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務哪家強?城商行個貸利率普降,業務分化加劇
10月20日,人民銀行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此次LPR水平維持不變。
但業內普遍預判,政策層面仍將會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敦促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表現在信貸市場上,貸款利率有可能繼續下降,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下行的壓力依舊比較大。
在利差收窄的情況下,城商行普遍加大了貸款投放,個人貸款由于收益率相對較高,自然成為發力重點,提高其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為總的資產收益率和利息收入打基礎。這也是幾家城商行三季度業績快報中營收和凈利潤數據都還不錯的重要原因。
但消金界注意到,城商行個人貸款業務分化明顯:有的城商行個人貸款規模保持增長,提升了平均收益率和利息收入,但有的城商行,受互聯網貸款下降的影響,個人貸款規模收縮明顯。
01
城商行個人貸款利率普降
雖然10月20日的LPR水平保持不變,但2022年上半年,1年期貸款LPR下降了10個基點,5年期以上貸款LPR下降了20個基點。8月20日,1年期的LPR下調了5個基點,至3.65%,5年期以上的LPR下調了15個基點,至4.3%。LPR的下調直接帶動了貸款利下行。
未來實體經濟的發展仍是政策關注重點,金融監管部門將會繼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政策引導下,銀行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紓困和讓利的力度,新增貸款利率水平明顯下降。
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城商行個人貸款了利率都下降了。
2022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了0.25個百分點。從去年同期的5.97%,下降到了5.72%。但即便個人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但收益率水平仍然高于同業資產。
寧波銀行2022年上半年凈息差為1.96%,凈利差為2.16%,分別下降了37個基點和43個基點。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為6.97%,同比下降了35個基點。南京銀行、長沙銀行、西安銀行,都在6.5%左右。
實際上,并非所有銀行的個人貸款收益率都是下降的。
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京銀行凈息差為1.77%,同比下降了7個基點,資產收益率為3.87%,同比下降了21個基點。但北京銀行的個人貸款利率上升了32個基點,而個人貸款規模的增加,推動北京銀行收平均利率提升了25個基點。
江蘇銀行的凈息差和凈利差都有所提升,2022年上半年江蘇銀行凈息差為2.36%,凈利差為2.15%,分別較年末提升了8個基點和12個基點。是為數不多的息差和利差上升的銀行。
南京銀行個人貸款的平均利率在行業內已經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但2022年上半年,還是上升了20個基點。
02
加大個人貸款投放
在利差普遍收窄,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銀行紛紛加大貸款投放,尤其是零售貸款的投放力度,提高貸款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以期提高整體的資產收益率和利息收入。
截至2022年6月零售貸款規模(單位:億)
而在零售貸款中,又著重加大了個人經營貸和個人消費貸的投放。
北京銀行成為首個個人貸款突破6000億的城商行。2022年上半年,北京銀行零售貸款同比增長了10.1%,其中,消費貸和經營貸余額占比突破了40%,同比提升了5.87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6月,廈門銀行個人貸款規模為693.9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92億元,增幅4.04%,其中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占比55.85%,較上年末提升了3.66個百分點。個人經營貸余額312.29億元,同比增長11.85%。個人消費貸余額75.24億元,同比增長9.26%。
寧波銀行雖然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了35個基點,但個人貸款日均規模同比增長了19%。2022年上半年,寧波銀行利息收入376.67億元,同比增長了17.09%。主要原因就是生息資產規模擴大和貸款結構的優化。
上市城商行個人貸款的規模與營收、利潤規模大體成正相關,但我們看到,城商行之間個人貸款業務的分化恐怕要大于營收、利潤上的分化。
個人貸款總量上,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可以算6000億左右級別的,上海銀行和寧波銀行則是3500億左右級別的,南京銀行和杭州銀行屬于2500億級別的,長沙銀行1500億級別,成都銀行是1000億級別,其他的則都在千億以下。
個人貸款結構同樣有不同側重,北京銀行和杭州銀行是個人經營貸體量大,而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的個人消費貸體量大,上海銀行個人經營貸和個人消費貸比較均衡,而南京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要遠大于個人經營貸。
城商行之間在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上的分化更加明顯。
以成都銀行為例,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加起來都沒有100億,其個人貸款中,房貸占比非常高。
盡管城商行們都在加大個人貸款的投放,但受疫情的影響,零售貸款的增速還是出現了放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因素——監管對互聯網貸款的整頓。
在監管要求下,城商行開始收縮域外互聯網貸款的規模,受影響的銀行不在少數。
截至2022年6月,重慶銀行零售貸款總額為974.5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3.96億元,降幅達4.3%。
截至2022年6月,青島銀行個人貸款761.81億元,比上年末減少了5.62億元,下降0.73%。在貸款總額中占比28.72%,比上年末下降了2.71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6月,西安銀行個人貸款規模為595.8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14.13%。
截至2022年6月,蘭州銀行個人貸款533.0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78.55億元,下降了12.84%,個人貸款占貸款總額的24.37%,較上年末下降了3.92%。
幾年前,銀行紛紛開始零售轉型,推出自己的零售戰略,疫情沖擊下,又開始有關于零售業務地位的討論。
零售業務究竟作用幾何?在分化明顯的城商行這里體現的就很明顯。
對于零售業務發展的好,規模大的銀行來說,在疫情沖擊、收益率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零售業務成為提升收益率、提高利息收入重要抓手。而零售業務基礎差、規模小的銀行,尤其是過度依賴房貸,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薄弱的銀行,則很難指望零售業務頂上去。
所以,嘗到零售業務甜頭的銀行,自然會繼續發力零售業務,而面對各種壓力,追趕者的追趕也會更加賣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35家A股銀行2024年報掃描:12家資產兩位數增長,8家營收負增長,浦發利潤增長領跑
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35家上市銀行中,大部分實現利潤正增長,僅有3家銀行出現下滑,整體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3·15金融消費者保護新觀察:銀行“答卷”里的破圈突圍與信任重構
2025年銀行業“3·15”消費者保護活動精彩紛呈。“隱私保護”成監管靶心!2024年這些銀行涉及侵害消費者權益
2024年有多家銀行被罰理由涉及侵害消費者權益。13家A股上市銀行業績快報:5家銀行利潤增速超10%,7家銀行總資產雙位數增長
13家上市銀行有12家凈利潤實現正增長。
消金界
共117篇文章
消費金融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