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級銀行理財也虧錢 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在理財通買的啥債券,這個月虧了一百多”,一位朋友說。此外,他在招商銀行App上買了50多萬的“建信理財嘉鑫最低持有200天第一期”也出現了兩天虧損一千多的情況。
這幾天的市場真的是讓投資者再次長了見識:債基在跌、銀行理財在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在跌、固收也在跌……
銀行理財按照風險等級來劃分,可以分為R1—R5五個等級,級別越高風險也越高。而其中R2級的銀行理財屬于風險較低的,一般來說這類銀行理財出現虧損的概率是比較小的。
面對劇烈調整、大跌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雖有理財子公司的細致分析與安撫,雖有破剛兌后凈值虧損的預期,但面對再次來臨的破凈潮,投資者表示依舊很受傷,對于后期如何應對,更是去留兩難。
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時指出,最近由于市場看好經濟恢復前景,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這是市場自身調整表現,總體風險完全可控。“我們也持續關注到,現在個人投資者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多樣,同時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風險的平衡。”
財經觀察站
作者 嘉銘
銀行理財破凈 投資者很受傷
從年初至10月底,債市表現整體上也的確較為平穩,純債債基指數上漲了2.74%,而期間最大回撤僅為0.31%。但近一周多債市的波動幅度較大。
11月11日至11月15日,債市累計跌幅達到0.55%。11月16日,國債期貨10年期主力合約下跌0.27%,5年期下跌0.31%。至此,債券市場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
債市變臉動蕩,債券基金凈值也明顯回撤,本周4200余只債券基金收益為負,200余只債券基金凈值跌逾1%。部分債券基金甚至一天跌去幾個月的漲幅。
11月11日至11月15日,市場上的純債基金算術平均跌幅達到0.37%,跌幅最大到了-1.43%。而這些基金今年以來累計回報最高也不超過3%,可見跌幅之大,相當于權益基金的“千股跌停”。
以債券資產為配置大頭的的許多銀行理財產品受債市波動拖累,繼今年三月后1200只產品破靜潮后再次跌破凈值。
11月14日、15日、16日、17日凈值跌破1的銀行理財占已披露凈值的全部產品的比例分別為6.26%、9.30%和11.54%、7.74%。
數據顯示,11月18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15694只理財產品中,剔除近6月無凈值的產品,有1371只理財產品單位凈值小于1,破凈率達8.74%。其中,回撤幅度超過0.1%的占比達54.08%。
上次理財產品凈值浮動是因為股票,這次則換成了債券。但每次理財產品凈值都出現大的波動,看著賬面不斷的浮虧,讓投資者很受傷。
在銀行辦理理財業務,看見一位阿姨抱怨理財虧了本金:“我全部身家都在債基里,一年封閉期取不出,天天看著它虧就是拿不出來,太難受了。”
“我買了平安理財靈活成長60天,買的不多,但5個工作日賠100多”
也有網友在投資社區評論道:“短短幾天就虧了幾個月的收益。這是斷崖式下跌。我二個月的收益二天虧完,還割了我一點本金,理財玩出了炒股票的感覺。”
投資者面對浮虧,在猶豫是否要贖回止損:“本來想的是理財有點收益,現如今固收類理財產品也虧損歷害,還能繼續持有嗎?”
劇烈波動造成了投資人恐慌,不少投資人集中贖回產品,但出現了無法贖回的情況。招商銀行APP提示無法贖回的主要原因為“由于贖回客戶太多,已觸碰巨額贖回上限。”
贖回壓力加大會導致被動拋售債券,從而進入循環踩踏。凈值下跌,投資者贖回增加,從而使得理財規模收縮。而理財公司在面對贖回時,會贖回委外并賣出高流動性債券,從而又對債市造成沖擊。
部分理財公司對部分理財產品的贖回條件進行了調整。
11月14日,農銀理財公告稱,根據市場及投資運作情況,決定于2022年11月15日開始,將“農銀私行·安心快線天天利”、“金鑰匙·安心快線”天天利滾利第2期、“安心·靈動·30天”(高凈值私人銀行專享)3款理財產品的贖回開放時段開始時間,由銀行工作日5:00調整為銀行工作日8:30。
招銀理財在11月16日將旗下“招睿頤養豐潤兩年定開4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贖回開放時間進行了縮短。結合此前發布的產品說明書,該產品的贖回開放時間由開放日前的5個交易日調整為4個交易日。
機構提倡理性面對 投資者去留兩難
對于本次債市、債基以及理財產品的關聯性波動,財經觀察站分析認為:波動原因還是比較清楚的。這次下跌,并不是主要是由于利率上行,疊加流動性不足,債券價格下降造成的。基本面預期擾動及交易因素或是近期債券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而部分機構控回撤導致的踩踏出貨,則放大了債券市場的波動。
有專家指出:這幾天債券基金跌了不少,原因是市場對利率的預期有所轉向。防疫政策優化,增大了經濟復蘇的可能,從而讓寬松政策的必要性降低;同時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出臺,也降低了市場對進一步降息刺激地產銷售的期待。
有市場人士認為,一部分投資人預期經濟即將反彈,從底層為債券的避險債基、銀行理財,轉換到了更有想象空間的權益資產。
產品凈值波動令投資者情緒悲觀,不少理財公司對近期債券市場表現和后市進行分析展望,對投資者進行安撫。
中銀理財發布致投資者信。信中表示,面對此次回調,中銀理財投研團隊堅持穩健策略,盡最大努力追求回撤控制;同時,也在密切跟蹤研究市場變化,積極爭取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在調整中挖掘優質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
民生理財在發布給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表示,針對市場短期大幅波動,民生理財對管理的多個系列產品進行了全面梳理,單只產品回撤幅度與風險收益定位、配置策略結構等相關,各系列整體回撤幅度可控。
招銀理財認為,短期來看,債券市場不具備持續大幅下跌的基礎。中長期來看,債券收益率中樞存在繼續上行的空間。
經濟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凈值化是理財產品發展方向,有漲有跌是常態,面對凈值波動,投資者應理性面對,堅持價值投資,不要因市場短期波動而追漲殺跌。
文章還認為,債券市場整體風險相對較小,比較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參與。投資者不要過分擔憂短期波動,以時間換空間,獲得長期回報。
某位業內專家則指出,債權類資產,近期雖然較長期限產品受影響較大,但短期波動不改債市長期穩健趨勢。拉長時間來看,待債市企穩,仍具流動性配置價值。
也有行業分析師則表示投資者應該看到樂觀的一面:票息高了,未來可預期的理財收益率會更好些。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去贖回,反而應該考慮大舉買入。
但也有理財機構人士認為,產品凈值回調對商業銀行仍有現實挑戰,有可能會進一步將部分比較保守的理財客戶推向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
對于投資者來說,當R2類理財產品都會虧損,這讓投資者對理財不剛兌、不保本再次有了深刻認識。雖然也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意識,但對于以后的去留,投資者仍是兩難。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35家A股銀行2024年報掃描:12家資產兩位數增長,8家營收負增長,浦發利潤增長領跑
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35家上市銀行中,大部分實現利潤正增長,僅有3家銀行出現下滑,整體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6家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PK:強者恒強,凈息差收窄引發存款降息潮
6家民營銀行業績呈現頭部增長與尾部承壓的狀態,在凈息差收窄的背景下,民營銀行開始降低存款利率。
財經觀察站
共79篇文章
聚焦財經熱點,關注消費金融,解讀金融科技,觀察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