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奔向持牌,通道費翻倍增長
“沒辦法了,現在監管政策越來越嚴,要想繼續做助貸、貸超,可能都得持牌”
多家助貸平臺表示,助貸持牌趨勢基本上已經確定,公司從年初以來到處尋求互聯網小貸牌照,趕在政策落地前完成牌照布局?!凹词钩杀厩f以上,也要想方設法拿下牌照,避免政策變動對經營造成沖擊?!?
「鐳射財經」了解到,一些資方和現金貸平臺已經要求助貸、貸超必須要有持牌資方協議。一位助貸從業者透露,“我們去年就要求,貸超必須要有持牌主體,不是簡單的合作協議,而是與持牌機構的資金協議。”
早年間,助貸持牌的呼聲就層出不窮,近兩年金融科技整頓和信息保護權重上升,助貸和貸超的導流業務被置于更加嚴格的合規框架內。《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金融產品營銷新規”),成為助貸持牌的導火索。
去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就金融產品營銷新規公開征求意見,該新規對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名稱、商標注冊加以規范。
其中,要求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經營者在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小程序、自媒體名稱中使用“金融”“貸款”等金融相關字樣或者內容,應當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或金融信息服務業務資質。
商標注冊方面,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經營者注冊和使用包含“金融”“貸款”“征信”等金融相關字樣或者內容的商標,應當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或金融信息服務業務資質。
雖然新規還未正式出臺,貸超和助貸平臺已開始對牌照資質提前籌備。在助貸從業者看來,該監管新規對非持牌的助貸、貸超影響最大,上游渠道按照政策指導要求助貸或貸超必須持牌,若想保證獲客、App上架、渠道簽約等業務環節合規順暢,持牌是大勢所趨。
一家老牌助貸機構相關人士稱,其公司正在接觸一張全國性互聯網小貸牌照,預計八月份牌照收購能落地。“現在大家都在找牌照,尤其是全國性互聯網小貸牌照。”
在牌照布局上,助貸和貸超平臺選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選擇與小貸主體合作通道業務,小貸主體提供合規資質,幫助助貸平臺實現合規背書,在手機應用商城上架App,或者在信息流平臺投放貸款廣告。
不過,隨著助貸持牌風聲趨緊,助貸通道業務成本也翻倍增長。有助貸從業者透露,此前通道合作費用一年也就150萬左右,但是今年價格猛漲,最低也得300萬起步。
除了成本飆升,助貸通道拿牌的方式還可能面臨合規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助貸僅僅通過小貸牌照背書的模式,生命期不會太久,一年內可能就會被整頓清理。
小貸公司以運營主體的身份,幫助助貸和貸超上架產品,包裝資質,而實際上業務由助貸方運營,在產品設計、消費者保護等環節,容易觸碰合規紅線。
入股或收購牌照,成為助貸平臺持牌的另一條路徑。“我們優先考慮收購牌照,實在搞不定才會考慮入股合伙,最后才是通道合作。”某腰部助貸平臺的李雷(化名)稱。
“政策出臺后,上游渠道必須要持牌才接入,現在政策還未正式落地,環境較寬松,但是一旦落地,就比較嚴格了?!崩罾妆硎?,除了表單獲客模式,未來助貸業務、流量業務都得持牌,就連貸超也得持牌。
助貸持牌后,首先能化解助貸獲客合規難題。目前,貸款廣告信息流準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以放款的名義接入流量平臺,廣告頁可引導下載相關貸款App;另一種是助貸表單,僅僅是通過表單獲客,無法下載App。
助貸市場中,大多數平臺后端直接對接金融機構,營收模式為放款分潤或者其他,因此在信息流廣告投放時以放款名義接入。按照信息流平臺及資方要求,助貸和貸超投放貸款廣告需要牌照,助貸表單模式入駐暫不需要。
即使持有牌照資質,助貸信息流獲客依然受限?!艾F在線上平臺的信息流廣告投放標準卡得很嚴,地方小貸牌照都難被認可,必須有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有助貸從業者透露,“不是說有牌照就可以,而且還要看信息流投放有沒有名額?!?
有了互聯網小貸牌照,不僅解決了獲客問題,助貸平臺還能搖身一變成為放款方,自己經營放款業務。李雷所在的助貸平臺就打算在牌照落地后,從事放貸業務,他笑稱:“畢竟金融的盡頭就是放款?!?
除了獲客和放款便利,助貸平臺入股或收購牌照,還能聯合建模,通過牌照調用征信系統。“一些助貸平臺入股地方小貸牌照,其實根本不是為了放貸,而是要做風控數據?!?
隨著需求上升,全國性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價格也保持強勢。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助貸平臺布局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有兩個難點,其一價格較高,基礎性的互聯網小貸牌照也得一千多萬。
其二,過戶要求非常高,轉讓變更較麻煩。互聯網小貸牌照交易過戶對股東資質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具備國央企背景,并且地方監管權限有限,轉讓審批需要較高層級的監管來批準。
相比通道合作,收購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戰略布局盡管較難,但顯然層次更高?,F在多數貸超、助貸采用的是通道方式展業,沒有獨立的牌照主體,牌照布局僅停留在資質方面的合作,也不涉及放款業務。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助貸和貸超實力一般,很難買得起牌照。況且,貸超也沒必要收購或入股牌照,它們布局牌照主要為了廣告投放和現金貸產品上架,選擇通道合作就已足夠。
對于實力較強的助貸平臺,收購牌照被納入公司戰略優先級,因為它們想自己持牌,擴大業務范圍和規模。另外,貸超和助貸在持牌的情況下,也能避免法律上的合規瑕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又一家互聯網小貸擬出售!5.9億元減值虧損,打包價格僅500萬元
從2014年開始,慧聰集團陸續將小貸、租賃、銀行牌照納入囊中,并稱要“擺擂臺對抗傳統銀行”。而這只是當下小貸行業的一個縮影。在強監管、高風險的趨勢下,行業仍在加速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