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澳亞投研團隊的隱憂:70%基金經理管理年限低于3年,明星經理馮明遠6只基金持倉高度雷同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曲奇
今年以來,不少明星基金經理都在進行著“減負”運動。
2023年初,信達澳亞基金的馮明遠兩個月內卸任了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身上的擔子一下子減輕了80億。可截至2023年6月末,馮明遠仍在管6只基金,管理規模超200億。
成名之前,馮明遠的收益率連續三年大幅跑贏同類基金均值,但當規模膨脹到200億、300億甚至400億后,馮明遠的收益率卻連續兩年跑輸同類基金均值。雖然管理十只基金,但細看這十只基金的重倉股,仿佛是一只基金。
01、3年打造“百億經理”馮明遠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信達澳亞資產管理規模為890億,在20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在第64位。
從資管規模來看,信澳是一家中等規模的基金公司。中小型基金公司想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存在感,“造神”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對信澳來說,很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馮明遠,并通過靚麗的業績包裝將其推向了市場。
馮明遠,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2014年1月從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跳槽到信澳,擔任研究咨詢部研究員一職。
2016年10月19日,馮明遠開始擔任信澳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簡稱“信澳新能源”)基金經理,從研究員變成基金經理,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是其職業生涯的一次重大轉變。
信澳新能源是馮明遠的成名作,至今馮明遠在該基金上取得的回報率為239.16%,同類平均收益率僅為50.49%,在同類564只基金中排名第4。
馮明遠接手時,信澳新能源的規模只有0.64億左右,凈值為1.1040。2016年末該基金凈值為1.0670,馮明遠接手2個多月收益率為-3.35%,基金規模降至0.55億。
2017年,馮明遠開始嶄露頭角,信澳新能源收益率39.27%,在285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6位。2017年末,該基金規模增至5.52億,約是2016年末的10倍。

2018年,信澳新能源收益率為-16.23%,但依然大幅跑贏同類基金及滬深300。2018年末,該基金規模增至7.98億。
2019年成為馮明遠“封神”之年,信澳新能源收益率94.11%,在410只基金中高居第2。但2019年末,該基金規模只有29.70億。
2019年馮明遠還沒被市場廣泛注意到,但距離他揚名立萬已經不遠了。2020年初,一年一度的基金收益排名公布后,馮明遠搖身一變成為了百億基金經理。
2020年3月末,信澳新能源規模暴增至116.90億,環比增幅高達293.55%。2020年,該基金收益率59.88%,僅比同類平均多了2個百分點。馮明遠或許還未適應規模暴增帶來的操作差異,大幅跑贏同行的“魔法”暫時消失了。
馮明遠的學習能力應該是比較強的,2021年末,信澳新能源的規模174.77億,較2020年末的125.76億又多了50億。而2021年,該基金收益率45.37%,幾乎是同類均值的5倍,在748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21位。
憑借出色的業績,馮明遠成為了公募圈炙手可熱的科技基金新星。
而信澳為了表示對人才的重視,不斷給馮明遠增加行政職務,如權益投資總部副總監、聯席投資總監。2021年6月,馮明遠成為信達澳亞副總經理,在公司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02、六只基金持倉結構高度雷同
馮明遠是信達澳亞打造出來的“明星經理”,而馮明遠用自己的影響力也反哺了信達澳亞。信達澳亞成立于2006年,但2015年末,公司管理規模才首次突破100億。
2020年一季度末,信澳管理規模才突破200億。而當時,馮明遠管理的信澳新能源規模為116.90億,可以說馮明遠一人撐起了信澳的“半邊天”。到了2021年末,信澳管理規模增至810億,馮明遠管理規模約為410億。
馮明遠和信澳的規模擴張,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不斷發行新基金。2019年到2022年,馮明遠每年都會新發2-4只基金。
基金業協會相關文件要求,合理調配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數量,原則上不超過 10 只。
但2022年上半年時,馮明遠竟然同時管理10只基金,如果將A類和C類分開,則同時管理15只基金。

