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基金女神葛蘭去年給基民虧277億!今年好怕怕
對于基民來說,可能和異性做過最刺激的事就是買葛蘭的基金了。
隨著一季度收官,這位跌落神壇的“醫藥女神”再次成為基民吐槽的對象。
1
葛蘭繼續“擺爛”
在“強預期、弱復蘇”的現實面前,開年股市一把猛沖后便踩了剎車,整個一季度后半段的震蕩格局十分明顯。
這樣的行情下,網紅基金經理們的業績“冰火兩重天”。
一季度,葛蘭管理的招牌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又“撲街”了。期間上證指數上漲5.94%,同類平均上漲2.5%,而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C累計收益率分別下跌3.96%、4.16%,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約10個點,跑輸同類約6.5個點。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一季度累計收益走勢
無論是單位凈值還是累計凈值都是“過山車”,幾乎快回到了去年調整的低點。
同類排名情況慘不忍睹,下降336名,在3540只同類基金中排第3132名,幾乎是墊底了。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近三月同類排名
放眼望去,第一季度,葛蘭管理的其它基金也是綠油油一片,如中歐阿爾法混合,中歐醫療創新,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唯一能夠翻紅的中歐研究精選混合,由盧純青、葛蘭共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位頂流基金經理的同期表現,卻羨煞了一眾網友。
首先是蔡嵩松。去年業績壓力下一度被傳失聯,近期又火了,其管理的諾安積極回報混合A,一季度漲幅高達49.9%,位居同類第一名。
這只管理規模不到1億的迷你基由蔡嵩松去年8月20日接手,隨后他將持倉全部換成了芯片半導體。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和諾安創新也大幅回血,同期分別上漲14.33%,24.67%。
再看“公募一哥”張坤。重倉白酒賽道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近3月漲了1.03%,另一只易方達亞洲精選漲了6.26%。別看這些基金漲幅較小,因為去年回撤少,拉長1年時間來看,張坤管理的5只產品全部跑贏業績比較基準。這一點,葛蘭和蔡嵩松都沒做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蔡嵩松正在贏回口碑,張坤“一哥”的底色更不是吹的,只有葛蘭在繼續“擺爛”。
震蕩期,市場的賺錢效應其實并不差,因為市場整體處于一個修復的初期,押對方向和個股,就會有收貨,這體現的是基金的α收益,考驗的是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顯然,葛蘭的操作,再次讓基民失望了。
在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基金吧,基民們真的有些坐不住了,“你又是跌最多”“辣眼睛”“要死了的節奏嗎,能不能爭點氣”。
2
去年給基民虧了277億元
去年上半年,作為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理規模最高的基金經理,葛蘭手握千億資金,但是卻給基民帶來了112.50億的虧損,位列第一。
隨著基金年報發布,葛蘭去年所管基金全年的虧損謎底揭曉。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年報顯示,去年A/C類合計利潤為-192.54億元。
此外,中歐阿爾法混合去年合計凈利潤-34.54億元。
中歐醫療創新去年合計凈利潤-39.27億元。
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去年凈利潤-2.17億元。
還有共同管理的中歐研究精選混合,去年合計凈利潤-8.14億元。
以上5只產品(份額合并)合計虧損276.66億元。
如果再加上2021年的合計虧損金額89億元,以及今年一季度的虧損,累計帶來的損失可能接近400億了,妥妥的“財富毀滅機”。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葛蘭管理規模已縮水至906.53億元,千億光環不再。
這樣的表現,葛蘭的壓力確實挺大。去年9月,葛蘭離職的消息一度在網上盛傳,不過很快,中歐基金緊急聲明:消息不實。
在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年報中,葛蘭表示,2022年,國內疫情的反復對全行業都產生了較大的短期沖擊,同時疊加海外經濟以及流動性等因素,醫藥生物板塊整體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震蕩。
但她認為,經過5個季度的調整,醫藥生物板塊估值也回到了歷史較低水平。
她表示,“在板塊內部熱點快速輪動的情況下,我們仍堅持以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為投資導向。我們仍嚴格按照我們的投資框架進行個股選擇,在長期看好的核心創 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醫療服務、消費性醫療以及在疫情擾動背景下業績兌現度較高的公司等方向進行了著重布局。”
不過,跟蔡嵩松“梭哈”半導體不一樣,葛蘭堅守醫藥股似乎缺少了一些對行業變化的敏銳判斷力。如其長期重倉的“心頭好”康龍化成剛剛業績暴雷,2022年凈利潤13.75億、同比下滑17.24%,股價即將創出2021年以來新低。另外重倉的愛爾眼科、藥明康德、邁瑞醫療走勢也不理想。
實際上,今年以來醫藥股的行情也是分化的,部分醫藥股估值修復,一季度漲幅不菲。但是除了同仁堂外,葛蘭可能都沒有相中。
從醫藥女神到跌落神壇,葛蘭的失敗不是沒有原因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深藍財經
共124篇文章
影響最有影響力的人!創立于2011年,發源于財經記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