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萊雅“短板”:5年間銷售投入是研發(fā)的20倍?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丨公司研究室大消費組
文丨雪梅
這兩年,多家國潮護膚品公司的股價像斷了線的風箏,從天空跌到地上。比如,完美日記背后的逸仙電商,股價就從每股25美元以上跌到1美元附近,一度瀕臨退市。
與之相比,2017年在滬市上市的珀萊雅(603605.SH),無疑幸運多了。上市以來,公司股價一路攀升,5年間價飆升11倍(截至2023年2月13日收盤,后復權,以上市首日開盤價計算),可謂是妥妥的市場贏家。
不過,在股價一路高歌的同時,珀萊雅旗下產品卻頻繁翻車,2022年5月“羽感防曬”甚至因質量問題下架;當年“雙11”后,部分產品又受到消費者投訴,口碑大受影響。
與此同時,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董事總經理方玉友,從去年9月以來連續(xù)25次減持公司股票,引起外界較大關注,不少投資者擔心公司核心管理層或出現(xiàn)重大變故,公司經營或有外部不知道的情形。

01、差異化策略見效:甩掉山寨歐萊雅帽子?
護膚品圈內的人都知道,珀萊雅創(chuàng)始人侯軍呈是義烏化妝品批發(fā)商出身。
2003年,侯軍呈與妻弟方玉友創(chuàng)建珀萊雅后,決定另辟蹊徑,不把重心放在一二線大城市,而是主攻下沉市場,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這個營銷策略,讓珀萊雅避開了與國際高端品牌在一二線市場上的正面對撞,沒有淪入只賺吆喝不賺錢的困境。
當時,珀萊雅尚有山寨版歐萊雅的嫌疑,靠著比大牌化妝品折扣還低的價格,公司很快在三四線城市穩(wěn)了腳跟,還狠狠掙了一筆渠道紅利。
目前,在下沉市場上,珀萊雅依舊處于領跑地位。
據未來智庫發(fā)布的《2022年珀萊雅發(fā)展現(xiàn)狀及業(yè)務布局分析》,珀萊雅線下各渠道網點一度高達22190個,比老對手丸美股份多6000個。
在布局電商渠道上,珀萊雅也早于同行,目前已入駐天貓、京東、唯品會、聚美優(yōu)品等多個電商平臺。
在老牌美妝企業(yè)中,珀萊雅更是第一個在抖音賣貨。其第一個爆品“泡泡面膜”,就是依靠抖音平臺的渠道紅利創(chuàng)造出來的。截至2022年,珀萊雅電商團隊規(guī)模超過300人。
2022年“雙11”期間,珀萊雅在天貓賣出了14億元,同比增長120%+,在競品中名列前茅。抖音上,珀萊雅銷售額也占據國貨第一,增長率高達120%。
依靠錯位競爭策略,珀萊雅先人一步,不僅抓住了線上線下渠道紅利,還在近年的國潮中乘機上市,成為國產護膚品明星企業(yè)。
02、網紅產品翻車:“雙11”發(fā)貨投訴不斷?
不過,成為“網紅品牌”后,珀萊雅旗下產品卻頻繁翻車。
2022年年中,珀萊雅一款月銷10萬的網紅產品“羽感防曬”質量出現(xiàn)問題,并因此上了熱搜。
當時,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反映,自己購買的幾個批次的珀萊雅“羽感防曬”產品質地不同,其曬出的圖片顯示,有的批次顏色偏白、質地濃稠;有的批次呈乳白色、質地偏稀。
網友質疑珀萊雅可能更換了產品配方。

對此,珀萊雅在官方微博發(fā)布澄清說明,承認自己的產品存在問題并深表歉意,并開啟了退貨退款通道。
事后,珀萊雅將“羽感防曬”從多個平臺下架,但問題產品對公司口碑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對消費者造成的傷害,更不是退貨退款就能抹平的。
浙江消費者王女士就向媒體投訴:“珀萊雅承認羽感防曬產品有問題,可是我的爛臉怎么辦?難道只退貨退款就行了?”
事實上,珀萊雅產品的“翻車”,并沒有就此止步。隨后,依舊有消費者對其產品與服務發(fā)起投訴,特別是去年“雙11”之后,這類投訴一直不斷。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2022年12月8日,有消費者投訴珀萊雅紅寶石面霜滋潤版質量問題;2023年1月27日,又有投資者投訴珀萊雅雙抗精華贈送的小樣出現(xiàn)異物。
此外,“雙11”銷售火爆的珀萊雅,又因不能及時發(fā)貨而被多位消費者吐槽。
無論是“羽感防曬”質量翻車,還是“雙11”發(fā)貨事件,背后都透露了珀萊雅在供應鏈把控上存在欠缺。這一切,對于加速推陳出新的珀萊雅來說,無疑是巨大隱患。

