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漲價,小鵬的智能當真不是噱頭?
作者 l 一帆
排版 l 勤燐
最近東風雪鐵龍在湖北一波“你不讓我吃飯,我就尿鍋里”的大幅降價,也再度告訴市場,影響大多數普通人買車的決定性因素,仍在于價格。
無獨有偶,小鵬也在日前新發的P7中期改款車型P7i上打上了價格的心思。
只是小鵬對于這款新車并未順應形勢下調售價,反而逆風操作,將P7i車型售價定在24.99萬元-33.99萬元之間。
相較于定價20.99萬元到24.99萬元的老款P7車型,新款P7i的起售價不僅沒任何的下降,反而是漲了4萬元,漲價的核心理由在于P7i更智能,但兩款車型實則無本質差別。
不過這波操作也很符合小鵬不走尋常路的辦事風格,所以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智能多花三四萬嗎?換句話說,你想象中的智能電動車是P7i嗎?
P7i的智能當真不是漲價噱頭?
P7i相比較老P7的改款升級,主要從三個層面來展開:智能化、三電系統、舒適性配置。
其中智能化是小鵬一直以來的宣傳亮點。
這款P7i升級了硬件配置,有市場人士表示是G9的硬件下放,實現的功能幾乎也是一樣的。據說可以通過車輛自帶的感知硬件,實時生成“高精地圖”,為用戶提供從泊車到城區再到高速的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
這波操作也被市場認為,這款車已經有一只腳踏進L4無人駕駛的世界,但實用性如何恐怕只能見仁見智。
另外,P7i的智能化還體現在交互上,據說語音交互效果很不錯,直接喊出指令,車輛就能執行。先不討論該功能的精準度以及對不同方言的識別度,語音交互能算智能嗎?
相較之下,P7i通過優化三電系統提升車輛續航和充電效率,并提升了電池或電機散熱能力,以及提升駕駛和乘坐舒適性,比智能實在不少。
這也就回到一個市場化的問題,智能化究竟是雪中送炭不可或缺,還是錦上添花的漲價由頭。
最起碼就目前來看,大部分產品的智能化都是后者,汽車領域更是如此。如果用戶對智能化,對所謂的自動或半自動駕駛沒有強需求,為何不省下三四萬買P7呢?
不過這是用戶的問題,并不是車企的問題。
對于小鵬而言,盡管年年虧損屬于行業通病,但小鵬也希望盡快擺脫盈利危機,提升盈利質量,畢竟相比理想、蔚來,12%左右的毛利率真的太寒酸。
小鵬的業績仍舊不理想
根據小鵬披露的三季報,截至2022年9月底,小鵬實現營收217.15億元,同比增長74.67%,但凈利潤虧損至67.78億元,同比下滑89.54%。
圖片來源:萬得股票
而在更早些時候,小鵬披露了2022年二季度財報和半年業績。據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小鵬實現營業收入74.36億元,同比增長97.71%。凈虧損27.01億元,同比擴大126.1%,大幅低于市場預期。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對于2022年半年報業績糟糕表現 ,創始人何小鵬表示將“通過一系列先進制造技術實現更好的成本控制,新車型將會進入更高的價格區間,提升整體毛利率,中長期目標是將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提高到25%以上。”
由此來看,小鵬在2022年半年報之后,便已經開始顯露漲價意圖,而智能化則是其漲價噱頭,P7i便是漲價后的產品。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P7的變相漲價,畢竟除了宣傳冊,這兩款產品著實沒有太多本質上的差別。
只是小鵬的產品價位比較尷尬,20萬左右價位有特斯拉、比亞迪等,15萬左右的下沉市場,競爭更是慘烈,且對提升小鵬毛利效果甚微,至于更下沉的市場,恐怕并非小鵬所想。
而在24萬到47萬價格區間的P7i和G9,理想和蔚來則是其最強勁對手。
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小鵬想要突圍難度不小。而且,小鵬在口碑建設方面的一些騷操作,比如直營門店和經銷商店之間的搶單問題,以及產品本身價格波動問題等,也在不斷挑戰用戶對小鵬的好感底線。
這在當前品牌鴻溝還未完全建立的新能源市場而言,用戶口碑的下滑無疑是對品牌最大的沖擊,若無法在品牌端搶占用戶心智,參考燃油車發展軌跡,在品牌定位逐漸固化的趨勢下,先期建立的品牌認知,將是車企后期持續發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小鵬,亟待改變
多方面負面因素也確確實實在影響小鵬的汽車銷量。
2021年,小鵬拿下造車新勢力年度銷冠,這股勢頭一直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去年1-6月,小鵬累計交付量68983輛,實現同比增長124%。
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股勢頭戛然而止。
7月,小鵬旗下車型全部呈現環比下跌趨勢,單月銷量為11524輛,環比下降近24.7%,8月和9月則分別交付了9578輛、8468輛。直到年底的12月,小鵬汽車才重返萬輛交付俱樂部,終止了一路下跌的趨勢。
整個2022年,小鵬實現汽車銷量120757臺,不僅未完成25萬臺年度銷量目標,小鵬汽車也掉出新勢力第一梯隊。今年1-2月,小鵬的總銷量跌至1.1萬輛,累計同比下滑41.4%。
嚴峻的市場表現,也讓小鵬對于扭轉當前頹勢相當迫切。
一方面P7i的出現,意味著小鵬希望用智能化提升產品客單價,從而提升毛利水平,但從定價更高的理想、蔚來來看,小鵬這波提價恐怕對虧損大局至少短期內影響甚微。
二是調整公司人員架構,將公司重心從生態建設回歸到產品本身。
去年11月,小鵬汽車宣布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辭去董事會的執行董事職務,但仍擔任小鵬汽車總裁。
不久前,吉利系前高管易寒確認入職小鵬汽車,負責市場營銷和公關工作。原長城汽車副董事長、總經理王鳳英則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全面負責公司的產品規劃、產品矩陣以及銷售體系。
有理由相信,這波調整或許可以扭轉小鵬此前的管理局面,但是長期來看,相比智能化,用戶關注的核心恐怕仍在性價比,而小鵬當前布局重心很明顯在智能化,且智能化或多或少已經成為其漲價噱頭,多少與用戶真實需求有所背離。
此外,從行業角度來看,面對特斯來、理想、蔚來、比亞迪,甚至哪吒等一眾新能源品牌的圍追堵截,小鵬中端上下的市場定位,著實尷尬。
對于小鵬未來出路,或許走性價比路線比智能路線更靠譜,但與之對應的則是品牌溢價下降。兩難之下,小鵬將何去何從,也只能靜待時間驗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遙遙領先”的小鵬開始舉債!銷量連續五個季度下滑,會成第二個威馬嗎
如果說未來有一天,蔚小理會被兩大巨頭陸續卷死,那么第一個被卷死的很可能是剛剛宣布在北京正式開放城市NGP、一直“遙遙領先”的小鵬汽車。小鵬侮辱特斯拉?請來兩大營銷高手,這波造勢還是翻車了
困窘之下,小鵬請來了前長城汽車的得力干將,在業內被稱為“鐵娘子”的王鳳英,負責公司的產品規劃、產品組合管理以及銷售業務。王鳳英正式加入后,小鵬隨即開始對內部營銷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逆勢漲價,小鵬的智能當真不是噱頭?
最近東風雪鐵龍在湖北一波“你不讓我吃飯,我就尿鍋里”的大幅降價,也再度告訴市場,影響大多數普通人買車的決定性因素,仍在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