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eep獎牌”,看Keep的可持續商業化路徑
精彩總在意料之外,這句話對Keep來說是很貼切的。
在朋友圈子中,熱愛運動健身的人們對Keep并不會陌生,上線于2015年2月的Keep,至今月活保持在5000萬左右,最初在白領圈子中頗受歡迎,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線上運動平臺。
Keep身上,有相悖的兩面:一方面是不斷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另一方面則是深陷燒錢困境,找不到可持續商業化路徑;一方面是在朋友圈、社群中不斷被提及,曝光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則是在上市馬拉松中長跑。
當人們以為Keep深陷燒錢吸引新用戶時,一枚枚售價19-50元不等的獎牌,為Keep帶來了營收的希望。
近日,某業內人士在微博上發文表示:Keep靠著賣獎牌就賣了5個億,這是一個顛覆認知的洞察用戶需求的案例。“賣獎牌,賺五億”的梗,隨后在網絡上引發持續關注和熱議。
當前Keep獎牌的熱度很高,在小紅書上搜索“Keep獎牌”,可檢索到的筆記已經高達5萬篇。同時,在B站、抖音、微博等互動平臺上,也能搜索到大量與Keep獎牌相關的內容。
面對“Keep獎牌”的火熱,Keep對外界回應表示,靠賣獎牌入賬5億并不真實。但Keep獎牌,的的確確讓keep火出了圈,這讓外界開始重新審視這家公司,是否已經在可持續商業化的路徑上,邁出了一大步?
“Keep獎牌”的魔性
何為“Keep獎牌”?
“Keep獎牌”并不是真正的獎牌,更準確的說法是:一種私人性質、具有紀念意義的紀念章。
特別之處在于,Keep獎牌不能直接下單購買,用戶必須通過運動打卡的方式,參加Keep線上各類挑戰賽。在繳納19、39和50元不等的報名費之后,就可以參加3公里、5公里、8公里、10公里等四個級別的跑步項目。當用戶完成了跑步任務,Keep就會在一周之內將獎牌快遞到你的手里。
“39塊錢的獎牌,好看、不貴、能發圈,還可以證明自己曾經健身過”。Keep獎牌已經成為當下一種新的消費現象,有人成為獎牌的收藏家,有人則在“代跑拿獎牌”的產業鏈條中獲利。
甚至,Keep獎牌已經逐漸演化成了像盲盒、貼紙一樣的社交貨幣,成為聯結年輕人之間親密關系的紐帶,通過自媒體博主以及社交平臺,獎牌還有更大的價值。
不少自媒體博主通過炫耀自己的Keep獎牌獲得了巨大流量,在各類社交平臺上,圍繞賽事獎牌的討論只增不減。在小紅書平臺,圍繞“Keep獎牌”的話題瀏覽量已超過3443萬次,而在抖音平臺,該話題的播放量甚至高達22.2億次。
更進一步的,用戶可以通過運動打卡的方式參加線上各類挑戰賽,當累積到平臺認可達標的運動量后,便可以花費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購買Keep的周邊產品。產品不局限于獎牌,還包括手鏈、徽章、冰箱貼等類目。
我們可以把Keep獎牌看做是Keep的一項商業化嘗試,其在App中,也將獎牌歸屬于“運動購”中的“Keep周邊”系列。在招股書中,Keep稱虛擬體育賽事“提高了用戶對內容供應的熱情,會員表現出強大的用戶忠誠度及黏性”。
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Keep線上付費內容尤其是虛擬體育賽事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0%。財務數據方面,2020年和2021年,Keep總營收分別為11.07億元和16.2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66.9%和46.33%。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Keep營收為4.17億元,同比增長37.62%。
Keep線上賽事的知名度很大,但它并不是第一家“吃螃蟹”的運動平臺。以咕咚運動、悅跑圈為代表的運動App耕耘時間更久,早已成為“老玩家”。
悅跑圈在2015年就推出了10場線上馬拉松,每塊獎牌價格為19.9元,2017年其線上馬拉松報名費已達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同一年,咕咚運動也推出了線上馬拉松比賽,獎牌均價在10元左右,到2017年,其開始推出星座系列、中國風系列、以及與超級英雄等知名IP聯名的獎牌,結合年輕人的消費行為進行業務延展。
QuestMobile發布的《2022中國跑步運動行業大報告》顯示,近九成跑者在跑步時會搭配Keep等跑步類應用。2021-2022年,有近20%跑者參與過跑步賽事,Keep IP系列線上馬拉松賽事最受跑者關注和歡迎。顯然,從深度和廣度上,獎牌能玩的“花活”還有很多。
“順應人性”找出路
對于Keep來說,追求可持續的營收,在現有的條件下,要做思路轉變與靈活度的把握。Keep獎牌模式的成功,是一個值得深度洞察用戶需求的例子。而順應人心、順應人性,把人性的維度放入商業模式的測試中,則成功的概率就要高出很多。
作為一個運動類App,除了需要提供好基礎服務外,還需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但運動是“逆人性”的事,如果通過激勵,通過“順應人性”的手段,讓用戶更主動的參與進來,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品牌推出了與運動息息相關的各類獎牌,年輕人想要獲得獎牌,首先要付費參與運動類App策劃的活動,需要在完成一定的公里數要求后,才能獲得一枚實體獎牌。
實體獎牌并不貴,但精神價值巨大,通過曬朋友圈等,用戶也可以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通過這種方式,Keep營收就與運動參與人數、運動里程聯系到了一起。