2020年初,馮明遠曾在一次專訪中表示,基金經理管幾個億和幾十個億的體驗完全不一樣,他花了三年時間慢慢適應,所以規模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影響。
然而,2020年到2022年,馮明遠的管理規模從百億到四百億,管理的基金也從最初的一只變成了最多時的10只,馮明遠的業績卻落后了。
2022年,馮明遠管理的信澳新能源年度收益率-29.29%,同類平均收益率為-19.88%,跑輸約10個百分點。
截至8月10日,2023年年內,信澳新能源收益率為-5.38%,同類平均為-2.54%,又一次跑輸同類均值。

2021年以來,馮明遠發行了7只基金,截至當前只有一只收益率為正,其余6只收益率均為負值。
其中,2022年發行的信澳智遠三年A類及C類、信澳研究優選C,任期內回報率分別為-22.10%、-22.58%、-21.38%,均跑輸同類均值10個百分點左右,排名處于同類基金后1/3區間。

馮明遠的基金雖然叫著不同的名字,但買入的股票卻幾乎一致。
以領先智選、智遠三年持有、研究優選為例,2023年二季度,前述三只基金的前十大持倉股均為璞泰來、科達利、愛柯迪、保隆科技、中偉股份、立訊精密、祥鑫科技、新泉股份、華陽集團、順絡電子,差別僅僅在于持倉的比例。
此外,馮明遠的“代表作”信澳新能源的前十大持倉股也是上述十只,這種操作堪比“復制粘貼”。

(從左至右分別是領先智選、智遠三年持有、研究優選)
同樣的策略用在6只基金上,區別只在于基金成立的時間有先后,持股的倉位略有差異。
馮明遠和信澳似乎旗下這些新老基金,只是名字不同,持倉卻高度雷同,難免讓人質疑,管理人是否在用新基金的資金來為老基金抬轎。
03、管理年限低于3年的基金經理占70%
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引導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
2022年7月,馮明遠卸任了信澳精華配置混合A類和C類的基金經理,管理時間分別為4.56年和1.05年,任期回報率分別為134.28%和-0.82%。
2023年1月和2月,馮明遠又先后卸任信澳匠心臻選、信澳先進制造、信澳核心科技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任期內回報率分別為22.45、171.74%、98.21%。
通過“減負”,當前馮明遠的在管基金壓縮到了6只,在管規模降至216億。然而,在兩個月內,卸任了三只合計規模超80億的基金,市場一度傳言馮明遠要跳槽,引得信澳火速出面辟謠。
馮明遠作為信澳一手捧出來的明星經理,信澳短期內恐怕很難將其放走,畢竟還要靠這只“母雞”繼續孵化小雞,擴規模賺管理費。
2019年末至2022年末,信澳的基金數量分別為28只、40只、49只、75只,公司規模分別為122億、393億、759億、853億。
2019年至2022年,信澳利潤分別為22.97億、69.29億、105.65億、-190.87億,管理費分別為0.88億、3.21億、6.66億、9.77億。2019年至2022年,信澳為基民創造了7.04億利潤,同期收取管理費20.52億。
但若要從2020年初馮明遠成名后算起,2020年至2022年,信澳共收取了19.64億管理費,期內為基民創造的利潤是-15.93億。
這兩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信澳和馮明遠名利雙收,但慕名而來的投資者卻虧了。
以馮明遠管理的信澳智遠三年為例,2022年,這只基金(A類和C類合計)為基民創造的利潤為-8.89億,但基民為基金公司貢獻管理費卻是0.65億。可見,基民的利益往往和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并不一致。
馮明遠作為公司管理層,就算是“減負”后身上的擔子仍然不輕。
據Wind數據,目前,信達澳亞基金共有29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3.04年,低于行業平均數的4.28年。
29位基金經理中,10年以上投資經驗的只有1人,5-10年的為3人,3-5年的為5人,1-3年為16人,1年以下為4人。
在信澳的基金經理梯隊中,任職年限在3年以下的共有20人,占比接近70%。面對這種梯隊結構,馮明遠作為投資總監和副總經理,要平衡好業績和管理能力,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