠實踐之路
普惠金融被納入國家戰略,已歷十年。十年里,中國譜寫了普惠金融絢麗的發展華章,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正在日益成熟。
普惠金融宏觀層面有助于實現發展效率與社會公平相兼顧,微觀則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需求的社會各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服務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各個主體。而這也成為數字銀行的發展使命: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讓金融普惠大眾。作為國內首家數字銀行,微眾銀行秉持“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01
精準滴灌普惠客群
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被重點強調,普惠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被提及,體現了我國金融發展的主要價值取向和根本要求。
普惠金融關乎社會民生,承載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2013年發展普惠金融被確定為國家戰略,到2023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普惠金融未來發展被擘畫清晰路徑。十年間,普惠金融取得長足進步,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金融行業中的各類機構也在各司其職、多管齊下,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普惠群體。伴隨經濟轉型的持續深入,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要任務。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制和推進器,金融穩健發展、普惠金融深入推進,被賦予更高要求和更深刻內涵。
雖然普惠金融不斷前行,但是其發展一直受“不可能三角”瓶頸影響,即金融服務不可能同時實現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簡而言之,金融消費者在獲取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普)及可負擔性(惠)上很難實現兩全。如何破解,考驗機構發展實力和創新潛力。
服務普惠金融的眾多主體,銀行機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家銀行搶抓機遇,廣泛參與,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服務特點,對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
數字銀行充分發揮自身數字科技優勢,能夠聚焦民營、小微企業所需,針對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泛延伸暢通金融服務網絡的“毛細血管”,推動普惠金融提質擴面。伴隨數字銀行的發展壯大,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難題正在通過數字銀行的創新實踐得到解決。以微眾銀行為例,自成立以來,微眾銀行將自身定位于服務實體經濟、聚焦普惠金融的數字銀行,依靠數字科技能力讓普惠金融能夠更高效地服務于下沉市場中的海量長尾用戶,破解“不可能三角”。
普惠金融作為其核心主營業務占據重要位置。微眾銀行較早地推出了微粒貸、微業貸、微眾銀行財富+等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逐步構建起高效、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探索出一條為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提供差異化、有特色、優質便捷金融服務的發展路徑。
以微業貸為例,2017年,微眾銀行正式推出微業貸,幫助全國各地的小微企業都能隨時隨地平等地獲得高質效的線上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6月末,微業所服務的所有企業均為實體經濟范疇的民營企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以下企業占客戶總數超70%,“征信白戶”則超50%。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及經營難等問題,助力普惠金融擴面降本上做出生動、有益的普惠實踐。
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這既體現出國家對科技的高度重視,也強調了金融服務科技的重要使命。在服務科技金融方面,微眾銀行特色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走出了關鍵的三步:2020年率先運用數字化信貸產品,強化融資支持,讓科創企業“長出來”。三年間,微眾銀行還不斷發揮數據價值讓惠企政策“活起來”,并通過創新服務模式讓科創企業“強起來”。與此同時,更攜手生態合作伙伴,讓“科技—產業—金融”循環高效“轉起來”。
2020年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輕資產、重研發的特點,微眾銀行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和數字科技手段,推出具有差異化特色的科創貸款服務,為企業提供線上化、無抵押、操作便捷、額度更高的科創貸款產品。
截至2023年6月末,科創貸款已經在全國20個省及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市開展業務,吸引近32萬家科創企業前來申請,已申請企業占所在地區科創企業總數的比例達17%,在當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滲透率超25%,累計授信超2600億元。

02
發揮數字科技優勢
置身變革與轉型的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同時也是助推普惠金融的關鍵引擎。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為主要代表的數字技術,具有集約性、規模性、智能性和穩定性等優勢,在解決銀行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同時,在普惠金融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以數字銀行為例,其依托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移動金融服務,以數字化方式持續降低消費者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有效發展。
可以看到,“數字”與“普惠”的有機結合,改變了普惠金融的行業面貌和經營模式,促進金融服務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數字技術為解決普惠金融難題提供了新的路徑,數字普惠也將成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引擎,這與微眾銀行的發展方向緊密契合。
微眾銀行成立于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節點,伴隨行業數字科技的不斷深耕,數字金融在普惠金融中發揮出的作用與日俱增,微眾銀行因此與時俱進,不斷加深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行業領先的技術積累與應用,積極探索數智技術應用于普惠金融的多樣化可能性,以期構建數字普惠金融生態,更好地提升普惠金融金服務水平。
具體實踐上,微眾銀行構建了國內領先的基于安全可控技術的全分布式銀行系統架構,支持海量的客戶規模及高并發的交易量。自系統上線以來,微眾實現了24×365無間斷運轉,截至目前,微眾銀行產品綜合可用率高于 99.999%,超越電信級標準;單日金融交易筆數峰值達 10 億筆。
此外,在數字技術賦能下,微眾銀行助力打造國家、行業數字新基建,同時積極推動金融科技開源,通過開源生態,將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圍內共享,推動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截至到2023年12月,微眾銀行的對外開源項目已達36個。
在區塊鏈領域,自2017年起,微眾銀行陸續將區塊鏈核心研發成果面向全球開源,迄今已發布區塊鏈開源項目13個,構建起一整套覆蓋底層、中間件、應用組件的聯盟鏈核心技術體系,實現完整國產化支持,有力支撐了國家推進關鍵技術安全可控戰略的實施。微眾區塊鏈鏈接多方共建最大最活躍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匯聚超4000家企業及機構、90000余名個人成員共建共治共享,培育的區塊鏈產業人才超6萬人次。
回溯普惠金融十年發展歷程,在社會眾多主體戮力同心下,普惠金融基礎服務初見成效,同時也為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定下基調。在此背景下,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民營銀行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更好地以廣大人民、小微企業為本,以數字化創新為基,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活水”從城市到鄉村,從商家到農戶,潤澤萬物實體,成為前行路上的必然選擇。展望下一個十年,微眾銀行將站在更高起點上持續推進、不斷深入,邁入積厚成勢、創新蝶變的質量躍升階段,為夯實數字普惠技術底座,推動實現金融健康貢獻應有之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洞察:數字銀行呈現高智能、高沉浸、高穩定、高效能、高協同發展趨勢
《2024中國數字銀行調查報告》于活動現場重磅發布,本篇為中國數字銀行發展研究洞察部分解讀。第四屆香蜜湖金融科技創新獎終審結果揭曉,再創全國數字金融發展新標桿
本屆香蜜湖獎共評選出13個項目獎、4個特色項目獎、3家新銳企業獎、5個數字化轉型先鋒獎。晉商消費金融八周年 與光與熱 熾烈前行
八年來,累計放款超過1000億元、服務客戶超過2100萬人,實現規模與效益穩步增長。貝多廣:金融健康理念是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標志
金融健康大致包括居民日常收入基本能覆蓋支出,能夠應對重大意外事件等帶來的財務沖擊,具備基本的金融素養,能夠循序漸進地實現自身財務目標,從而達到健康的個人財務狀態。一家數字銀行的普惠實踐之路
普惠金融被納入國家戰略,已歷十年。十年里,中國譜寫了普惠金融絢麗的發展華章,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正在日益成熟。
財經觀察站
共79篇文章
聚焦財經熱點,關注消費金融,解讀金融科技,觀察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