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TOP10:近1年混基規模下滑廣發跌幅14.26%,天弘基金僅有208.05億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雙節將至,趁此機會,公司研究室對市場203家基金公司,自2022年9月30日-2023年9月25日期間的資產規模變化,進行分析回顧。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雖然大盤指數近1年震蕩下跌,但這期間公募基金總體資產規模并沒有減少,相反,還從2022年9月30日的26.0714萬億,增加到當下的27.5997萬億,增加1.5283萬億,增幅5.86%。
此前,公司研究室重點分析了公募基金大類資產過去一年的變化。這次,我們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重點分析TOP10 基金權益資產狀況,以期從這些頭部基金的資產變化細節中,深度透視A股市場近一年出現的嬗變。

01、TOP10近1年有3家規模下滑,博時基金下滑10.86%跌出萬億俱樂部
國內公募基金的規模,經歷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后,頭部陣營已相對穩定。比如,截至2023年9月21日,易方達基金規模達到16803.39億,近1年依然穩居公募頭把交椅。
眼下,資產規模上萬億的公募基金總共有5家,依次是:易方達、廣發、華夏、南方、天弘。緊隨其后的是資產規模9000億以上的博時、富國,隨后的鵬華、嘉實、匯添富都在8000億以上。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TOP10 基金中,7家基金近1年資產規模出現上漲,增速最快的是目前排名第4的南方基金,增速達到13.39%;其次是嘉實基金,增速12.97%;作為行業龍頭,易方達過去一年規模增速也達到9.77%。

不過,TOP10 基金中,博時基金、天弘基金資管規模出現下滑,其中,博時基金下滑幅度最大,從2022年9月30日的10697.76億,跌到當下的9536.55億,下滑10.86%。這輪下滑,讓博時基金直接跌出了公募萬億俱樂部。
此外,天弘基金的貨幣基金遭遇限制后,規模大幅下滑,近1年規模繼續下滑2.18%,截至2023年9月25日,這只基金規模為10701.79,如不盡快扭轉頹勢,也有跌破萬億的可能。

02、TOP10近1年股基規模均出現增長,華夏基金3089.14億排名第一
近一年股指震蕩下跌,但TOP10 基金的股票基金規模卻不約而同出現增長,增幅最小的匯添富基金也達到9.62%。
就股票基金規模而言,目前規模最大的是華夏基金,3089.14億;易方達基金排名第二,2505.69;第三名是富國基金,1232.96億;廣發、南方、嘉實、匯添富也在1000億以上。令人驚訝的是,二級市場曾經的王者博時基金,股票基金竟然只有405.05億。顯然,蕭鋒離開后,博時基金已不復當初在A股市場叱咤風云的風采。

當然,公司研究室注意到,近1年博時基金的股票基金開始快速增長,增速高達41.9%;不過,畢竟基數太小,與其TOP10基金頭部地位不太相稱。

而且,股票基金規模排名前三的華夏、易方達、富國增速也不低,過去一年分別增長32.32%、29.67%、31.08%。因此,對于博時基金而言,想重現股票基金雄風,可謂任重道遠。

03、TOP10近1年混基規模下滑廣發跌幅14.26%,天弘基金僅有208.05億
與股票基金規模近1年均出現增長相反,公募基金TOP10 的混合基金規模均出現下滑。其中,近1年規模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廣發基金,跌幅為14.26%。匯添富、鵬華的混合基金規模跌幅也都在14%以上。
此外,南方、博時、易方達基金在混合基金規模上的跌幅也超過12%。
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整齊劃一的下跌趨勢,確實反映了一些問題,或許顯示,大資金似乎對債券牛市前景產生了懷疑,從而不斷減持混合基金占比。

從存量規模上看,易方達、廣發、富國基金排在混合基金規模前3名,分別為:3283.98億,2610.23億,2150.72億;其余7家基金,除了天弘基金僅有208.05億外,其余6家規模均上千億。

04、TOP10近1年指數基金大發展,嘉實僅有764.94億但增速高達45.94%
這兩年,A股行情不好,但跟蹤各類指數的指數基金卻大行其道。
數據顯示,近1年間,TOP10 基金的指數基金規模均獲得較快增長,其中,嘉實基金增速高達45.94%,鵬華、易方達、富國的增速也達到30%以上,分別為35.67%、33.07%、31.87%。華夏、博時、廣發的指數基金規模增速也達到20%以上。

TOP10 中,只有匯添富基金指數基金規模的增速小于兩位數,只有7.72%。
從目前混合基金存量規模而言,華夏、易方達、南方排名前三,分別為2926.29億,2118.27億,1360.89億。此外,富國、廣發、匯添富的指數基金規模也達到了1000億以上。

05、TOP10近1年QDII規模9家擴張,鵬華基金僅5.30億下滑7.67%
前幾年,國內基金爭相配置港股龍頭股,特別是幾只剛上市的中國內地互聯網科技頭部公司,結果,多數都買在山頂上,業績自然是一地雞毛。
不過,近1年,海外市場走勢幾乎都比內地A股好,于是,許多基金開始不約而同地擴大QDII規模。數據顯示,TOP10 基金中,除了鵬華基金這個另類,其余9只的QDII規模,近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存量規模看,截至2023年9月25日,易方達、華夏的QDII基金遙遙領先,分別為761.16億、734.45億;排在3-5名的廣發、博時、天弘,依次為376.57億、203.56億、144.21億。剩下5家,都不足100億。其中。鵬華基金最為另類,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QDII規模僅僅5.30億,且近1年還下滑7.67%。

從近1年QDII規模增長看,廣發、嘉實、匯添富等3家增速最快,都達到50%以上,分別為59.11%、57.2%、56.1%。同期,南方、天弘、華夏、博時的QDII規模增速也都超過30%。

易方達基金的QDII存量不小,但過去1年的增速一般,僅有9.56%;富國基金目前QDII規模只有69.46億,增速也只有6.89%。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