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握流量密碼,到深陷“低俗營銷”漩渦,安踏是如何把自己玩成“全民公敵”的?
文|恒心
來源|博望財經
一度抓住營銷密碼的安踏體育(2020.HK)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只可惜身份由“贏家”轉變為“輸家”。
憑借“奧運贊助+廣告營銷”的手段,安踏體育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一句“安踏,永不止步”響徹大江南北。
歲月的車輪滾到2022年,冬奧會中,上到國際奧委會官員、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下到中國運動員谷愛凌,無一例外都身穿安踏服裝,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博得無數眼球,可謂是搶奪運動鞋服行業的一把利器。
的確,安踏體育在廣告宣傳方面從不“吝嗇”,2021年相關支出高達61億元,遠超同行。
在流量密碼、巨額營銷的加持下,安踏體育去年在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上首度超越阿迪達斯(ADDDF.OO),今年年初甚至提出“超越耐克”的小目標。
然而,在追夢的進程中,安踏體育卻不慎“翻車”了。
近日,一款新品女鞋的海報宣傳圖登上媒體熱榜,被網友直指“打擦邊球”“低俗營銷”。
海報中,女模特將鞋底對準鏡頭,鏡頭角度微微上揚,鞋底縫隙正對女性大腿根部。不少網友表示,“沒有見過男模特這個姿勢展示鞋底”,并且還附上了男模特展示鞋底的照片。
資料來源:微博。
據悉,安踏不僅將這款新品“喵喵鞋2.0”作為商品宣傳圖,而且將其放在品牌官方網店的首頁。
隨即安踏官方網店客服火速做出回應,表示“模特照我們在發布當天已經下架,未做好宣傳物料管理是我們的失誤,后續會避免此類問題”。目前上述海報已下架。但是截至發稿日,安踏官方尚未公開表態。
起初以“高性價比”破圈的安踏體育,如今已實現從大眾到高端市場的全面覆蓋。但在“重營銷,輕研發”的戰略模式下,安踏體育整體利潤率下降,頻現“質量門”。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安踏體育自2021年下半年股價開始暴跌,由2021年8月4日的最高價189.13港元/股波動式暴跌至2022年5月26日的最低價75.75港元/股,此后稍有回調,截至發稿時股價報收83.9港元/股,短短1年間股價腰斬,市值“蒸發”約270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300億元。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此外,高盛、浦銀國際、興業證券、華西證券等券商均下調安踏體育盈利預測。其中高盛研報中表示,考慮到近期的疫情中斷和下半年消費復蘇疲軟,將安踏體育的2022-2026年盈利預測下調7%-8%,且預計零售額在第二季度將出現11-20%的不同程度下滑。
正值“618”商家促銷之際,安踏體育“翻車”代價如何?“高端夢”還能做多久?
01
”安踏+FILA“的雙輪驅動越轉越慢
紡織服裝行業存在較強的行業周期性,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終端需求不振及生產成本上漲的不利影響,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產銷增速放緩,持續處于低盈利狀態,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市場短期受沖擊較大,紡織服裝企業業績進一步承壓。2021年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行業逐步回暖。
運動鞋服是紡織服裝業細分行業,近年來規模穩步擴張,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生下,國民的運動健身意識提升,這也加速提升了體育運動的滲透率。據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行業總營收同比增長18%至3718億元,增速處于近年來相對高位,并預計隨著全民運動理念的不斷深入,未來中國運動鞋服行業的規模將繼續擴大。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行業CR4為24%,屬于低級中競爭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際與國內品牌市場逐步重合,運動鞋服市場存在競爭加劇的風險。
據公開資料顯示,安踏體育成立于1991年,是國內知名運動鞋服品牌企業,主要從事運動鞋服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業務,產品主要包括運動鞋、服裝及配飾。目前安踏體育實施多品牌戰略,旗下擁有面向大眾市場的專業運動品牌安踏、定位于中高端運動時尚的FILA及其他品牌。
資料來源:開源證券研報。
成立之初的安踏體育,在進行OEM業務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全國銷售網絡,之后通過“廣告投放+奧運贊助”的方式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2009年從百麗手中收購了意大利品牌FILA的中國業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然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隨后于2013年正式由品牌批發模式向品牌零售模式轉型;2016年至2017年先后孵化多種新品牌,2018年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和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價值零售理念,2020年提出主品牌的DTC轉型,次年發布主品牌五年戰略及贏領計劃。
目前安踏、FILA作為安踏體育主品牌,是收益主要貢獻者。截至2021年底,安踏在全球的店鋪數量為9403家,FILA的店鋪數量為2054家。
2021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業總收入494.35億元,同比增長38.84%,首度超越阿迪達斯的343.4億元,僅次于耐克(NIKE.N)的510.2億元。
