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億市值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又擬“A拆A”,最大贏家是誰?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白電一哥”美的集團資本擴張的腳步從未停歇。
7月29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總體戰略布局,結合安得智聯業務發展需要,依據A股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上市的相關規定,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含安得智聯)啟動分拆安得智聯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美的集團首個“A拆A”計劃,2020年7月美的宣布擬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創業板上市,但當前仍處于“已問詢”階段。
若美的集團上述兩起“A拆A”均能順利實現,何享健、何劍鋒父子將手握8家上市公司,“美的系”版圖繼續擴大。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投資者卻不看好美的集團此次“A拆A”,公告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即7月31日股價就迎來下滑,跌0.7%至收盤價59.32元/股,目前市值4166億元。

資料來源:Wind。
在今年A股市場分拆上市熱潮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美的集團在資本市場頻繁出手意欲何為?
一、從5000元到3400多億,頭部家電企業全球化布局
美的集團的發展可謂是有目共睹,以電風扇起家,如今已成為一家年收入超3000億元的家電巨頭,橫跨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等多個行業。
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在家用空調、臺式泛微波、臺式烤箱、電暖器、電磁爐、電熱水壺等6個品類中,“美的系”產品在國內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列行業第一。
美的集團的業績也頗具韌性。雖然2022年經營形勢依舊嚴峻,受宏觀因素和海外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也更為錯綜復雜,同時上游供應鏈緊張,銅、鋁等大宗原材料價格仍在高位震蕩,但美的集團仍交出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
2022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3439.18億元,同比增長0.7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95.54億元,同比增長3.43%。2023年延續增長態勢,一季度實現962.63億元,同比增長6.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80.42億元,同比增長12.04%。

資料來源:美的集團2022年財報。
此外,美的集團還持續深耕海外電商業務,推動產品結構優化。
目前美的集團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35個研發中心和35個主要生產基地,員工超過16萬人,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海外設有20個研發中心和18個主要生產基地,遍布十多個國家,海外員工約3萬人,更是在2022年實現對全球領先的機器人與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德國庫卡集團的全資控股。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2年美的集團海外電商銷售收入同比增速在10%以上,在穩步提升精細運營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搭建自研電商數據分析系統,實現電商業務數字化升級,洞察產品發展趨勢,沉淀核心用戶畫像數據,更快速、更全面、更便捷的實現經營效率和盈利的分析管控。
同時,美的集團還在海外市場持續推動產品結構優化,2022年線上渠道自主品牌產品均價提升明顯,并持續保持核心品類的市場優勢地位和渠道活力,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的電商平臺擁有超過60個Best Seller產品并進入各品類的銷售前十名。
二、分拆上市成熱潮,“美的系”A股擴張加速度
然而,家電行業早已處于“紅海”。
根據《2022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家電行業出口和內銷規模均出現下滑,其中家電行業出口規模為5681.6億元,同比下降10.9%,家電行業國內銷售規模為7307.2億元,同比下降9.5%。
細分領域同樣不容樂觀。根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空調市場零售額為1411億元,同比下降8.7%;洗衣機市場零售額為624億元,同比下降12.6%;冰箱市場零售額為917億元,同比下降8.2%;廚衛家電零售額為1831億元,同比下降9.5%;生活家電整體市場規模為1311億元,同比下降6.4%。
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成為業內共識。毋庸置疑的是,分拆子公司上市是利用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子公司經營與財務透明度,讓市場更客觀公正衡量其價值,推動體內新興板塊發展,帶動估值提升。
對于上市公司籌劃“A拆A”,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表示,“一方面可以提升分拆業務的獨立發展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市值與流動性,提升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而美的集團分拆安得智聯上市,獨立董事稱,“該事宜有利于公司進一步理順業務管理架構,釋放創新業務板塊估值潛力;有利于安得智聯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安得智聯成立于2000年,是美的集團旗下科技創新型供應鏈服務(物流)企業,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端到端數智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對內支持服務方面,安得智聯深入推動渠道物流變革,全面推進B2C物流能力建設,提升美的集團渠道效率,支撐用戶服務全面標準化與數字化。在對外業務拓展方面,為客戶打造面向生產物流、倉儲全鏈路一體化的智慧物流平臺,目前已服務數千家企業。
經歷10年時間的發展,安得智聯通過逐漸完善全面信息化系統,營收穩步邁入20億元,并在2021年已跨越百億元,其中外部業務占比超五成。2022年,安得智聯基于遍布全國超過140個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服務能力可覆蓋全國99%以上的鄉鎮,24小時內可送達30739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77%以上,48小時內可送達37260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94%以上。
另外據美智光電招股說明書顯示,美智光電是一家專注于照明及智能前裝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營收在9億元左右,凈利潤在290億元上下,體量相較安得智聯有一定差距。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全面注冊制下,A股市場分拆上市熱潮持續升溫。根據萬聯證券研報顯示,去年年初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統一了境內外監管要求,境外分拆要求提高,境內分拆規則更為明確,使得境內分拆上市趨熱。包括美的集團在內,光今年7月就有樂普醫療、中聯重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擬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的計劃。
三、或將手握8家上市公司,父子同為資本市場老手
據悉,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通過全資子公司美的智聯間接持有安得智聯約73.85%股權,另通過美的集團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美智光電56.7%股份,為兩者最終控制人。
除上述2家公司外,何享健及何劍鋒父子另實控6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今年才正式加入的科陸電子。
今年5月底,科陸電子發布的關于股東權益變動進展暨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的公告稱,深圳資本集團已將其持有的科陸電子1.26億股股份協議轉讓給美的集團,同時美的集團以現金認購科陸電子發行的股份2.52億股。上述次權益變動完成后,美的集團持有科陸電子22.79%的股份,成為新的控股股東,何享健為實際控制人。
科陸電子是國內領先的能源領域的綜合服務商,主營業務為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化學儲能,2022年虧損1.56億元,2023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億元~1.5億元。

資料來源:科陸電子官網。
此外,由何享健實控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合康新能、萬東醫療。雖然合康新能業績承壓,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九成,但近期美的集團仍計劃進一步定增加碼,定增募資14.73億元,用于電氣設備業務能力升級項目、光伏產業平臺項目、信息化系統升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四個項目。
而何劍鋒也控制著盈峰環境、百納千成2家上市公司,同樣為資本市場老手。
在美的集團分拆上市的背后,何享健、何劍鋒父子或將成為最大贏家。(文|公司研究室)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