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銀豐盈:連續15個季度規模低于5000萬,二季度凈資產暴增800%有多少疑點?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曲奇
基金規模增長、多次分紅,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但近期,有這樣一只基金卻被投資者質疑涉嫌透露內幕消息,侵害散戶投資者利益。
2023年二季末,連續15個季度規模低于“清盤線”的興銀豐盈基金,規模環比增長800%,且2個月內連續分紅3次總額約600萬元。
此前,興銀基金銷售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朋友圈表示,“該基金已獲得多家專業機構認可且重倉配置。”
9月1日,興銀基金公告稱,泄露內幕信息相關內容不屬實。然而,一只長期有清盤風險的基金突然獲得機構青睞,且機構投資者占比超90%,本就罕見。更奇怪的是,機構投資者買入后,此前從未分紅的興銀豐盈連續分紅3次。
興銀基金的一紙公告能否解釋清楚上述諸多巧合?
01、唯一股票型主動基金經理
興銀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華福證券和國脈科技(002093.SZ)分別持股76%和24%。穿透股權后,華福證券的股東包括福建省國資委、福州市財政局、興業銀行。
作為“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興銀基金一直高舉固收類產品的大旗。
2023年6月末,興銀基金總管理規模為844.27億,在公募基金中排在第63位。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為558.36億,占比為66%;混合型基金規模33.69億,占比4.0%;股票型基金規模僅10.96億,占比約1.3%。
從股票型基金規模及占比來看,興銀基金的長處及業務重點并不在此,這或許也是興銀基金的股票型基金沒有旗幟性產品和知名基金經理的原因。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目前,興銀的股票型基金共有4只,分別是興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A/C)、興銀中證500指數增強(A/C)、興銀中證科創創業指數(A/C/E)、興銀研究精選(A/C),分別由李哲通、林學晨、劉帆、孔曉語擔任基金經理。
4只股票型基金中3只是被動型基金,只有孔曉語為基金經理操盤的興銀研究精選是主動型基金。2023年6月末,興銀股票精選A類規模0.40億,C類規模0.12億,合計0.52億,距離跌破5000萬元的“清盤線”近在咫尺。
資料顯示,孔曉語擁有9年基金從業經歷,先后任職于光大保德信基金、中歐基金。2019年6月,孔曉語加入興銀基金,同年8月擔任興銀豐盈基金的基金經理,2023年3月擔任興銀研究精選基金基金經理。
根據螞蟻財富的數據,近5年內在同類型的832名基金經理中,孔曉語的賺錢能力位于618位、抗跌能力位于329位、投資性價比排在第561位。
按照上述三項評價指標,與800余名同行相比,孔曉語的排名位于中等偏后。

截至目前,孔曉語基金管理年限為5.3年,管理規模2.20億,年化回報率3.91%。從操盤年限來看,孔曉語沒有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轉化;從基金規模來看,孔曉語的管理規模略高于一只迷你基;從收益率角度來看,跑贏四大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一個多點。
從上述幾個維度來看,還不能稱孔曉語為一個經驗豐富、業績突出的基金經理。
02、連續15個季度低于5000萬
就是綜合能力并不突出的孔曉語,近期卻引起了市場一波關注。
不久前,興銀基金銷售部門沈陽在朋友圈稱,孔曉語是位全市場均衡風格,精研個股、歷史業績優良的女基金經理,其管理的興銀豐盈基金已獲得多家專業機構認可且重倉配置。

就是這樣一條朋友圈,引起投資者質疑興銀基金涉嫌泄露內幕信息。對此,9月1日,興銀基金在官網發布聲明稱,“經查,‘泄露內幕信息’相關內容不屬實,公司一切運作正常。”

2019年8月,孔曉語成為興銀豐盈A類基金第四任基金經理。2019年至2022年,興銀豐盈年收益率分別為25.37%、46.56%、17.19%和-18.32%。
2019年到2021年這三年間,興銀豐盈收益率良好,且2020年和2021年均跑贏滬深300超20個百分點。
然而,2019年9月末,興銀豐盈的管理規模為2946.74萬,首次跌破5000萬元。興銀豐盈基金曾在2020年一季報中表示,公司已決定與代銷機構進一步合作、加強營銷,解決低于五千萬元的情形。
但這個問題卻難以得到解決,2022年末,興銀豐盈管理規模僅剩807.01萬。從2019年三季末到2023年一季末,興銀豐盈連續15個季度低于5000萬元清盤線。
根據監管規定,開放式基金合同在生效后的存續期內,如果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連續2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基金便觸發清盤條件,基金管理人將在中國證監會批準后宣布該基金終止。
但奇怪的是,興銀基金并沒有對該基金進行清盤。相反,2023年6月2日,公司新增設興銀豐盈C類基金,但6月末,興銀豐盈C類基金份額為0。
2023年中報里,興銀豐盈表示,“本報告期內本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得到解決。”
然而,擺脫清盤困境的不是靠新設的C類基金,而是運行已久的A類基金。2023年6月末,興銀豐盈A類基金規模為1.08億,環比增長805%。
03、機構買入時點存諸多疑點
興銀豐盈如何擺脫清盤困境實現規模大幅增長,頗值得玩味。
2023年6月末,興銀豐盈機構投資者持有該基金4786萬份,占比92.55%;個人投資者持有385萬份,占比7.45%,如此懸殊的機構和散戶持有比例十分罕見。
更有意思的是,5月29日到6月30日間,機構投資者有3只產品大額買入興銀豐盈A,分別買入2215萬份、1220萬份和1220萬份,合計4655萬份。

此外,興銀豐盈A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6年都未進行過分紅。但2023年6月1日、6月26日和7月31日,興銀豐盈A分別進行三次分紅方案,累計分紅為606.76萬元。
這三次分紅方案分別于5月31日、6月21日、7月29日披露。其中,第一次分紅披露日(5月31日)也就是機構投資者最早買入區間(5月29日)的前兩天。究竟是興銀基金為了吸引新投資者買入,還是機構投資者提前知道要分紅?
機構投資者為何要花約1億元申購興銀豐盈A這只可能有清盤風險的基金?此前6年沒分紅的興銀豐盈A,為何在機構買入后2個月內連續分紅3次?3只產品屬于哪家機構是否可以向公眾披露?
此外,興銀豐盈基金中報是2023年8月30日公布,興銀基金銷售部門的那條朋友圈是哪天發布的?
上述這些可疑點,興銀基金的回應里都沒有體現。
5月末,興銀基金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張貴云變更為吳若曼。吳若曼上任后表示,興銀基金將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合規經營,不斷豐富優化產品布局。
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吳若曼,或許也能讓興銀基金實現快速發展。股票型基金作為興銀基金的明顯短板有待加強,但發展股票型基金的方式,興銀基金還需小心摸索。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