03、重銷售輕研發(fā):銷售投入是研發(fā)的20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業(yè)內人士坦言,珀萊雅產品翻車絕非偶然,而是長期重銷售輕研發(fā)的必然結果。事實上,這也是前些年異軍突起的國潮產品特別是護膚品的共同短板。
圈內人透露,2006年珀萊雅遭遇銷售危機,方玉友拜訪營銷大師葉茂中,討到營銷秘訣:將“補水、鎖水、活水”作為產品定位,打響了“深層補水專家”名號。
這些年,珀萊雅投入重金,與大S、章子怡等話題明星合作,聯(lián)合各路當紅直播,不間斷直播種草,推出不止一款網紅產品,推動了公司營收快速增長。
不過,燒錢營銷帶來的網紅產品,生命周期偏短。
如今,珀萊雅旗下,尚未看到類似雅詩蘭黛小棕瓶、蘭蔻大粉水這樣推出十幾二十年后,銷量依舊不錯的明星產品。
當然,公司管理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近年來,珀萊雅開始實施明星大單品戰(zhàn)略。此時,研發(fā)實力不足的短板開始暴露。這便是珀萊雅推出的紅寶石精華和雙抗精華遭遇不少投訴,一度非常火爆的“羽感防曬”直接翻車的深層次原因。
其實,看看珀萊雅近年的財報,比較一下公司銷售與研發(fā)費用就大致明白了。

2017-2021年,珀萊雅的研發(fā)費用,從4083萬逐步增加到7658萬。上市5年間,珀萊雅累計銷售費用為62.34億,研發(fā)費用合計為3.16億,銷售費用是研發(fā)投入的19.73倍。
據悉,歐萊雅等美妝護膚品巨頭研發(fā)費用每年大約70億;2021年,華熙生物(688363.SH)的研發(fā)費用是2.773億。
與競品相比,就研發(fā)投入而言,珀萊雅可謂小巫見大巫。
04、套現(xiàn)何“太急”:方玉友半年減持25次?
吊詭的是,產品翻車的同時,珀萊雅兩位創(chuàng)始人的步伐似乎也開始不合拍。
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侯軍呈一再強調,要做世界的珀萊雅;而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總經理方玉友,卻在股票解禁后密集減持自家股票。
事實上,珀萊雅股票禁售期剛過沒幾個月,珀萊雅高管和股東就頻繁減持。有媒體報道稱,包括創(chuàng)始人侯軍呈在內的多位董監(jiān)高,近3年累計減持多達84次,累計套現(xiàn)金額高達32.82億元。
這些數(shù)據恐怕不夠準確。
東方財富顯示,2022年9月19日至2023年2月10日,方玉友連續(xù)25次減持珀萊雅公司股票。其中,2023年以來,方玉友就減持6次。
這樣密集的減持頻率,或許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最新的消息是:在媒體的高度關注下,2月13日收盤后,珀萊雅公司稱,董事方玉友決定提前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不到半年間,方玉友合計減持公司股份829.751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2.9266%,套現(xiàn)13.82億,減持均價在每股151-174元之間。

毋庸諱言,方玉友的減持,大致符合相關證券法規(guī)要求。
不過,作為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二股東、董事總經理,方玉友如此密集減持,給外部的觀感顯然不好,至少讓人覺得珀萊雅高層對自家企業(yè)不夠自信。不少投資者擔心公司核心管理層或出現(xiàn)重大變故,公司經營可能存在外部不知道的情形。
否則,二把手減持套現(xiàn)為何如此“太急”?
猜你喜歡
專家:電商平臺“強制低價”對制造業(yè)的破壞亟待正視
由中國市場學會主辦的“構建良好電商生態(tài) 推動電商高質量發(fā)展”學術座談會在京召開。追覓發(fā)布頭皮護理吹風機D10 驅動頭皮養(yǎng)護體驗革新
追覓科技舉辦“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為主題的2024年全系新品發(fā)布會,推出個護重磅新品——追覓頭皮護理吹風機D10。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fā)展商業(yè)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