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農村金融不良率約為1.5%,與其整體平均水平持平
6月24日,在安徽碭山縣,由螞蟻集團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首次披露其農村金融發展情況:
成立六年,累計超過4000萬小微經營者使用了數字信貸服務,其中超過2000萬為涉農用戶,占比超過一半;過去1年,新增農村客戶中,84%為從未獲得過經營性貸款的首貸戶;涉農用戶風險水平表現穩健,不良率1.5%左右,與非涉農用戶基本持平;在金融服務最難觸達的縣域和農村地區,科技銀行的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打開局面。
“過去幾年的經驗,讓我們相信,有了科技手段,農村金融不僅可以規模化,而且是可持續的,接下來,發展農村金融將是網商銀行的核心戰略”,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說。
為了踐行該戰略,今年,網商銀行將圍繞產業振興發起“助農計劃”,通過為100個縣域的特色產業提供免息貸款等一攬子方式,助力產業帶農戶,支持鄉村振興。

100個縣域特色產業獲60天免息貸款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而許多鄉村產業的發展,受益于數字金融的“灌溉”。
因此,在此次助農計劃中,為了進一步支持這些特色產業,本月起,網商銀行將與多地政府合作,為全國100個縣域的特色產業提供免息貸款:從事該產業的農戶、電商賣家等,可以在網商銀行申請2個月免息貸款;由當地政府等選拔的1000位產業帶頭人,可以獲得全年免息貸款;所有免息貸款均可通過手機,3分鐘內完成申請和領取。

(圖:網商銀行首批支持的全國100個特色產業縣域名單)
數據顯示,許多經營性農戶貸款周期短,筆均貸款時長為3個月左右,2個月的免息貸款可以有效緩解其貸款成本。
衛星遙感技術將突破至10大果蔬產業
不僅免息貸款,網商銀行還將通過科技創新來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在去年9月的外灘大會上,網商銀行的衛星遙感信貸技術“大山雀”首次亮相,通過衛星,系統可以識別農田地塊大小、作物種類,預測產量產值,從而給予農戶相應的信貸額度。
此前,這一技術能識別的作物類型主要為糧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金曉龍表示,目前該技術正在攻堅,今年有望識別蘋果、梨等果蔬作物,從而支持這些果蔬產業帶的農戶獲得更有力的信貸支持。
在農業農村部6月公布的2021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中,網商銀行的衛星遙感助農方案成功入選。
金曉龍表示,農村金融是一個世界級難題,要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力量。
在運用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技術之前,網商銀行也曾在農村金融上走過彎路,早期,其曾通過村小二推薦,人工審核等方式服務農戶,但很快發現,人工方式風險漏洞大,不良高企,虧損額一度達到五六千萬元。但是,獲得科技突破后,目前,其農村金融不良率已經與其整體平均水平持平,在1.5%左右,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1/3涉農區縣與網商銀行簽約合作
網商銀行以普惠和科技為特色的農村金融發展路徑,正得到大量縣級政府的廣泛支持,截止6月,有超過850個縣域政府與其達成了普惠金融合作,占全國涉農縣區的1/3。今年,預計這一數字將突破1000。
素有“世界梨都”之稱的安徽碭山縣是當中的一個代表,碭山以水果為支柱產業,全縣100多萬人口的主要收入都來自于水果生產、加工和銷售,是全國數字化程度領先的涉農縣。自2019年與網商銀行深入合作,目前碭山超過21萬農戶已獲得網商銀行提供的無接觸貸款。“碭山梨”也是此次網商銀行“助農計劃”重點支持的100個縣域特色產業之一。
“隨著縣域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金融正滿足了新經濟的需求,這次網商銀行助農計劃在碭山的實施,將對縣域經濟和人才振興起到極大促動作用。”碭山縣商務局徐繼勝局長強調說,“碭山未來發展將有兩大重要支柱,一是科技,二是金融。”
金曉龍表示,“網商銀行需要抓住農業農村數字化機遇,成為農村金融的一名探索者,發揮自己的科技特長,讓農村的每一部手機都成為一個銀行網點。”(WEMONEY研究室 劉雙霞/編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