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自述:做好該做的事,剩下的就交給老天
當拼多多在11月29日晚間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里市值第二的企業,你我一同見證了歷史。
網友說:“從質疑拼多多,到理解拼多多,再到拼多多真香。”
走過這一路,不過短短八年。
而如今拼多多更是開啟海外征途,海業務 TEMU 也正在復制拼多多當年的奇跡增長。
這種成功離不開其背后的黃錚,今天的文章,跟你分享一下黃崢自述的人生經歷、創業理念和思維方式。相信認真看完后的你,會對黃崢和拼多多,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01
人生經歷篇
01 上學
小時候談不上貧窮,但比較拮據,經常要穿媽媽同事或者是親戚家小孩的衣服。很多消費習慣和前期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跟現在擁有的財富沒太大關聯。
比如我媽到現在都舍不得打車,她會覺得時間又不值錢,太浪費了。這個對我一直有很大影響,包括影響我思考做商業,我腦子里一直都記著我爸媽這樣的普通家庭,他們是怎么思考的,他們是怎么生活的。
我的小學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學之一,杭州外國語學校。
相比于其他中學,接受西方文化影響更早,程度也更深。杭外畢業后被保送到浙大混合班,也就是浙大竺可楨學院的前身。
我在上學時就意識到幾個事:
一是寒門出貴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優秀。
二是田忌賽馬,在整體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可以創造出局部優勢,進而有機會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平凡事。
第三是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我在上學時有一個較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努力做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時間,損失了逆反、搗蛋的青春時光,后來才慢慢悟到“60分萬歲是個好哲學”。
02 工作
我第一個實習的公司是微軟,但畢業時沒有留在微軟。
一是覺得自己留在微軟能看到自己十年后的樣子。
另外,“人生導師”介紹我去當時還不成熟的Google。所以我就在Google做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后來還成為Google第一批回國員工參與Google中國的初創階段。
我對 Google 有一些個人的觀察。
一是Google非常重意識形態,當意識形態發生沖突時,反應超出一般商業公司。
二是Google鼓勵基層創新,但核心權力高度集中,有集中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三是Google的“不作惡”深入到了基因,把使命、價值觀放在了利潤之前,而利潤只是隨著做正確的事帶來的副產品。
四是Google的大部分收購很成功,這些收購案例大多是收購了擁有很好團隊的小公司,這些小公司融入到Google的文化逐漸變大。
不過也有很多事是Google無力改變的,比如Google沒有逃脫層層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模式,Google在社交上的嘗試也不成功。
03 創業
我最早創業做的是電商代運營和游戲公司,對于商業來說,只有賺錢才是道德的,應該按照商業的邏輯去做一個本分的商人。
我為什么要再次創業?
一是我還喜歡當前的事和團隊,我很喜歡深度的和一幫自己喜歡的小伙伴披荊斬棘的創造一些東西。
二是自己還有一些野心,還有一些能力和能量沒有釋放,隱約覺得當前的機會能讓自己做出一個影響面更大、成就感更強的事。
02
創業理念篇
01 拼多多核心理念
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紙用,有好水果吃。
只有北京五環內的人才會說移動互聯網第三波人口帶來的是下沉人群,拼多多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
移動互聯網未必是用戶的下沉,而是用戶拉平了,它讓最廣大的中國老百姓擁有了和一線城市一樣信息獲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這是PC時代做不到的。
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他會買一個愛馬仕的包,也會用9.9元買一箱芒果,這跟消費能力沒關系。
實惠這件事,是一個普適性的需求。
比如我媽已經算是一個有錢的媽媽,但她出去買菜、買紙巾,還是會在乎一兩塊錢的差異,但她同時也買高配的iPhone。
傳統公司采用一二三線來劃分人,拼多多滿足的是一個人的很多面。
低價只是拼多多階段性獲取用戶的方式,拼多多對性價比的理解是“始終在消費者的期待之外”,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占便宜的感覺。
拼多多試圖做消費和娛樂的融合,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實惠多樂趣,讓消費者買到更多更實惠的東西,然后在這個過程中更快樂。
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五環內的人群理解不了。
02 拼多多運營情況
現階段拼多多對整個商品和服務的品質管控都很初級,拼多多正在通過升級供應鏈和打擊假貨來提高商品質量。
部分員工對公司的理解依然是流量至上,這些員工在流量思維環境里受了多年教育,拼多多成立不久,和員工的統一思想還沒做得很好,得從上往下貫徹。
現在的情況是我在這一頭,整個社會和媒體在流量的那一頭,員工可能在中間。
拼多多對運營員工的考核是留存、復購第一,GMV第二。
03 拼多多未來發展
拼多多不會做采銷,也不會做物流和配送,對供應鏈升級是拼多多長期的戰略重點。
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產。
全品類擴張依然是傳統的流量邏輯,品牌升級也是一個五環內人群俯視的視角。
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級、要全品類,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遠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
拼多多目前沒想做服務電商,因為實物電商已經足夠大。
服務電商是流量思維,即流量灌進來,用不同的服務去消耗這個流量。拼多多的出現就是因為不用舊思維,在以人為先的思維下,先想這個人需要什么。
04 投資和創業
巴菲特說買股票就是買part of the company,要有長期持有的心態去尋找好的生意和合伙人。
這和創業很像,一方面要關注生意的模式,選擇正確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這個生意模式的細節。
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資時要把創始人和CEO當成自己未來的合伙人,看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們長期做事。