其實早在2016年,Keep就已經推出了“線上跑得獎品”這一業務模式,其最初做線上跑的活動緣起是,基于線下馬拉松賽事名額有限,很難中簽,于是產生了線上賽的形式。據Keep官方介紹可以得知,Keep獎牌并不是一開始就想清楚了模式,是在后續運營中不斷進化的。
2020年,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線下活動受阻。Keep也是在這一時間點之后,與包括line friends、迪士尼系列IP,以及柯南和蠟筆小新等經典IP合作,吸引了一波用戶曬運動,曬獎牌,這讓獎牌的用戶群體出現了新變化。
在與北京馬拉松、廣州馬拉松等金牌賽事合作以后,線上賽事逐漸發展成為Keep的常規業務,完成賽事即可獲得獎牌作為實體獎勵,這種運營模式隨后被固定下來,并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參與。
資料顯示,在Keep 的用戶當中,有76%的年齡集中在30歲以下,其中20-29歲的年輕人為主,也包含部分5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輕群體占比高,是Keep的一大優勢,這讓獎牌背后的一系列線上賽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尤其是抓住了“萌系少女”這一群體,讓Keep開始破圈。
比如微博博主韓敘發表的關于Keep獎牌的內容,就產生了6000+的點贊,3000+的轉發。而另一位ID為“章魚老鐵”的小紅書用戶,憑借開箱視頻收獲了33.5萬的點贊。視頻中,該博主根據自己獎牌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展示,其中包括“庫勒米&美樂蒂”“哈嘍Kitty”“三麗鷗和大耳狗”等多個IP,款式則包括“風鈴款”“鏡子款”“可旋轉款”“擴香石”和“可自行DIY”等不同款式。
在抖音、B站等社交平臺上,也能搜索到大量“Keep獎牌”的相關內容。其中,抖音Keep獎牌相關短視頻播放量已達22.4億次;Keep獎牌開箱話題播放量也有超千萬次。微博上,Keep獎牌相關話題閱讀量達1.6億,討論量21萬。
尋找可持續商業化路徑
實際上,Keep的商業化表現,一直是其運營過程中外界質疑最多的點。特別是其在尋求IPO的過程中,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一直是投資人所關心的。
為了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變現,Keep嘗試了廣告、賣課、賣健身設備等不同方式。目前來看,Keep似乎在獎牌這一意領域找到了突破的點。Keep將虛擬徽章所承載的榮譽感、成就感變成實實在在的可觸摸的實物獎牌,而年輕人對實體獎牌的愛慕,掀起了用戶對運動的熱情,幫助運動類APP開辟了一條營收增長路徑。
Keep在招股書中也提到,業績增長與獎牌、虛擬賽事等增強用戶忠誠度與黏性有關,未來公司虧損會繼續縮小,并且盡可能多舉辦與獎牌有關的虛擬賽事。
從行業前景來看,年輕的Keep還具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灼識咨詢報告顯示,中國的線上健身市場預計將從2021年的3701億元增長到2026年的8958億,復合年增長率為19.3%。
成立8年、擁有5000萬峰值月活躍用戶的Keep,無疑是互聯網健身賽道上最受關注的佼佼者,也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而資本也非常看好Keep的未來。
截至2021年12月,keep累計獲得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愿景基金、高瓴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BAI資本等。其中最大一筆融資是2021年1月的F輪融資,融資金額達3.6億美元。據報道,此輪融資后Keep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
獎牌也好,融資也好,這并不能說明Keep就已經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Keep的虧損額度是在不斷擴大的。根據Keep招股書,2019-2021年,Keep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3億元、11.07億元和16.19億元;虧損數額分別為7.35億元、22億元和29億元,累計虧損達58億元。
獎牌雖然讓Keep火出圈,但僅僅靠獎牌是不夠的。網絡分析師丁道師也認為,Keep這類運動App的常見變現模式有限,除了廣告、用戶付費和電子商務外,或還可以嘗試延伸到游戲領域去探索。
顯然,只要思路打開,商業化的路徑就可以更靈活、更具備潛力。而且,用戶體驗和商業化本身不是矛盾點,從平臺發展和經營角度審視,用戶體驗的極致才更加具備生命力。
另一方面,在新奇營銷玩法層出不窮的時代,如何憑借營銷能力獲得用戶持續認可,Keep在未來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新突破,依然值得期待。
參考:
《代跑、賣二手、拒絕退款,Keep靠“獎牌灰產”賺了5個億》來源:鋅財經
《Keep靠獎牌致富?》 來源:燃次元
《Keep的賺錢路真找到了嗎?》來源:瀚海觀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紫金財經
共62篇文章
紫金財經-聚焦最頭條的科技行業資訊,極具深度的科技行業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