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云的關鍵一戰
在汽車云賽道,火山引擎的做法,是放開數據技術,加深數據和業務場景的結合,通過PaaS層和SaaS層的貫通,尋找新的機會點。
文 | 祝彰
編輯 | 賈樂樂
出品| 數智界
隨著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持續火爆,汽車云,也成了一塊熱土。
9月6日,在2022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百度智能云首次發布汽車云,包括集團云、網聯云、供應鏈協同云這三朵云,稱構成了從制造到銷售運行的一套服務汽車企業的完整載體。
在這之前,騰訊、華為、字節跳動等大公司,都已進入汽車云這條賽道,多數也將汽車云業務擺上了戰略高位。
汽車云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現在汽車業也正在經歷大規模的數字化轉型,與行業“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的趨勢相互融合,但是智能網聯又是一個多方共建的生態系統,車企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反倒是云廠商,能夠在某些特定場景下提出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前段時間,弗若斯特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了《2021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下文稱《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汽車云IaaS+PaaS應用場景規模由2017年的15.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18.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65.8%。
汽車云的市場規模在未來只會更大。今年以來,車企上云的需求呈現爆發之勢,也被外界稱為車云一體化元年。
這也意味著,接下來汽車云業務的競爭將進一步趨向激烈,其中,布局云業務最晚的火山引擎,面臨著最大的挑戰。
沒有一家大廠愿意錯過汽車云
自2021年起,百度、騰訊、華為、阿里、字節跳動,這幾家中國主流的云計算廠商,開始在汽車云賽道加大布局。
去年6月,字節跳動推出云服務品牌火山引擎,面向企業提供數字服務。
同一時間里,字節跳動被曝推出汽車云業務,有媒體稱,字節跳動從亞馬遜和京東云等公司招募人員,負責推進項目。
11月,騰訊云公布了智慧出行業務版圖,發布了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營銷、出行服務、汽車云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涵蓋產業鏈各環節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再到今年6月,騰訊云進一步做出調整,公布了“車云一體”的戰略規劃,發布了專為智能汽車行業定制的一站式云解決方案“騰訊智能汽車云”、以及覆蓋云管端全方位的“騰訊一體化汽車安全方案”。
同樣是在去年底,華為云發布“汽車行業整體服務策略”,聚焦云原生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咨詢、數字化研發、數字化生產&供應鏈、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出行這六大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2021年,在汽車云IaaS+PaaS市場,華為云以22.8%的市場份額居于首位。
再加上早在2018年前后就在力推AIiOS的阿里、以及正式推出汽車云的百度,汽車云的競爭,正在走向白熱化。
巨頭為什么紛紛下場?數智界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作用下,中國汽車業迎來了轉型關口,車企的產品、產業鏈乃至價值結構,都在發生轉變。
拆分來看,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關鍵場景的云化需求得到釋放。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市場上對于汽車云的需求格局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場景端需求量首次超過了數字化轉型需求,市場規模占比為59.3%。
場景端的需求,涵蓋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聯網等幾大關鍵場景,需要更多優質的汽車云解決方案供應,這也是當前及未來,車企的核心競爭領域。
對車企來說,在這幾大關鍵場景上做的如何,決定了產品的智能網聯程度如何,最終指向的是用戶體驗。
而當前,實現智能網聯的決定性因素中,軟件定義是大背景、用戶數據是核心要素、車云一提則是必要手段。
第二,車企的數字化轉型依然迫切。
車企的數字化轉型一般有幾個目的,比如改善用戶體驗、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綜合成本等等。
在其他行業,云計算的加持帶來的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等已經被驗證,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車企上云,同樣有著一定的迫切性。
從汽車研發到業務流程優化、到汽車客戶管理、再到產品營銷,在每一個環節,車企都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及解決方案的加持,做出一定的效率優化。
也正因此,此前已經在云計算賽道積累了足夠多的行業經驗的云廠商,自然而然成為車企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追趕騰訊,火山引擎的大野心
我們在上文中提到,智能網聯的大趨勢下,汽車產業是一個多方共建的生態系統,這決定了,車企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的,產業分工會越來越清晰,專業的角色去做專業的事。
在更細分的領域,不同的云廠商有不同的優勢,能將核心優勢最大化,也是重要的突破口。
比如提到基礎設施云,外界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阿里和華為;提到自動駕駛云,外界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百度;提到音視頻解決方案,外界最先想到的又可能是騰訊。
壓力,自然來到了火山引擎這里。
字節跳動切入云計算賽道的時間并不長,重要的節點有四個:
第一是2020年6月的正式亮相,當時火山引擎的定位是企業級智能技術服務平臺,對外提供兩種服務:數據智能和體驗智能,更聚焦營銷側。
第二是2021年6月,火山引擎發布了四款產品——統一基礎服務、技術中臺、智能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這是一次框架梳理,即火山引擎會以SaaS、PaaS為切口,延伸至IaaS層。
第三是2021年11月,字節跳動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飛書與火山引擎成為與抖音、大力教育、游戲、Tik Tok同級別的業務線,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這是戰略定調。
第四是在今年7月,火山引擎推出以云為底座的一系列產品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企業上云和智能營銷通用方案,面向金融、汽車、消費、文娛、醫療、通信傳媒這六大行業。
不過,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字節的野心卻不小。
去年6月份,一名火山引擎的相關人士曾對媒體表示,火山引擎的目標是做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之外的“中國第四朵云”。后來正式進軍汽車云業務的消息傳出后,未來的五年商業規劃也被曝出:
第一階段,2021-2022年,字節將以增量云業務為切入點,包括車聯網云(車聯網運營、場景引擎);自動駕駛云(數據標注、高性價比的GPU集群等);商務策略“帶云”,火山車娛(年費模式+云)、廣告帶云;
第二階段,2023-2025年,字節跳動的目標是逐步實現客戶云業務覆蓋率過半,“整體營收追趕騰訊”。
說完了目標,我們再看看看火山引擎在汽車云業務上做了哪些準備。
在汽車行業解決方案中,官方是這么描述的:通過數字營銷、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輛服務等解決方案,助力車企數字化全域轉型,提升客戶全生命周期用車體驗,助力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讓數據智能成為汽車的進步動力。
具體來看,火山引擎現在能輸出的行業解決方案分為四類:數字營銷、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輛服務。
客觀來看,數字營銷及智能座艙這兩大場景,更有機會成為火山引擎的優勢地帶,這是由字節跳動過去多年在內容、數據、營銷上的積累和經驗決定的。
但這是否意味著,汽車云會成為火山引擎云業務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可能沒那么簡單。
挑戰與機會并存,火山汽車云如何突圍?
