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CGM產品IPO,硅基仿生的考驗才剛開始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組
文|辛有吉
醫藥科技獨角獸硅基仿生,接連邁出了資本市場的二級跳。
日前,硅基仿生正式宣布拿下了5億元D輪融資,僅僅數日之后又宣布與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據悉,本輪融資由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和廣東中醫藥大健康基金聯合領投,興證資本、嘉程資本和中國新城鎮等機構跟投。實際上,這已經是硅基仿生一年內的第二次融資,今年1月份,硅基仿生同樣獲得了高達5億元的C++輪融資。
一年之內融資10億,足見資本市場對硅基仿生的熱情,而硬實力自然是支撐公司獲得資本青睞的保障。根據公司介紹,硅基仿生致力于慢病管理領域的創新醫療器械研發與產業化,主要項目包括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CGM)、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軟件(DR Screen)、人工視網膜、膠囊胃鏡機器人,而且在多個細分領域具備領先優勢。
不過,硅基仿生也并非毫無隱憂,產品本身還在追趕領先者,國內外的競爭對手也在積極跟進,藍海已經有變成紅海的趨勢。如何確保領先,是硅基仿生當下最緊要的問題之一。

01、CGM自研成就硅基仿生
除了一年內融資10億之外,硅基仿生最高光的時刻當屬2021年11月4日,硅基仿生自主研發的14天免指血校準實時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CGM)獲批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同月,年產能超過100萬的產線獲批生產許可證,這標志著我國首款免指血校準CGM產品進入規模量產階段。據悉,這也是目前國內產能最大的免指血校準CGM生產制造基地。
最新的消息是,整個2022年,硅基仿生的CGM產品硅基動感產品目前已在800余家醫院落地應用,服務的用戶分布在全國350個城市,銷售額超過1億元,并且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產品。
不得不承認,硅基仿生從一開始就選了一條既有潛力,專業壁壘又極高的賽道。IDF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為1.4億人,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2011年~2021年增幅達56%,預計這一數字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而CGM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葡萄糖感應器監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而間接反映血糖水平,以此提供連續、全面的血糖數據,易于了解血糖波動趨勢,發現不易被傳統監測方法所檢測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在發展更早的美國市場,CGM在糖尿病患者群體已經滲透率極高,約為45.8%。在全球范圍內來看,2020年的滲透率約為5.3%。相比之下,我國同期卻僅有0.6%,這無疑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正是看到這一點,硅基生物創始人趙瑜、CEO胡志鋼等人從一開始就瞄準了這塊市場。
2015年,硅基仿生在深圳成立,公司核心團隊由加州理工、華盛頓大學、普林斯頓、清華、北大等國內外名校理工科專家領導。“我是公司的001號員工,當時從邁瑞出來后,拉了美國的一個算法工程師、北大人民醫院的一個副主任醫師,開始做這個事情(創業)。”胡志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硅基仿生CGM傳感器的布局從2016年5月份啟動,瞄準二代傳感器路線,花了2年時間實現傳感器核心技術的突破。2018年投入CGM的整機設計工作,最終在2021年11月實現獲批上市。
硅基仿生的這款突破性產品的技術水平如何呢?測量準確性是CGM產品的重要評價指標。根據山東省立醫院牽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參與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硅基動感CGM的平均絕對相對誤差值(MARD)為8.83% ,這是CGM制造商關注的最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只有少數廠家能做到低于10%的水平;同時Consensus誤差柵格分析A+B區99.9%,產品準確率達到國際前沿水平。
同期,國際CGM市場的頭部企業雅培瞬感2的MARD值為9.3%,另一巨頭德康的G6為9.0%,可以說,硅基仿生幾乎一次性實現了對國際市場領先者的彎道超車。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中國連續血糖監測系統由2015年的878萬美元增至2020年的1億美元,2015~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73.2%,預計未來仍將以34%的速度繼續增長,到2030年將達26億美元。相關信息顯示,CGM是一個百億級的細分市場,而硅基仿生則是國內第一個實現產品量產的企業,而且技術還做到了領先。這意味著,這片藍海已經迎來中國“選手”。
實際上,硅基仿生的賽道可能遠比外界看到的寬,比如,硅基仿生常務副總裁韓明松就表示,CGM開發過程中所積累的相關傳感器技術不僅僅可以應用于血糖監測,更可以打造一個多指標監測的醫療可穿戴技術平臺,讓硅基有機會服務更廣大的健康人群。
