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持牌消金2022:招聯凈利增速降至個位數 蘇銀凱基逆勢狂奔
文:零點財經
2022年是消費金融行業歷經試點期、快速發展期、整頓期,進入規范發展期后具有代表性的一年。
這一年,越來越多商業銀行入局,行業從最初的粗放式探索發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存量客戶運營成為機構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這一年,消費金融機構 “補血”趨向多元化,銀團貸款、信貸資產流轉成消費金融機構爭先追捧的融資新方式;
這一年,行業出現多起股東變更事件,行業分化愈加明顯,內卷加速。
近日,國內30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除捷信消費金融未公布業績外,其余29家均已披露。
從財報來看,整個行業比想象中堅韌,穩中有升是主旋律,但增長速度持續放緩。
01
資產規模:招聯穩居第一,螞蟻后來居上
從資產規模來看,有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作為依靠的招聯,互聯網背景的螞蟻消金,以及銀行背景的興業消金占據前三。
截至2022年末,招聯消金總資產為1643.64億元,位居第一;螞蟻消金緊跟其后,總資產1062.33億元,是僅有的兩家規模超過千億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
總資產在500—1000億的消費金融機構有三家,興業消金、馬上消金、中銀消金,分別為762.97億元、665.1億元、641.02億元。
總資產在200—500億的有消金機構有五家,中郵消金、杭銀消金、蘇銀凱基、長銀五八、海爾消金,分別為495.53億、413.95億、247.26億、235.01億、211.25億。
總資產在100—200億的消金機構八家,長銀消金、哈銀消金、尚誠消金、湖北消金、錦程消金、錦程消金、小米消金、北銀消金,分別為191.36億、152.38億、133.85億、117.3億、112.86億、104.75億。
總資產100以下的有五家,晉商消金、寧銀消金、盛銀消金分別為85.9億、81.45億、58.51億;蒙商消金、南銀法巴墊底為47.91億、45.58億。
資產總額均有增長,但部分消金機構增速放緩,這其中,招聯消金,陽光消金同比增速已降至個位數。
2022年,招聯消金的資產總額同比增速僅為9.79%,而2021年為38.21%;陽光消金2022年資產總額同比增速低至5%,2021年同期增速則為276.92%。
02
凈利潤:有的年賺數十億,有的持續虧損中
行業吸金之王,仍屬招聯消金。2022年,招聯消金凈利潤33.29億元;其后是興業消金與馬上消金,凈利潤分別為24.93億元、17.88億元,是業內僅有的3家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消金機構。
與資產總額差距相同,消金機構之間凈利潤差異也極為明顯,除上述3家機構凈利潤超過15億元之外,另有16家機構凈利潤在1—10億元之間,9家機構凈利潤不足1億元,1家仍在虧損中。
2022年,實現扭虧的消金機構有兩家,分別是螞蟻消金與唯品富邦消金,前者凈利潤8.41億元,后者凈利潤0.072億元。
蘇銀凱基逆勢狂奔,2022年凈利潤雖只有1.6億元,但同比增速高達841%。
仍在虧損的是南銀法巴消費金融,2022年,該機構虧損0.32億元。據零點財經統計,更名之前,2018年與2019年,南銀法巴(原:蘇寧消費金融)的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0.1億元,2020年虧損0.49億元,2021年未披露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8月31日被南京銀行收購更名后的四個月里,南銀法巴消金已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凈利潤1.01億元。
29家消金機構中,有6家機構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寧銀消金(原:華融消金)凈利潤同比下跌最多,為89.12%。
除此之外,2021年被稱之為行業“黑馬”的中郵消金“一夜”回到“解放”前,其凈利潤從2020年的4.02億飆升至2021年12.29億之后,2022年下跌至4.43億,同比下滑63.95%。
相比之下,多次陷入輿論風波的晉商消費金融2022年營收、凈利同步下滑,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下降22.18%;凈利潤0.52億元,同比下降15.20%。
蒙商消金亦是如此,2022年凈利潤同比下滑83.33%,為0.13億元;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0.75%,僅為5.08億元。
03
未來:提升自主獲客能力 傾向線上線下結合
事實上,無論是頭部還是尾部消金機構,近兩年其業績增速都已明顯放緩。
究其原因,零壹智庫特約研究員于百程表示,受疫情影響,依賴于線下的諸如教育、旅游、醫美、裝修等消費場景受到較大沖擊,對消費金融公司經營和客戶還款能力產生了較大影響。另外,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借款利率下降也會影響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
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分析,“頭部消金公司增速放緩主要原因還是杠桿限制,需要增加注冊資本。對于一些總資產較小的消費金融公司,獲客成本和資金來源居高不下是其增長困難的主要原因。”
談及發展,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具備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有效的成本管控,以及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自主獲客能力等都是關鍵。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建議,可以在自營業務和內容方面加大投入,同時在線上業務引流明顯的前提下做好線下渠道建設,對客戶差異化需求進行合理滿足,并建立獨立自主的風控模型,開啟數字化轉型戰略。
但其實,目前,部分消金機構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落實于業務實踐中,實現“兩條腿”走路。
2022年,銀行系招聯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上線了線上分期商城;北銀消費金融逐步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意欲通過“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建立更完備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
中銀消費金融則稱已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線上化轉型,針對疫情下消費者基礎民生、線上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及時調整產品線,且目前線上轉型取得實效,截至2022年末,該機構線上貸款余額占比52.24%,比上年末提升17.18個百分點。
近日,此前" 只做線下 " 的長銀五八消金也在開始進行業務調整,從其在招聘網站上發布的線上渠道拓展、線上運營等招聘需求來看,該機構或正準備發力線上。
2022年,是消費金融行業充滿變化的一年,建信消費金融獲批籌建,3家消費金融公司大股東易主,1家消金公司引入新股東,1家二股東退出,1家公司尋求新股東。各方因素驅動著消費金融朝著持牌化、線上化、平臺化發展,競爭加速,行業格局開始重塑。
而展望未來,消費金融機構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中小消費金融公司業務將面臨壓縮;數字化將是核心競爭因素;挖掘更多細分場景,將是決定消費金融公司新興業務增長點的關鍵因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原创興業消費金融2024年核心業務指標全面收縮,仍需平衡規模與質量
興業消費金融2024年總資產達821億元,貸款余額819.4億元
零點財經
共53篇文章
我們致力于提供最新的商業模式和最真實的行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