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業績跳水,20萬股民三問?
出品/公司研究室大消費產業組
文/淮上月
2月23日,一度被稱為油茅的金龍魚(300999.SZ),開盤后股價大幅下跌,最大跌幅接近10%,收盤時下跌4.45%,收出了長下影線。顯然,公司股價下跌后,有部分資金進場接盤。金龍魚股價的下跌,與頭一天晚上公司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有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2.3億元,利潤總額61.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0億元。公司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0.9%。

這個業績快報一發布,網上股吧里就炸開了鍋。畢竟,截至2022年2月10日,金龍魚的股東人數高達20.40萬,也就是說,至少有20萬中小投資者被套在了里面。雖然不少人對公司業績沒抱多大預期,但30%的凈利潤降幅,還是出乎預期。
公司研究室仔細分析了金龍魚的這份業績快報,客觀地說,內容雖然不多,但信息量不小,年度營收增長、利潤下滑、資產變動說明都很清晰,原因也很實在,公告本身應該說沒啥可指摘的。當然,這是作為旁觀者的感受,深套其中的投資人自然不一樣,他們對股價下跌的焦慮也在情理之中。那么,該怎么看待金龍魚目前的業績?又如何看待金龍魚股價的高市盈率?最后,如何看待私募大佬林園的不斷加倉與與公募基金的一哄而散?
01業績正不正常:IPO時壓貨給經銷商?原材料上漲吞噬利潤?

公司研究室瀏覽了金龍魚在東方財富與雪球股吧里的留言帖后發現,對于這只曾經的油茅的業績,股民們有的感覺正常,有的充滿疑慮。
感覺正常者認為,金龍魚近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大豆為代表的原材料漲價吞噬了利潤,由于米、面、食用油等生活必須品的毛利率本就低,靠走量來擴大利潤,不像茅臺等高端白酒對原材料漲價不太敏感,而且可以隨時漲價消化成本,因此,原材料漲價公司利潤下滑是正常現象。
充滿疑慮者倒不是不認可上述觀點,而是懷疑金龍魚當初IPO時,為了上市很可能與經銷商配合,刻意優化了財務數據。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在營收規模增幅較大的情況下,金龍魚合同負債較上年同期下降了不少。這意味著什么?懷疑者認為,因為經銷商可控,2020年為了協助金龍魚上市,讓報表好看,經銷商合力“抬轎”支付了更多的預付款,承接了遠超平常的銷量。上市后,沒有了“抬轎”需求,所以這個數據就下來了。

02估值高不高:薄利多銷行業70倍市盈率太高?1.3倍市銷率已經很不錯?
除了業績下滑原因的爭議,公司研究室發現,貼吧里爭議最多的就是金龍魚目前的估值。截至2月23日收盤,金龍魚每股報收54.36元,市盈率(動)71.33倍。
于是,不少人認為,對于一個薄利多銷的行業,金龍魚的市盈率太高了。何況,業績快報里也說,公司廚房食品的產品結構中,毛利率較低的餐飲渠道產品的銷量占比提升;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疲軟影響下,公司中高端零售產品銷量受到沖擊。
反對者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影響金龍魚股價的邏輯主要在于原材料價格,跟多少倍市盈率關系不大。金龍魚的年收入已經達到2000億以上,市銷率才1倍多一些,2022年營收應該還會增長。按照這種收入規模,只要是銷售價格稍有增加或者原材料價格回落,會立刻使得利潤大幅增長,那樣市盈率會立刻降下來,所以市盈率這個指標對金龍魚這樣的公司意義不大。

03抄不抄作業:林園被套不斷加倉到450萬股,公募基金一哄而散?
業績快報出來后,重倉金龍魚的私募大佬林園再次躺槍,不少人嘲笑他看走眼了,持倉接近450萬股,按買入時間計算已經腰斬,可謂深度套牢。“怕高就是苦命人。”林園的這句名言也被人拎出來冷嘲熱諷。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林園這種私募基金的投資理念與持股周期,與普通散戶幾乎沒有可比性。從短期看,林園確實深度套牢,但從長期看,還不能就此斷言他對金龍魚的這筆投資失敗,因為他不僅還可以逢低補倉攤低成本,而且,可以堅守,直到大消費的下一個風口到來。
與林園的堅守相比,公募基金則真的像是烏合之眾,在金龍魚的投資上,屬于典型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公開信息顯示,金龍魚剛上市不久,被市場追捧為油茅,股價連續上漲,公募基金也是一哄而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募基金高達2038家,持倉3400多萬股,占流通股比例5.70%。到2021年6月30日,這個數字變成295家;到2021年年底,僅剩6家。這么劇烈的倉位變動,很難讓人想象,這些公募基金在堅持所謂的價值投資。

猜你喜歡
追覓發布頭皮護理吹風機D10 驅動頭皮養護體驗革新
追覓科技舉辦“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為主題的2024年全系新品發布會,推出個護重磅新品——追覓頭皮護理吹風機D10。
公司研究室
共127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