前段時間,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在接受財經采訪時透露,火山引擎的戰略分為三層:
第一,打好底層基礎,在IaaS層保持性能穩定、安全、低成本運營;第二,做好PaaS和SaaS層產品,利用字節跳動在數據分析、營銷增長等領域的優勢打開市場;第三,基于業務場景提供,與客戶、合作伙伴共創解決方案。
從發展路徑來看,不同于阿里云、華為云等從IaaS層到PaaS層、SaaS層這套自下而上的邏輯,火山引擎是自上而下,從SaaS應用到云服務平臺,最后再補足底層基礎設施層面的IaaS。
這種打法最大的優勢,在于不需要一開始就大規模投入底層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可以通過某些優勢領域打開市場,比如字節跳動可以快速在數字營銷上的優勢,帶動云業務增長,IaaS側的建設,則可以慢慢補上來。
這種打法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火山引擎入場最晚,IaaS層相對薄弱,在某種程度上會對云業務的整體進展造成影響。因為在中國公有云市場,IaaS依然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四分之三。
而從IaaS+PaaS層來看,火山引擎早已失去先發優勢,存在感較其他云廠商較弱。
2021年中國汽車云IaaS+PaaS市場,華為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騰訊云位居前列,占據了71.1%的市場份額:
自動駕駛細分領域,這四家占據了84.3%的市場份額;
車路協同細分領域,這四家占據了79.5%的市場份額;
車聯網細分領域,這四家占據了78.3%的市場份額。
但聚焦到汽車云,新的機會點依然有。
《智能汽車云服務白皮書》指出,當前,車企對云服務的需求已經從IaaS和PaaS層的資源云,轉向SaaS層的能力云,且不再滿足云服務只針對場景中的單一業務,而是希望能縱向延伸至多項業務,解決數據孤島和業務斷層,單線打透形成體系化輸出。
也就是說,在汽車云這條賽道,火山引擎依然有成功突圍的可能。
字節跳動的做法,是放開數據技術,加深數據和業務場景的結合,通過PaaS層和SaaS層的貫通,尋找新的機會點。
比如月初,火山引擎發布了企業級數據產品——數智平臺VeDI(Volcano Engine Data Intelligence),包括數據引擎、數據建設和管理、數據分析應用及解決方案的全鏈路數據能力。
字節跳動數據平臺負責人羅旋介紹,數智平臺VeDI分成PaaS層和SaaS層兩部分,提供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服務,幫助企業客戶實現運維降本、運營提效和業務增長。
聚焦到在車企端的應用,火山引擎數據產品負責人郭冬冬此前曾這么說道:
“我們和很多汽車企業交流,發現大家今天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車企業務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與價值挖掘,我們歸納為以車為本到‘人車協同’:一方面打通車主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數據鏈路,形成精準畫像,并通過運營實現與車主的深度綁定;另一方面從單一的整車銷售向汽車保養、維護、金融保險、車主社區等車輛全生命周期服務延伸。”
如此一來,火山引擎在汽車云上的布局,實際上還是立足于數字營銷這一優勢,指向增長,再基于此做場景拓展。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字節跳動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一方面來自于自身的業務進展,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競爭對手,現在它面臨著跟當年的今日頭條一樣的挑戰:如何在巨頭的夾縫下,找出一條生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云巨頭生態之變:從云計算到AI大模型時代
作為多年位居國內三朵云榜首的阿里云而言,公有云和被集成是2023下半年以來最大的兩個變化,也是2024年的重點方向。原创雙11背后的中國云廠商:新“標準化”,和調整后的新韌性
今年云廠商,全面擁抱雙11。目前云廠商已經開始向具有更高利潤空間的PaaS、SaaS產品騰挪,核心產品在總包占比越來越高。原创TOB的騰訊,終于習慣“掙慢錢”了
由量到質,這是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更是騰訊從幾年前開始就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間固然走過彎路,交過學費,但從近幾個期間的增長態勢來看,TOB的騰訊終于習慣“掙慢錢”了。原创阿里云的守位之困
近年來阿里云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壓力,但隨著AI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云計算行業也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阿里云急需找到新的技術方向和戰略規劃。阿里方面表示,在AI時代阿里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長期主義的戰略投入。
數智界
共16篇文章
專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研究與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