其中,安踏收益同比增長52.5%至240.12億元,占總收入的48.7%;FILA收益同比增長25.1%至218.22億元,占總收入的44.2%。
對于安踏收益的大幅增長,安踏體育解釋稱,“主要歸因于DTC模式帶來的收益猛增”。據財報顯示,安踏體育DTC收益同比增長484.7%至85.54億元,占安踏總收益的35.6%。
然而,“安踏+FILA”的雙輪驅動如今越轉越慢,經營利潤率在下行。
2021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業利潤109.89億元,整體經營利潤率為22.3%,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安踏經營利潤率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至21.4%,FILA經營利潤率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至24.5%,均處于近四年來最低水平。
對此,安踏體育解釋稱,“主要是DTC新模式使得店面租金及員工成本都有所上升,廣告費用的投入也比較大”。
02
“輕研發”模式與"高質量"夢想南轅北轍
的確,安踏體育“重營銷”毋庸置疑。
據安踏體育2021年年報顯示,全年銷售總成本同比增長近三成至189.24億元,營業開支同比大幅增長逾六成至206.81億元,其中銷售及分銷開支177.53億元,行政開支29.28億元。
近年來安踏體育不斷加大營銷支出,2017年至2021年相關支出分別為17.69億元、29.16億元、35.96億元、35.51億元和61.17億元,累計大幅增長245.79%,五年廣告宣傳費近180億元。
對比李寧、特步、361度,2021年營銷支出分別為17.8億元、10.29億元和6.04億元,合計僅34億元,被安踏體育甩開十八條街。
另一方面,主打高端市場的安踏體育卻輕研發,研發遠不及營銷開支。
2017年至2021年,安踏體育研發費用分別4.84億元、6.03億元、7.8億元、8.88億元和11.35億元,雖保持持續增長,但與營銷開支相比無疑相形見絀。此外,安踏體育研發活動成本比率(研發費用占收益百分比)也從2017年的2.9%下降0.6個百分點至2021年的2.3%。
相反,耐克、阿迪達斯十分重視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占總收入的10%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朱迪認為,“品牌的概念能否持續,很重要的是設計和質量是否過關,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本質上,營銷是接觸消費者的重要手段,但要真正留下消費者,就必須過硬的質量,而這與研發投入密不可分。
“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下,安踏體育因質量問題頻頻“刺痛”消費者。
03
深陷“炒鞋”風波,頻現"質量門"
近年來本土運動品牌可謂盡享福利,迎來“風口”。
無論是國內經濟高速發展、迎來政策暖風,還是消費群體的變化,本土運動品牌備受關注。但在享受國潮紅利的同時,包括安踏在內的部分品牌的表現屬實令消費者“寒心”。
就拿炒鞋為例,在得物App上,安踏的多款球鞋售價出現異常飆升情況,其中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閑板鞋白黑款發售價格是499元,去年3月下旬的交易價格還維持在1500元上下,次月便飆升到了最高4599元,漲幅高達8倍之多。
資料來源:得物App。
針對國貨品牌“炒鞋”事項,人民日報等多家官媒紛紛發聲批評稱,“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炒鞋者“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
無獨有偶,除“炒鞋”風波外,安踏還因產品質量問題多次被打到聚光燈下。
就拿2014年安踏與籃球明星克萊-湯普森簽訂合同一事為例,彼時雙方簽下價值1800萬美元的代言合同,此后克萊-湯普森只穿安踏品牌。但在2019年NBA總決賽上,穿著安踏KT4球鞋上場的克萊-湯普森投籃后突然受傷休戰,引發網友對安踏的產品質量質疑。
另外,筆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安踏”,會檢索到2323條投訴量,消費者多反映在安踏專賣店所購買的跑鞋質量差,悶腳臭腳,還存在開膠、鞋孔斷裂等現象。
據近期一位名為“瞌睡的菠蘿蜜”的消費者投訴中顯示,“本人5月3日收到球鞋,5月4日下午7點試穿準備打球,在第一次系鞋帶過程中發生鞋孔斷裂問題,聯系商家處理,商家反應是人為問題,沒辦法處理,可以從鞋孔處看出,鞋孔斷裂面并不齊,明顯是由于鞋孔質量太差,系鞋帶過程中發生斷裂!”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當然,遇到質量問題的不止他一位消費者,還有一位消費者反映稱,“4月23號買的鞋,平時穿39的鞋,買的38.5的都大,申請換小半碼的,今天收到發現有一只各種瑕疵,臟的地方擦不掉是膠水,還有開膠,多膠的地方,聯系客服就說補10塊錢買膠水粘上,300多買的商家就這態度,一直發話術”。
很顯然,安踏體育產品質量飽受詬病,加之正值天貓618預售黃金期營銷“翻車”,無疑會給品牌形象造成無法泯滅的損失。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認為,“重營銷輕研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內運動品牌需要加快加大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在運動時尚、運動休閑等服飾領域規模突破再大也只是‘流行地’,在鞋類和運動材料上的研究突破才是更加‘持續長遠地’?!?
實現“趕超耐克”重點在于“高質量”,而并非靠著“低俗營銷”,安踏體育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從手握流量密碼,到深陷“低俗營銷”漩渦,安踏是如何把自己玩成“全民公敵”的?
憑借“奧運贊助+廣告營銷”的手段,安踏體育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一句“安踏,永不止步”響徹大江南北。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