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基金李曉星:近2年8只產品7只虧1只虧超30%,有基民呼吁向證監會舉報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 雪巖
銀華基金管理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基金,目前在管規模是5328.89億元。與2020年底的5707.75億相比,3年來不增反降。

導致銀華基金資產出現下滑的因素很多,但明星基金經理業績不得力,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比如。銀華旗下知名的“頂流”基金經理李曉星,在管產品規模近期就不斷縮水。
01、海歸學霸喜歡寫小作文,信仰“Big Money Thinks Small”

與很多中生代基金經理起步于證券業不同,李曉星算是半路出家。
這位80后基金經理,擁有“劍橋大學工程學與帝國理工大學”雙碩士背景,是一名妥妥的海歸學霸。2006年畢業后,他最早任職于世界500強企業ABB公司,擔任運營發展部運營顧問、集團審計部高級審計師等職務。
2011年2月,李曉星正式加盟銀華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負責新能源、電力設備、汽車、有色金屬和中小盤的研究工作。2015年7月,開始擔任銀華基金經理。
從外企到國內公募行業的切換,給了李曉星較為深刻的感受。他曾坦言,“做投資不同于做企業,做投資追求的是一種模糊的正確。”“大多時候,基金經理如履薄冰,像一只無法落地的鳥。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百分之百賺錢的機會,那一定是陷阱。”
此前,有報道稱,李曉星信奉天道酬勤,“我見過的長期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們,無一例外都是兢兢業業、勤勉盡責”。
據報道,時至今日,他仍然保留著一些習慣。比如,工作日早上5點起床,7點半給團隊開晨會;為了保持充沛的體力,每天堅持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跑步7公里或游泳1.5公里;每個月花兩到三周外出調研。
此外,據說高考作文險些沒及格的李曉星,前幾年因季報觀點寫得出彩,被媒體廣為報道。
事實上,這個寫小作文的習慣,李曉星保持至今。
在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基金2021年一季報中,李曉星寫道:“Big Money Thinks Small”,我們無法通過判斷群體性的情緒 走向何方而賺到錢,我們只能通過優質公司持續的業績增長賺到錢。
02、在管資產高峰時550億目前不到400億,銀華心佳兩年期跑輸同類17.87%
有研究顯示,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存在基金經理“一拖多”、持倉雷同、克隆型產品“一損俱損”的現象。
這種情況在銀華基金公司特別是李曉星身上也存在。
天天基金網顯示,李曉星曾管理過的基金產品高達15只(不分A/C,下同),目前,其在管基金產品依然多達10只。
據澎湃新聞統計,2022年二季度末,李曉星在管基金規模不僅單季度增長82.39億元,更創出歷史新高,達550.91億元。
不過,自那以后,李曉星在管資產規模就逐季縮水,2023年一季度僅399.86億元,較2022年二季度下降了151.05億元。
據公司研究室觀察,李曉星的代表產品分別為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A與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截至2023年4月24日,前者的任職回報為179.41%,代表了他過去的輝煌;后者的任職回報為-28.38%,象征了他當下的挫折。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成立于2021年1月8日,初始份額為135.083億份,目前的凈資產規模為95.91億元(截止至:2023年03月31日),比上期減少10.19%,較成立時縮水29%。

從業績上看,截至2023年4月24日,李曉星這只基金產品的任期收益為-28.38%,不僅跑輸了比較基準滬深300(同期,-27.53%),更跑輸了同類平均(同期,-10.51%)17.87個百分點,在3481只同類產品中位居2980名。

有報道稱,李曉星這些年最大的變化來自心態,說他投資不再追求最大的銳度,而是在意有沒有真正給持有人賺到錢。
不過,從近兩年的投資表現看,李曉星距離這個賺錢目標,似乎有些遠。

公開數據顯示,李曉星參與管理的10只產品中,有兩年期業績記錄的8只產品,近兩年凈值僅有1只翻紅,其余產品1只跌幅超過10%,5只跌幅超過20%,1只跌幅超過30%。
03、前10股票像走馬燈頻繁更換,所謂堅守優質公司成空話
當然,考察一個基金經理不能以短時間的成敗論英雄,應該放在一個相對長的時段去分析。但這不妨礙我們從一些微觀的角度,追蹤一位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風格,從中佐證其業績漲跌的背后原因。
李曉星在管產品多達10只,這里僅以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為例進行分析。因為這是一只相對新的產品,又是其在管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只,比較有代表性。
公司研究室仔細閱讀了這只基金迄今為止的所有季報,觀察了其2021年1月成立以來的凈值變化,結果發現,這只產品從近1月到近2年直至成立以來,投資業績始終在虧損,

公司研究室追蹤發現,在業績持續虧損的背后,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的持倉前10 股票,每季度都在頻繁更換,完全像是走馬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統計屬于手工作業,不排除個別重漏;另外,沒有考察出局前10的股票,是否只是跌出前10 ,但依舊保留在產品投資組合中。

即使如此,由于李曉星一向喜歡重倉集中投資,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前10 重倉股每季度如此頻繁的變化,勢必帶來高企的換手率,最終對產品凈值產生不小影響。

無論如何,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前10重倉股頻繁更換,似乎違背了李曉星“我們只能通過優質公司持續的業績增長賺到錢”的諾言,也違背了他信仰的富達投資大神喬爾的投資原則:“不要憑直覺沖動投資/投資應保持理性和耐心。”
此外,據公司研究室對比觀察,李曉星參與管理的另一只產品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A(截至2023年3月31日資產規模82.02億元),近期投資組合前10股票與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重合度較高,每季度投資組合變化似乎也保持同步。

這種情況,無疑增大了基金投資人的擔憂。
事實上,在銀華心佳兩年期混合股吧里,有不少基民對李曉星及銀華基金公司近年投資業績表示不滿。


這些帖子下面,有個“華妹妹小助手”在對基民進行安撫,稱“市場持續調整,基金走勢表現不理想,您對于凈值波動的擔憂我們非常理解。”但光有理解是不夠的,要想讓基民滿意,基金公司及其經理最終還是要靠投資業績說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原创第二批12只中證A500ETF:上市后2只份額增超900%,唯有華寶下滑18%
華寶3只新產品:1位基金經理任職不到3月,另一位11只ETF虧損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