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吐槽,部分上市酒企高歌猛進,壓貨太多,經銷商壓力太大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酒業組
文/淮上月
10月12日-14日,第19屆中國國際酒博會在上海舉行。會上,逾500家酒業公司上會展覽,上百位酒企、酒商、酒研機構負責人與會,就業內與社會公眾關心的問題,暢所欲言,深入探討。正是在這次會上,公司研究室解開了心中有關21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為何如此靚麗的謎團。

01、上半年動銷困難,21家上市酒企營收卻有16家兩位數增長
半年報公布前,外界對白酒公司業績看得很淡。特別是2季度,有關白酒動銷困難,價格倒掛的消息滿天飛。
然而,作為白酒頭部公司的代表,A股20家上市酒企外加1家港股上市公司珍酒李渡的半年報出來后,其靚麗的業績,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特別是幾家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韌性遠超外界預期。
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這21家公司中,有16家營收獲得兩位數增長,2家獲得10%以下增長,只有3家企業營收出現下跌:分別是順鑫農業(000860.SZ,牛欄山二鍋頭)、水井坊(600779.SH)與湘酒鬼(000799.SZ )。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順鑫農業受累于疫情及房地產、生豬養殖下滑的影響外,增長速度倒數一二的水井坊、酒鬼酒,前兩年都曾逆勢高速增長。眼下的下滑,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前幾年基數較大,發力過猛。
其中,巖石股份(600696.SH,上海貴酒)等9家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速超過20%,里面包括瀘州老窖(000568.SZ)、山西汾酒(600809.SH)、古井貢酒(000596.SH )等半年度營收就上百億企業。
貴州茅臺(600519.SH)、洋河股份(002304.SZ)、五糧液(000858.SZ)等體量大的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長也分別達到19.42%、15.68%、10.39%。
單純從半年報看,這些白酒頭部企業的營收,在種種挑戰中,依然迎來了較好的增長。可是,這與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各種渠道透露出來的信息,明顯不一致。
事出反常必有妖。
公司研究室曾就此詢問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可惜他也語焉不詳,或許心中有一些顧忌。
02、成都春糖會上,有圈內人對白酒業內樂觀情緒潑冷水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態度曖昧,針對當前白酒行業存在的困難,也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 。
據酒業知名分析師蔡學飛所言,今年4月成都春糖會期間,盛初咨詢董事長王朝成曾經說過:酒業整體將長期進入銷量負增長,收入低增長或0增長,利潤低增長的內卷時代,并且很可能剛剛開始。
這位圈內有名的“王大炮”(褒義),最后對于行業的判斷是:“短期沒那么悲觀,長期沒那么樂觀。”
王朝成既是盛初咨詢的老板,旗下又有易酒批、桐徽煙酒等批發零售業務,他還是微酒傳媒的老板,這樣一位跨越三界的圈內人,這么公開看淡行業前景,自然有他的道理。
當時,疫情管控放開不久,在萬眾祈盼,熙熙攘攘的春糖,大家相互安慰著信心比黃金還重要的時候,王朝成的這番話很有一些潑冷水的意思,引起行業爭議不斷,不過當頭棒喝,的確很符合“王大炮”的一貫風格。
半年之后,10月11日,在深圳第109屆全國糖酒會上,王朝成又說了許多話,雖然也談到了人口、經濟對于行業銷售的壓力,還點評了茅臺“母雞帶小雞”,五糧液與醬酒等一系列企業戰略,并且貼心地提出了降度擴張、發力次高端與廠商合作等建議,但是很明顯,他的發言溫和了許多……
不過,這位圈內人的言語之間,依然透露出對行業發展正在降速的種種擔憂。
換句話說,雖然21家上市酒企半年報中,大部分業績靚麗,16家出現兩位數增長,但王朝成其實依然對行業前景并不樂觀。
03、有大商直言,部分上市酒企高歌猛進但經銷商壓力太大
10月11日下午,在上海酒博會濃香型白酒高質量發展論壇上,江蘇蘇糖糖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鎖,當著與會的多家白酒頭部企業掌門人的面,對白酒企業的營收增長速度提出異議。
會上,這位圈內人習慣稱作大商的酒商掌門人坦言,“從去年開始,白酒業內預期減弱,消費降級,庫存偏大,價格下滑,經銷商倒掛的問題就已存在,今年的問題更加突出,大部分品牌都倒掛,這個情況可能都比2014、2015年差。我說了各位不要生氣,除了茅臺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之外,其他的品牌都在變化。”
談到“速度”,陳國鎖坦言,不知道上市酒企三季報會怎么樣。二季報出來,業內很高興。“從我來說,也有不太高興的地方。現在大家都在‘去庫存’,酒業上市公司包括頭部企業,還是高歌猛進,有的還是兩位數增長。你們越增長,我們壓力越大。”
曾經有一個證券公司分析師去蘇糖糖酒公司調研,他說,五糧液二季度數據稍微弱了一點。陳國鎖告訴他,這是五糧液集團主動調整的結果,人家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人家主動調整的,對經銷商來說也沒有增加我們的貨,也沒有要我們打多少款,沒有給我們太大的壓力。”
“我也知道,上市公司比較難,股市要價值,政府要稅收,但面對當前市場的情況,還是要實事求是。對政府來說,對上市公司的指標來說,我們盡了力就行,歸根到底要實事求是,庫存不能壓的太大。在市場調整過程當中,為經銷商、為社會庫存留點余地、留點空間,給大家有調整的機會。”

談到這里,陳國鎖提及洋河股份。他說,頭兩年,洋河沒有給終端壓貨,把社會庫存調整過來了,所以2022年,包括2023年上半年都有良好的業績表現。
陳國鎖坦言,“關于速度,建議大家能夠盡力而為,但是要實事求是。”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