投資除了關注好生意,好團隊,還需要在乎是否是好價錢,這和創業也很相似,查理芒格讓巴菲特意識到該用一個合理的價錢去買好公司,而不是花時間去撿煙蒂(價格便宜,有些殘余價值的、但往往不那么好的公司)。
同樣,一個好的公司應該花力氣去解決/克服那些正確又難的問題,而不是四處撿一大堆芝麻。
投資另一個和價錢相關的點是看這個deal in loss是否整體可以承受,從創業的角度看就是投入一個事業的時候要看會不會把自己搞死,活著是創業的第一要務。
同時又要用另一個角度來評估,即能不能贏,有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贏。
和投資特別要關注商業模型一樣,創業本身對行業及生意模式的選擇也往往決定了很大一部分結果,也就是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什么是正確的事,然后再想如何把事做正確。
在正確的方向上逐步前進,遠比在不正確的方向狂奔要好。
創業很多時候和投資一樣,選擇比努力重要。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點,但像投資中復利的連續回報也是很厲害的。
巴菲特在談到投資標的時候,經常會提到生意的護城河。
如果把創業過程中的各種決策都當做是投資決策,那我們得分辨我們用時間和錢換來的東西哪些是資產,哪些是費用。
那些隨著時間流逝,對加深生意護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資產”,那些時間越久對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費用。
在資產的購置上,錯誤的浪費其實是不太會的,最多只是買貴了一些。而在費用的浪費上則非常可惡,往往還有負作用。
03
思維方式篇
01 認知能力
對于未知領域,我通常會采取比較原始的辦法,就是自己去體驗和感受,用常識來判斷。
大部分知識是沒用的,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我不會去規劃未來五年、十年,我會想一個很遠的目標和很近的目標。
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方面都比我強,我只在很少的方面比很少的人強。比如隔絕外部壓力,回歸本源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時候有點逆向思考的能力。
以前做二級市場發現自己好像天生不太容易在很多人恐懼的時候恐懼,而容易在大眾熱情的時候悲觀。
02 對電影院現象的思考
劣幣驅逐良幣側面描述的是,自私不團結的個體無法對抗管理者的強制力的現象。
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描述了通過利用個體自私的力量來進行財富重新分配,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的一種現象。
電影院現象和劣幣驅逐良幣類似,但其實它描述的是一個沒有組織,又缺乏外部強制力的自私個體的群體,可能出現的一種集體自我傷害的現象。
如果電影院前排人站起來,后排的人也會站起來,結果就破壞了大家本可以坐著看的秩序。
也就是說,“劣幣驅逐良幣”是一股力量戰勝另一股力量推動劣幣的普及,而電影院現象是一個群體自我傷害的現象,誰都沒有真正獲益,更加值得研究和應對。
電影院先站起來的那部分人,就像是掉進湯里的一粒屎,很快整鍋湯就只能倒掉,這是指出的是一個比例問題。
湯其實有自我凈化能力,如果比例低沒問題,但這個比例只要上升到一個臨界點,原有的凈化能力就崩潰了。
壞一鍋湯的一粒屎的大小的臨界點是很低的,也許是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的區別。
百分之一能凈化,百分之五就只能全部扔掉了。很多時候,質變就是在這1%到5%之間。
在商業上,Amazon在圖書份額遠低過50%,就實質決定了圖書的定價進而顛覆了圖書零售業。
為什么有的東西貴了反而好賣?
比如空調這種產品既需要有人安裝,又需要有人推薦。
有可能類似小米的互聯網直銷,把價格打到最低點還不如格力給安裝者、渠道以足夠利潤。
雖然看起來渠道的做法抬高了商品的價錢,但在實踐中,渠道和服務成本也許是維護某種公共認識最節省、良性的做法。
這種渠道和服務成本是必須的,它把維護某種秩序的代價體現在明處,而忽略了這種代價的體系可能會走向“劣幣驅逐良幣”。
03 從何處獲取力量
段永平在商業和人生給我的啟示是,他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用平常心來做事情會更好,平常人其實很難有平常心。
段永平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人。他還教給我一個商業常識,就是價格一定會波動,但只要你的價值提升,最終價格會和價值接近。
這個常識讓你安心于增加企業的內生價值,不要過度在意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此外,段永平教我要胸無大志,做好當前就好。
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孫彤宇對我的幫助是,他對平臺的理解不一樣,比如他認為平臺更應該考慮不用階段的生態演進,而品牌是單個細分人群標新立異的價值主張。
2006年,段永平帶上我去參加巴菲特的午餐。我發現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連我母親都能聽懂。
這頓飯最大的意義可能讓我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對一件事做判斷時,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后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和常識來判斷。
常識顯而易見、容易理解,但我們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讀完羅素的《幸福之路》,我總結了幾點:
一是要有勇氣去面對嘗試,用常識做理性的判斷,用理性的意念指導自己的行動。
二是要對成就一個無限完美的自己的興趣,轉移為對外部可觀事物的興趣。
三是對不可改變,不可能征服的事要學會放棄。
佛學、量子力學和數理邏輯的不完備定理告訴我們兩件事:
一是世界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精確度量的,是測不準的,是不確定的。
二是用有限的規則去描述規范世界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完美的,不完備的。
除了拼多多,我最希望在未來能轉型成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員,像富蘭克林在40歲以后就不參與商業了,參與科研發明了避雷針,我覺得非營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對人類的貢獻會更大。
猜你喜歡
拼多多“農研夢想”:讓科研成果落地,讓科技興農生根
2024年開年之初,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決賽在云南大理順利閉幕。
投融界
共37篇文章
投融界是國內專業的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創立于2010年,始終以“卓越服務”為要求,為創業者提供高質量、個性化、多資源、全場景的陪伴式服務,用卓越成就卓越,為每一個創業夢想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