在外界看來,硅基仿生的這一目標應該不難實現。公司目前規模超400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就達到50%以上,公司獲得的專利授權達到百余項,僅僅不到6年時間,就搭建起了集成電路設計(芯片設計)、醫用有源植入產品開發工藝、人工智能與醫療大數據三大底層技術平臺。
因此,成立至今,硅基仿生已獲得源碼資本、陽光融匯、魯信創投、達晨財智、沄柏資本、CPE源峰、國壽科創基金、前海母基金、兼固資本、建發新興投資、京銘資本、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廣東中醫藥大健康基金、興證資本、嘉程資本、中國新城鎮等數十家機構的投資。

02、鏖戰剛剛開始
毫無疑問,硅基仿生打響了CGM國產化替代的第一槍。
硅基仿生高級副總裁李海杰就頗有自信地表示,雅培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還是“瞬感”系列的第一代,需要用戶手動掃描才能看到血糖數據。患者如果忘記掃描,就不能及時看到數據。而GS1硅基動感血糖儀是實時更新血糖數據,并配有高、低血糖提醒功能,患者可以及時管理血糖,降低低血糖風險。
但作為行業龍頭,雅培顯然也不會坐等被超越。CGM是一個大單品的大市場,雅培2021年Libre系列全球賣出37億元美元,德康僅做美國市場也賣出25億美元,兩者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以上,在國內,雅培更是擁有CGM市場99%的占有率。
今年5月,雅培推出了第三代的Libre 3,無論是在尺寸、用戶體驗、準確性上都達到了行業巔峰,Libre3準確性超過了德康,MARD值為7.9%,而德康G7為8.2%。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雅培的Libre上市給業界還是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在尺寸上,雅培的Libre3是全球尺寸最小的 CGM。同時,雅培Libre3解決了前兩代產品傳感器的可靠性問題,故障率會降低很多。三代產品上市后,預計雅培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擴大。”
因此,就先進性而言,硅基仿生的動感CGM產品僅僅才面世半年,就已經被頭部雅培奪去了領先優勢,這對于想要打開客戶和消費者認知的硅基仿生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
通常而言,國產替代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價格,但在CGM領域卻并不適用。
在京東上,公司研究室查詢發現,硅基仿生動感CGM的折后價格在450元左右,而雅培瞬感傳感器的單價為440元。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雅培的出貨量更高,生產的規模更大,從生產規模上看,雅培的出貨成本可能更低。
因此,當感受到競爭壓力時,雅培瞬感已經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在拼多多上一枚雅培瞬感傳感器只要 294元。
在這一過程中,硅基仿生是否能夠扛住雅培的價格戰和營銷戰,還屬未知,畢竟要降到跟雅培相當的價格并非易事。李海杰表示:“從長遠來看,隨著核心技術的成熟和進步,產品價格呈緩慢下降的趨勢。”但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緩慢下降的價格”顯然是不夠的。
與此同時,雅培的團隊成員也已經開始大范圍流動,進入到各個企業。這意味著,接下來拿到證書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行業競爭將會越來越大。
事實上,這樣的變化已經開始出現。在國內,2021年取得CGM商業化進展的不止硅基仿生一家,全年有魚躍、九諾醫療、硅基仿生、微泰醫療四家企業的CGM產品密集上市。此外,三諾醫療、可孚醫療也在大力研發CGM產品。
為了盡快打開市場,硅基仿生在2022年另尋出路,在C端市場和院內市場以外,硅基和美年大健康合作布局了體檢市場,開發了基于CGM的數字健康套餐,尋求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不過,單個傳感器400多元的價格,卻只能連續使用14天,對于一般患者而言,代價過于高昂,畢竟一般的采指血方式每次也才4元左右。而且,就傳感器本身而言,附著于胳膊外側的監測方式,也會影響日常生活。
因此,曾經使用過CGM的糖尿病患者劉超(化名)告訴公司研究室,除非因病住院治療,有需要長時間連續檢測血糖值的情況,否則,其不會主動購買并使用CGM設備,“成本高,也沒什么必要,自己平時注意控制下血糖就可以了。”
實際上,像劉超一樣不愿使用CGM設備的患者并不在少數。中國醫師協會2016年的一項調研顯示,我國至少有 74%的糖尿病患者無法遵照醫師建議監測血糖。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用戶群體需要極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來進行教育。
硅基仿生副總裁胡翔表示,用戶可在手機APP上實時查看血糖水平、趨勢、接收高低血糖提醒信息,在后端有專業的服務團隊為用戶提供基于動態血糖AGP圖譜的專業報告解讀,并提供個性化的飲食、運動及就醫指導服務。
然而,如果患者甚至都不愿嘗試CGM設備,又何來進一步的服務?
更何況,在這個產品閉環中,如何獲取用戶攝入能量詳細情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圖像識別、語音輸入等方式,似乎都很難解決用戶飲食結構攝入的精確分析,特別是中餐調料的復雜性和非標性。無法準確獲得用戶社區飲食結構,又何談個性化飲食建議、運動及就醫指導服務。
綜合來看,硅基仿生雖然在CGM設備上取得了突破,但賽道領先者和其他競爭對手們也在進步,相對而言,硅基仿生的技術、價格、渠道等優勢都還不明朗。特別是在價格不比國際品牌便宜的情況下,如何能成為市場認可的替代產品?此外,如何教育用戶接受CGM產品,也是硅基仿生所面臨的的一大挑戰。
CGM賽道的長跑才剛剛開始,硅基仿生還需要一番鏖戰才能脫穎而出。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