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IPO啟動招股:科技含金量不足,股東提前大額“套現(xiàn)”
近日,巨子生物(HK:02367)披露全球發(fā)售公告,啟動招股。按照計劃,于2022年10月25日-28日招股,擬全球發(fā)售2260.88萬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fā)售占10%,國際發(fā)售占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
本次沖刺港交所上市,巨子生物擬定的發(fā)行價格區(qū)間為每股發(fā)售價24.30-27.70港元,每手200股。若發(fā)行價定為24.30港元/股,則巨子生物預計募資凈額約為4.52億港元;若發(fā)行價定為27.70港元,則預計募資凈額約為5.17億港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巨子生物預計上市時的市值約在240.96億港元至274.68億港元,。若按照發(fā)行價格區(qū)間的中位數(shù)26.00港元/股計算,巨子生物的募資金額約為4.85億港元,預計將于2022年11月4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本次IPO并未有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在筆者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巨子生物并未獲得機構投資人的認可。另外,此時參與認購巨子生物并不劃算,存在一定的破發(fā)(虧損)風險。
據(jù)了解,此前已經完成招股,并準備于2022年10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的百德醫(yī)療(HK:06678)同樣未獲得基石投資者的簽約訂單。就在上市前夕的暗盤中,百德醫(yī)療的股價下跌四成。股價暴跌后,百德醫(yī)療則發(fā)布公告稱“延遲全球發(fā)售”。
換句話說,百德醫(yī)療的IPO進程按下暫停鍵,暗盤交易的訂單也隨即“失效”。對于延遲全球發(fā)售的原因,百德醫(yī)療僅稱“鑒于監(jiān)管機構作出查詢,公司需要更多時間回應監(jiān)管機構的查詢”。
回到巨子生物身上,雖然名稱帶上“生物”的字樣,但本質上是一家醫(yī)美面膜概念的公司。據(jù)貝多財經了解,巨子生物的收入大部分來源于兩個品牌,即可復美及可麗金,主要是類人膠原蛋白敷料,系“醫(yī)美面膜” 概念。
此次上市,巨子生物會破發(fā)嗎?
一、整體業(yè)績增長迅猛
為了使投資人信服,巨子生物在招股書中頻頻使用“先行者和領軍者”“2021年中國第二大的專業(yè)皮膚護理產品公司”“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yè)皮膚護理產品公司”等詞,稱該公司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
但據(jù)北京商報報道,北京君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生命科學與健康醫(yī)療法律部主任張文波認為,巨子生物沖刺上市的原因有皮膚護理類競爭門檻低,上市自帶品牌溢價光環(huán)效應,打通可流通股權融資通道和多種融資工具,以便于在行業(yè)進一步跑馬圈地,擴大市場份額等。
招股書顯示,巨子生物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收入分別為9.57億元、11.90億元和15.5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39%;年內利潤(凈利潤)分別為5.75億元、8.26億元、8.28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5.75億元、6.72億元和8.37億元。
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個月,巨子生物的收入為7.23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5.21億元增長38.89%;凈利潤為3.14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30億元增長8.33%;經調整凈利潤3.3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96億元增長13.43%。
以此來看,巨子生物的業(yè)績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其中收入的增速遠高于凈利潤,這也致使巨子生物的凈利率有所下滑。報告期內,巨子生物的凈利率分別為60.1%、69.4%、53.3%和43.4%,經調整凈利率分別為60.1%、69.5%、54.8%和46.5%,呈現(xiàn)持續(xù)走低的態(tài)勢。
二、科技含金量待提高
貝多財經發(fā)現(xiàn),巨子生物的毛利率非常高。
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五個月,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為83.3%、84.6%、87.2%和85.0%,其中專業(yè)皮膚護理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84.8%、86.3%、87.3%和85.0%,保健食品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別為71.2%、69.0%、85.4%和85.8%。
