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繼續沖刺港交所上市:業績開始下滑,預計2022全年凈利潤將大幅下降
近日,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衛龍”)在港交所更新聆訊后資料(即招股書),繼續沖刺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衛龍曾于2021年5月12日首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至今已提交了6個版本的招股書。
相較于此前招股書,衛龍更新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等信息。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收入為22.605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3.028億元減少1.8%;凈虧損約為2.61億元,2021年同期為凈利潤3.58億元。
而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衛龍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85億元、41.20億元和4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1%;凈利潤分別為6.58億元、8.19億元和8.27億元,整體保持增長態勢。

預計2022年全年利潤大幅下滑
特別說明的是,衛龍的業績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2020年的收入同比增長21.73%,2021年則同比增長16.5%。與此同時,衛龍的凈利潤增速由2019年的39.0%,分別降至2020年的24.4%以及2021年的1.0%,增速持續放緩,上半年則出現了虧損。
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衛龍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約為6.59億元、8.21億元和8.08億元;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經調整凈利潤約為4.25億元,2021年同期約為3.80億元。
衛龍在招股書中表示,自2022年6月30日以來,該公司的業務運營及財務業績保持相對穩定,而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個月的銷售額略有減少。衛龍還稱,“我們于2022年的年內利潤預計將大幅下降”。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衛龍的主要經營主體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當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劉忠思,全資股東為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零售額計,衛龍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6.2%,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衛龍在招股書中稱,其已拓展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類,推出了包括“風吃”和“親嘴燒”系列。2021年,該公司有兩個品類(即調味面制品及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其中四個單品(即大面筋、魔芋爽、親嘴燒及小麵筋)的年零售額均超過5億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衛龍與超過1830家線下經銷商合作且經銷商的銷售網絡覆蓋了中國約73.5萬個零售終端。而此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衛龍與1900多家線下經銷商合作,覆蓋了中國約69萬個零售終端,其中經銷商有所減少。
此外,衛龍的經銷網絡所覆蓋的縣域數量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623個減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592個。衛龍稱,主要其終止了與所在區域市場潛力有限的若干經銷商的業務,同時通過加強與經銷商的合作繼續擴大經銷網絡,增加其在鄰近地區零售終端的覆蓋。
于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衛龍線上渠道產生的收入分別約為2.51億元、3.82億元、5.54億元、2.68億元及2.39億元,分別約占總收入的7.4%、9.3%、11.5%、11.7%及10.6%。
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
招股書顯示,衛龍來自調味麵制品的收入該公司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19年的73.1%減至2020年的65.3%,并進一步減至2021年的60.8%,以及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60.9%減至2022年同期的59.3%。
衛龍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這反映了該公司的產品組合隨著蔬菜制品的銷售顯著增長而更加多樣化。于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蔬菜制品所得收入的占比分別為19.6%、28.3%、34.7%、34.4%及36.2%。
自2019年至2021年,衛龍的豆制品及其他產品銷量減少主要是由于衛龍為該公司的豆制品采用了新的包裝設計,消費者需要時間來熟悉新設計。同時,為優化產品組合,部分此類產品停產。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衛龍在河南省擁有四個工廠,分別為漯河平平工廠、漯河衛來工廠、駐馬店衛來工廠及漯河衛到工廠。此外,衛龍在河南省還有一個工廠(即漯河杏林工廠)正在建設中,該工廠的部分產線已用于試產。
不過,衛龍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衛龍旗下工廠的設計產能分別為22.63億元、28.68億元和34.67億元,實際產量分別為19.59億元、21.18億元和24.49億元,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6.6%、73.9%和70.7%,持續走低。
按產品分類來看,衛龍的調味面制品類產品的產能利用率下滑最為明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衛龍的調味面制品類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7.5%、71.6%和68.8%,2022年上半年為70.1%。
這也意味著,衛龍現有的產能已經過剩。盡管如此,衛龍仍在招股書中稱,擬投入募資凈額用于擴大和升級生產設施與供應鏈體系,以提高產能、倉儲管理和產品質量。此前,曾有公司因產能利用率走低卻仍要通過IPO募資用于擴產,而遭到上市委的問詢。
股東提前大額“套現”
值得一提的是,衛龍曾在2021年初獲得一輪融資。
2021年3月,衛龍獲得CPE源峰、高瓴資本領投,天壹資本、云鋒基金、紅杉基金、海松資本和騰訊投資跟投的Pre-IPO輪融資,融資規模6.59億美元,投后估值高達93.9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逾600億元。
而在2022年4月,前述投資者和和和全球資本以及衛龍簽訂補充協議。據此,前述投資者則以1576.2689美元的總對價進一步購買衛龍配發的合計157,626,890股普通股,該對價于2022年5月10日前悉數結清。
手握大量現金,衛龍還多次向其股東派付股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衛龍曾分別選派股息約3.08億元、140萬元和5.96億元,合計約為9.055億元。換句話說,衛龍的股東已經提前“套現”約9億元。
其中,2021年的派付計劃于2021年5月4日宣派。此后不久,衛龍則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據貝多財經了解,劉衛平、劉福平兄弟為衛龍的共同控股股東,其中劉衛平為董事長,劉福平則為執行董事兼總裁職務。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衛龍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為1.81億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則約為4.94億元。據此計算,衛龍2022年上半年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減少約3.26億元。
本次沖刺上市前,和和全球資本持有84.45%的股權。其中,和和全球資本由劉衛平、劉福平通過The Integrity Trust間接控制95%的股權,通過The He He Trust控制5%的股權。同時,員工持股平臺衛龍未來發展持股2.04%。
同時,CPE源峰持股4.26%,高瓴持股2.26%,騰訊持股1.23%,云鋒基金持股1.23%,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0.55%,Duckling Fund, L.P. 持股0.55%,厚生投資持股0.55%,海松資本持股0.41%,CWL Management XVIII持股0.21%,上海泓漯持股2.26%。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辣條第一股”估值大縮水,衛龍坑慘了誰?
吃起來又甜又辣,而且價格相對親民,有不少人對辣條這種“國民零食”念念不忘,它也伴隨了不少人從小到大的生活。通過辣條起家的衛龍,也有望被吃貨們“捧”進資本市場。衛龍繼續沖刺港交所上市:業績開始下滑,預計2022全年凈利潤將大幅下降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衛龍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為1.81億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則約為4.94億元。據此計算,衛龍2022年上半年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減少約3.26億元。衛龍三敲港交所大門,“辣條一哥”為何不能輕易擁抱資本?
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再到盡人皆知的“辣條一哥”,如今又華麗轉身為市值600多億的獨角獸,衛龍靠的不就是消費者的信任嗎?但如今這份信任在消耗。
貝多財經
共72篇文章
洞察商業故事,破解資本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