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線暴跌,就因一則傳聞
周一A股剛翻紅就被按下去了,令不少股民朋友們大失所望,市場還是險象環生,一天殺一個白馬,如今輪到醫美挨揍了。
醫美有多慘?千億醫美巨頭愛美客閃崩11.65%,華熙生物重挫13.68%,朗姿股份、光正眼科、華東醫藥收盤跌幅都超過了8個點,寒氣不亞于上周的cro和光伏儲能。
尤其一向以大白馬形象示人的愛美客,是A股為數不多的高價股,機構的心頭好,沒想到殺跌起來也如此不講武德,大單資金只顧奪路而逃,直接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一天蒸發的市值抵過去兩個月。有網友評論:“下來吧,別裝了”。
一則傳聞突襲
無風不起浪,醫美的殺跌跟一則傳聞有關。
一張網傳微信群聊截圖顯示,有關方面在上海連夜召開醫美工作會議,可能是全國針對醫美的執法標準開始,主要針對醫院財務問題。
該傳聞還稱,返傭定性為商業賄賂。內部會議主要要求查看醫美機構財務部門數據,查找“團隊”、“客服”返款的明細賬單以及相關合作協議;查看醫美機構開戶銀行賬單的來網明細,對個別有嫌疑的條目進行深入核查;查看醫美機構客戶名單,一般醫美機構會建立詳細檔案,對其客戶進行精細分類以便開展后續營銷,如果客戶系熟人介紹等,應重點核查。
有市場人士認為,如果最終嚴查醫美渠道財務與稅務狀況,事情的起因可能是此前杭州某醫美公司的巨額隱匿收入案件。
2022年8月,一則由杭州市稅務局作出的行政處罰引發熱議。處罰事由顯示,在4年多的時間里,當地一家醫療美容診所利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超47.55億元,偷稅1.47億。隨后,杭州市稅務局對該公司少繳的企業所得稅約1.47億元處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計約8827.27萬元。涉事的公司為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股權穿透圖顯示,其大股東為虞美人集團實控人于文紅,持股比例90%。
無獨有偶,上市公司蘇寧環球曾于8月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無錫蘇亞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收到無錫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處罰告知書,無錫蘇亞通過快錢支付系統和拉卡拉支付系統將收取的部分營業款未入賬,合計少申報營業收入2512.40萬元,擬對無錫蘇亞偷稅行為處應追繳企業所得稅一倍罰款計488.35元。
也有機構認為,醫美板塊的大跌或與9月15日中消協發布的“醫療美容領域不公平格式條款點評”有關。其中,中消協指出多條不合理霸王條款,如單方面約定充值卡有效期,單方約定醫美手術費、醫療費等一律不退,經營者通過設置嚴苛附加條件推卸自身責任,單方面規定美容院對簽訂的合同有唯一解釋權等。
不過,此條新聞并非新增政策信息,中證協此前也多次指出醫美行業問題,旨在推動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
多家公司澄清自己不是醫美
針對監管部門將整頓渠道醫美等傳聞,多家公司回應稱屬于利好。
愛美客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稱,目前尚未有確鑿的政策端消息,公司經營沒有變化。該相關負責人表示,醫療美容行業監管趨嚴,將引導和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行業中游頭部企業、目前已規范化運營的醫療美容機構將獲得更多市場機會,這有利于加速行業出清,推動醫療美容行業高質量發展。
朗姿股份也表示,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相關政策端消息對公司的醫療美容業務板塊偏向利好。
不過財通社也注意到,部分被市場打上“醫美”標簽的熱點公司回應表示醫美占比小,不是醫美。
華熙生物回應稱,我們醫美占比非常少的,只占營業額10%不到,主要還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公司這幾年一直是以四輪驅動戰略來發展,特別是護膚品業務現在受消費升級影響,占比也超過70%,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應該只是暫時的。
華東醫藥表示,公司醫美機構占營收比重很小。華東醫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81.98 億元。醫美業務營收 9.0 億元。其中國際醫美 5.3 億元+國內少女針和 OTC 減肥藥奧利司他等 4.1 億元,存在部分抵消。
針對今日的傳聞和大跌,機構紛紛解讀。
民生商社認為,渠道醫美機構的運營模式為to B to C,即通過B端機構引流客戶至醫院,消費者消費后獲利,并對引流機構進行返點。因存在較高傭金返點,該類模式通常會提高消費者收費;而為壓縮自身成本,存在部分不合規運營情況。
