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跑路,金融機構背鍋,場景金融價值在哪
近期,某教育創始人在朋友圈公開道歉,因無力經營,培訓機構宣布倒閉,他向家長和員工道歉,并表示預收學費已無力償還。
因為課程價格不菲,一些家長選擇用信用卡、消費貸款的方式付費,課程不能上了,但是從金融機構借的款還需按期償還。
![]() |
那么,教育貸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培訓機構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可以減輕學員一次性付款的壓力。申請人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金融機構一般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履行合法合規的審批流程,申請人用款后資金直接清算給培訓機構。
筆者咨詢律師,律師指出,從培訓學校貸款的家長們與培訓學校是培訓服務法律關系,家長與金融機構之間是貸款合同關系,法律關系是相互獨立的。前者的無法履約并不導致后者的終止。所以即便學校停課了,學員仍需要按照合同還貸款。
培訓機構關門學費無法退回,這件事情本質上并非金融問題,而是教育培訓行業自身的問題。
對于家長來說,幫孩子購買學習課程時要匹配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了解培訓機構的師資及信譽,保存好培訓合同、貸款合同憑證。“事前防范做在前面,簽訂的合同中最好有甲乙丙三方,規定好三者之間每一方的權利與義務?!?
不還貸款是要影響征信的,征信關系著買房、買車甚至子女上學等諸多事情,所以,保持良好的征信對一個人的生活至關重要。培訓學校出事了,找金融機構投訴也不是一件明智的做法,金融機構同家長一樣,也是受害者。
從教育分期來說,無論家長、培訓機構,還是金融機構,都需要互相遵守秩序,履行權責。這樣才能讓更多三、四線城市的孩子享受到與一線城市一樣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經濟能力不那么強的群體有機會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升級精進,這恰恰是普惠金融的價值所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銀行招投標透露了金融大模型落地的哪些信號?
近期,一份來自銀行的千億級別大模型采購結果公布,引發不少科技公司關注。一方面,這些公告固然是金融大模型正式“走出紙面規劃”,開始落地到行業應用的信號;另一方面,綜合公告的情況亦可窺見,目前金融行業大模型談“效果”依然為時尚。《支付失敗的實際影響報告》:七成企業和金融機構受其支付失敗率困擾,每筆失敗或修復支付的平均成本達12.10美元
近日,律商聯訊風險信息(LexisNexis?RiskSolutions)發布《支付失敗的實際影響報告》,分析全球跨境付款的表現,剖釋共400名付款行業行政主管的見解。資金掮客愁了!銀行持續規范存款產品計息規則
事實上,對于資金掮客,相關監管部門一直在嚴防,至于國家是否會出重拳治理資金掮客,我們拭目以待。
WEMONEY研究室
共2665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