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登堂入室”,海量APP上架
一直以來,社交軟件、論壇等平臺成為“非法代理維權”、“反催收”組織主要的獲客來源。“停息掛賬”“逾期修復”“反催收教程”的廣告鋪天蓋地。
在各方監管聯合打擊下,這些非法黑產有所收斂,但總有漏網之魚,打倒一批又起來一批,如今它們又有了新戰場。
轉戰應用商店,APP獲客
近日,「消費金融頻道」注意到,一些“搞定逾期”、“解決債務”的APP出現在了各大應用商店。像是“曹操搞定逾期”、“牛牛解決債務”、“閃電債務優化”等APP。
這些APP都由專門公司運營,打著律所、法務咨詢、援助中心的旗號提供“信用卡網貸逾期上岸方案咨詢”、“1對1法務逾期難題”等服務。
「消費金融頻道」發現,這些APP只是獲客渠道,點擊進入后會跳轉進入微信,通過添加對方企業微信進行咨詢,或者留下手機號,由對方專門人員進行聯系。
有的APP還提供信用卡、網貸的協商分期教程視頻,用戶需要購買課程進行觀看,一般99元左右。還提供VIP充值服務,可以進行多個視頻觀看。
如果協商不成功,還有反催收公司會以代理人的身份幫助債務人上法庭解決問題。
這些公司把自己包裝的很專業,「消費金融頻道」試圖聯系,對方會主動提供此前的協商案例,還能提供法律級別證書。
他們利用逾期者不堪被催收、擔心被起訴的心理巧以誘導。在具體操作方面,基本都是讓欠款人提供個人、貸款信息,全程由他們操作,只需等待就可。
費用方面不同欠款平臺收費也有差異,一般會按照逾期金額的5%-10%收取,也就是欠款1萬元,最少要收500元。
相比于此前隱匿于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利用應用商店APP獲客,顯得更加專業、正規,更容易取得負債人信任,但這種行為其實是換湯不換藥。不僅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還會讓債務人遭受二次收割。
助你上岸?實則飲鴆止渴
針對常見的反催收套路,「消費金融頻道」總結了3點此類黑產的危害。
一是收取負債人高額的費用,這是幫你債務優化,還是增加壓力?而且這種機構詐騙行為居多,交了錢不一定能辦成事,導致最后雪上加霜。
二是反催收的套路通常是鉆法律的空子,濫用金融監管政策的合理規則,偽造虛假材料,對金融機構惡意投訴。這種行為不僅導致個人信用的進一步惡化,嚴重可能造成犯罪。
三是個人信息的泄露、轉賣。下圖是「消費金融頻道」聯系的一家反催收機構,試問敢提供這些信息給一個陌生人遠程操作嗎?
多方聯合圍剿反催收
從去年開始,重慶市、湖南、深圳、海南、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山西、黑龍江、山東等多地銀保監局聯合當地公安廳、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先后發布聯合打擊非法代理維權活動。
去年8月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投訴問題整治的通知》,要求壓緊壓實機構主體責任、加強消費者教育和風險提示、嚴厲打擊非法代理黑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肅查處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行騙,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的不法分子。
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通過更是為“反催收”戴上了法律的枷鎖。
不只是執法部門,反催收也是金融機構重點打擊對象,馬上消費金融還牽頭成立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通過同步對金融黑產的打法套路、“問題客戶”的預警防范信息,組織研討金融領域黑產現狀和應對策略,形成打擊合力。
事實上,訴求合理的客戶,根本無需通過這些“反催收”“代理維權”組織,自己直接與金融機構溝通即可實現目的;而惡意逃廢債、訴求無理的客戶,即便是通過金融代理維權的方式處理,也不會輕易達到目的,還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當然,此類黑產的存在,也印證了有的金融機構在處理客戶逾期等問題上還是存在不足,他們無法正規途徑維護自身利益,不得以選擇非法途徑鋌而走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反催收“登堂入室”,海量APP上架
一直以來,社交軟件、論壇等平臺成為“非法代理維權”、“反催收”組織主要的獲客來源。“停息掛賬”“逾期修復”“反催收教程”的廣告鋪天蓋地。央行擬發布文件:遏制反催收、逾期修復、代理維權!
不只是執法部門,不少金融機構也積極加入打擊代理維權的大軍中,面臨代理投訴、反催收,也采取了果斷的回擊.
消費金融頻道
共97篇文章
專注消費金融行業原創評論,隸屬ShowFin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