該機構表示,渠道醫美的打壓實則為了保障消費者自身的利益,也是對行業正向發展的促進。對合法合規運營且為醫美市場中占主要地位的醫美機構而言為正向刺激;于上游企業而言,更是有利于在消費者整體體驗改善下,產品滲透率持續上行。
國金醫療分析,愛美客大跌主要為短期業績影響市場情緒。受成都、深圳等地疫情影響,愛美客9月業績增速有所放緩,但消費者行為并不會因疫情等短期因素而改變,隨后續疫情的逐步環節,將呈現彈性恢復,長期看好公司。
某私募高管認為,目前整個市場估值中樞下來了,但醫美行業估值仍較高,借故下跌。
醫美行業競爭格局分化
近年來,在顏值經濟和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下,中國醫美市場成為一個金礦。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服務收入計,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達1891億元,預計到 2026年將達到3998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6382億元。
數千億的醫美賽道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僅今年以來,就有至少20家公司宣布跨界進軍醫美產業,包括蘇寧環球、奧園美谷、特一藥業、麥迪科技、金發拉比等,資本市場熱情高漲。
但是另一方面,醫美行業的合規性和專業性問題也愈發突出。由于醫美需求的快速發展遠高于行業管理政策更新的速度,也遠高于醫美企業自覺規范經營的速度。超額利潤誘惑下,“醫美偷稅”“黑醫美”“水貨假貨”開始大量出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監管力度越來越大,醫美產業勢必迎來行業洗牌,商業投機和炒作短期概念的公司將會被淘汰,跨界企業想要在醫美行業活下去,贏得消費者信任,需要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先融入市場,再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隨著資本的陸續涌入,醫美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一組公開數據顯示,國內200多萬家專業的醫美機構,每年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門店關門倒閉,但每年又有大量的新美容院注冊開張,頻率之高令人震驚。有“貴婦美容院”之稱的美麗田園,此前發布的招股書顯示,近三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由50.4%下滑至46.8%,其中,2021年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就此而言,進入門檻更高的醫美上游研發類公司,競爭格局相對良好。玻尿酸龍頭愛美客近5年毛利率從86.15%提升到93.7%,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材料生產商華熙生物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79.66%、81.41%、78.07%。同樣擁有研發業務的麗豐股份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84.08%、85.08%、83.05%,也較為穩定。
從最新的中報來看,疫情沖擊下,上半年愛美客營收逆勢同比增長39.81%,華熙生物同比增長29.35%,顯示行業上游增長平穩;而下游的朗姿股份營收僅增長1.1%,奧園美谷同比下降35.81%,承壓明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玻尿酸女王”趙燕的創業與守業之路
2001年,趙燕創立了華熙生物,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商。隨著時代進步,玻尿酸也逐漸遭到質疑,趙燕的“玻尿酸帝國”也在轉型中遭到沉重打擊。這段傳奇色彩的創業史究竟是怎樣的呢?研究過敷爾佳,我們發現了醫美定價的秘密
中國醫美用戶從最初渴望大刀闊斧式的改頭換面,逐步過渡為細水長流式的精雕細琢,看似更加克制的消費決策趨勢,不動聲息地撐起了輕醫美產業鏈下游的新風口——醫用敷料。研發投入超千萬,敷爾佳如何創造“膜”法神話?
2023年6月,敷爾佳成功拿到創業板上市的正式批文,并于8月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一躍成為醫美面膜的佼佼者,探究其出圈魔力主要在產品本身以及研發營銷上。出廠就翻100倍,毛利率賽過茅臺,焦慮催生千億生意
不規范執業、虛假宣傳、假貨水貨、手術失誤……近兩年來,醫美賽道如同“水逆”一般,亂象層出不窮,深陷輿論漩渦。
財通社
共111篇文章
聚焦A股、港股、全球宏觀經濟的財經信息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