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醫保險違規被罰11萬 背后微醫控股IPO已擱淺 關聯永保保險多次被罰
11月9日,銀保監會在官網公布了兩張罰單,對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滴保”)和微醫(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醫保險”)分別罰款120萬元和11萬元。
處罰公告顯示,兩者均存在的按照“首月0元”、“首月3元”銷售保險產品的情況,屬于“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規。
新經濟觀察團調查發現,其中微醫保險背后即為微醫控股,今年4月1日遞交赴港上市招股書,但目前已經失效。微醫集團2018年至2020年三年處于虧損狀態,健康維護服務貢獻6成營收。微醫集團還持有永保保險的股權,后者同樣多次被罰。
01
微醫保險違規被罰11萬 銀保監會多次提示相關風險
處罰公告顯示,微醫保險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違法行為:
銀保監會指出,微醫經紀通過“大家幫保險”微信公眾號銷售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心財險)承保的“大家幫百萬醫療險”產品,宣傳銷售頁面列示“首期0元”或“首期3元”等內容。根據安心財險向銀保監會備案的《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住院綜合醫療保險(2018款)》的保費計算公式,繳費方式分按月繳費(12期)和全額繳費兩種,對于按月繳費方式,投保人每期繳納保費應相同,首期不應為0元或3元。
經查,微醫經紀實際銷售“大家幫百萬醫療險”采用按月繳費方式的,首月收取保費均為0元或3元,與按照備案保險費率計算的首期應收保費不一致。
時任微醫經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周雪,對上述行為負有直接責任。上述事實,有現場檢查事實確認書、調查筆錄等證據證明。
銀保監會決定作出如下處罰:
上述微醫經紀銷售安心財險保險產品中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行為,違反《保險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根據《保險法》第一百七十條,對微醫經紀罰款10萬元,根據《保險法》第一百七十一條,對周雪警告并罰款1萬元。
事實上,10月21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曾發布《關于防范保險誘導銷售的風險提示》,這也是消保局2021年的第五次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稱,在一些網絡場景中,時有“首月0元”“零首付”“免費保障”“抽獎獲取”等互聯網保險產品廣告頁面出現,有的消費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險內容、保費繳納等情況下,便被“免費”誘導而投保。這種營銷引流模式存在誘導營銷、信息披露不當等問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易引發消費糾紛或投訴。
為此,中國銀保監會提醒消費者要清晰地認識到“免費”是誘導,極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風險。
02
微醫控股招股書已失效 三年虧光79億
雖然被罰金額遠低于水滴保險,但是微醫保險背后的股東來頭不小。
工商資料顯示,微醫(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5日,原名北京中海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17年8月1日更為現在的名字。2017年5月27日,北京中海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股東周賀玉、張雅文退出,新增股東杭州廣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廣發”)。目前杭州廣發持有微醫保險100%股權。
而杭州廣發實際控制人為微醫集團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廖杰遠。
自2018年5月起,微醫集團已經多次傳出上市消息,但均未落地。今年2月25日,路透社消息稱,由微醫集團分拆出的數字醫療平臺微醫控股(下稱“微醫”),在近期完成了超過4億美元的Pre-IPO融資,估值近70億美元,上市后估值有望達到150億美元。
最終在今年4月1日,微醫控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沖刺IPO。作為一家成立11年的醫療科技平臺,微醫背后明星資本云集。IPO前,微醫控股創始人廖杰遠持有13.49%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騰訊為最大外部股東,持有8.88%股權。其他資本還有高瓴、啟明、紅杉等等。
不過,微醫控股的IPO之路依舊不順利。港交所官網顯示,其IPO有關申請已經失效。
從業績上看,微醫控股巨額虧損,屬于“流血”上市。2018年至2020年,微醫分別實現收入2.55億元、5.06億元和18.32億元,但同期凈虧損分別為40.52億元、19.37億元及19.14億元,累計虧損超79億元,調整后虧損分別為4.1億元、7.6億元和8.7億元,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
03
健康維護貢獻6成營收 旗下永保保險多次被罰
微醫控股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塊: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2018年到2020年,健康維護服務在營收中的占比逐步增長,分別為53.9%、63.2%、61.4%。
雖然在招股書中微醫并未透露其保險業務在健康維護服務中的具體數據,但保險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雷鋒網報道,2018年廖杰遠曾透露,未來微醫將著力推進新型HMO(即“健康管理組織”)和“微醫云”這兩個板塊的建設。在2C的業務上,健康險是HMO的一個部分,微醫跟友邦深度合作。微醫療、微醫藥、微醫保互相協同構成了微醫新型HMO。
慧保天下報道稱,早在2016年,其保險業務營收占比就已經達到了30%。
而除了微醫保險,廖杰遠實際控制的杭州廣發還持有永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永保保險”)13%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這家保險代理公司成立于2011年,經營范圍包括在全國區域內(港、澳、臺除外)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等等。
企查查信息顯示,永保保險同樣多次被罰。今年8月10日,銀保監會遼寧銀保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永保保險遼寧分公司因存在以下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的違法行為,被罰人民幣12萬元。2020年11月19日,永保保險及相關負責人被廣西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共計13萬元。2020年7月10日,永保保險因存在委托未取得執業證書的人員從事保險銷售的行為,被河北銀保監局警告處分,并被罰款1萬元。
由此看來,微醫集團已經建立“醫+藥+保”的大健康管理模式,保險業務的存在意義重大。但此次微醫保險被罰,也為其敲響了警鐘,要想做大做強,順利圓夢資本市場,合規發展是必經之路。
*聲明:新經濟觀察團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