對于凈利率整體下降,巨子生物在歸因于公司增加了電商平臺及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線上銷售及營銷活動的支出,以不斷擴張線上銷售渠道,順應行業(yè)趨勢及抓住市場機會,從而使線上營銷費用有所增加。
之所以凈利率走低,和巨子生物的營銷開支劇增有關。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以及2022年前五個月,巨子生物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9378.8萬元、1.58億元、3.46億元和1.9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13.3%、22.3%和27.1%。
招股書顯示,巨子生物的銷售及經銷開支主要包括線上營銷費用、線下營銷費用,以及員工薪酬開支等。其中,線上營銷費用分別為6452.3萬元、1.25億元、3.06億元和1.79億元,線下營銷費用分別為2481.6萬元、2753.5萬元、2336.9萬元和533.4萬元。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的研發(fā)開支則顯得有些拮據(jù)。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以及2022年前五個月,巨子生物的研發(fā)開支分別為1140.0萬元、1338.1萬元、2495.4萬元和1424.1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1.2%、1.1%、1.6%和2.0%,不及同期營銷開支的零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巨子生物的科技含金量有待提高。不過,這種情況并非巨子生物獨有。
據(jù)貝多財經了解,擬在A股上市的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敷爾佳”)同樣如此。2019年至2021年,敷爾佳的研發(fā)費用合計為732.65萬元,而同期的宣傳推廣費用則合計為4.72億元,可謂“小巫見大巫”。
而已經上市的醫(yī)美概念股則領先一籌。僅就2021年而言,華熙生物(SH:688363、HK:00963)的研發(fā)投入為2.84億元,研發(fā)占比為5.75%;愛美客(SZ:300896)的研發(fā)開支為1.02億元,研發(fā)占比為7.07%;貝泰妮(SZ:300957)的研發(fā)費用為1.13億元,研發(fā)占比為2.99%。
三、股東提前大額“套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還在沖刺上市前接連大額“套現(xiàn)”。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子生物的附屬公司(即西安巨子生物、陝西巨子生物技術、西安巨子醫(yī)療器械及陜西巨子特醫(yī))分別宣派3.97億元、15.045億元和10.175億元股息,合計約為29.19億元。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過去三年的凈利潤合計約為22.3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合計20.84億元。換句話說,巨子生物的股東已經提前將這部分利潤進行了“套現(xiàn)”,以免被后續(xù)進入的投資人分走。
根據(jù)介紹,上述附屬公司于2020年、2021年分別支付了150萬元、25.50億元的股息,即合計“套現(xiàn)”約25.52元。此外,巨子生物還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錄得應付股息3.97億元、19.0億元和3.68億元,合計約為26.65億元。
盡管如此,巨子生物仍在2021年10月至12月獲得了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的A輪融資,每股成本為20.00元,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等。據(jù)介紹,巨子生物向A輪股東所分配及發(fā)行股份占其上市前已發(fā)行總股本的37.98%。
本次上市前,高瓴資本持股4.99%,CPE源峰持股4.33%,君聯(lián)資本通過君聯(lián)管理持股3.43%。而此次在港交所啟動全球發(fā)售,巨子生物的發(fā)行價區(qū)間為每股發(fā)售價24.30-27.70港元,按中位數(shù)26.00港元/股計算則折讓15.06%。
相比之下,范代娣通過信托持股59.97%,通過Healing Holding持股0.09%,合計持股60.06%,同時通過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GBEBT Holding持股的1.96%,合計控制巨子生物62.02%的投票權。
其中,范代娣為巨子生物的執(zhí)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其配偶(丈夫)嚴建亞為巨子生物董事會主席、執(zhí)行董事兼首席執(zhí)行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巨子生物通過上市聆訊:研發(fā)費用偏低,嚴建亞、范代娣夫婦提前大額“套現(xiàn)”
左手融資、右手“套現(xiàn)”, 巨子生物的操作實在令人看不懂。
貝多財經
共72篇文章
洞察商業(yè)故事,破解資本迷局。
最近更新文章
-
屢遭投訴處罰,又陷股權爭議官司,大麥植發(fā)“遠愁近慮”何解?
2024-03-07大麥植發(fā) -
昔日“鞋王”貴人鳥投身糧食貿易,轉行容易轉型難
2024-02-28貴人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