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銀行理財子行業報告:已占據25%銀行理財份額,“資管新勢力”如何攪動大資管格局
自2018年7月底資管新規落地,整個資管行業的變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資管新規“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的要求下,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應運而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加入給大資管時代帶來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對于銀行理財子這支資管新勢力,WEMONEY研究室在其起步之初就保持著密切關注。近期WEMONEY研究室聯合國內領先的專注于數字財富科技的比財數據科技集團旗下云技術公司新智互連云共同推出理財子公司行業專題,從多個數據維度深度剖析理財子行業的發展,希望對資管從業人員及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有所裨益。
本期報告旨在厘清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現狀,從機構情況、產品發行情況以及銷售渠道三大方面全景式展現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現狀。
第一部分 機構情況
從2019年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以來,理財子公司在2020年迎來了規模上的大幅增長,發展態勢良好。
截至2020年末,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司獲準成立,20家已經開門營業,產品存續余額達到6.67萬億,占銀行理財市場的25.79%。
在24家獲批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從股東性質看,國有大行有6家,股份制行有9家,城商行6家,農商行1家,外資合資2家。從注冊資本看,工銀理財、建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注冊資本在百億量級,分別為160億、150億、120億、100億元。
(圖1:銀行理財子公司情況)
第二部分 產品情況
新智互連云監測到,截至2020年末,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合計超過3000只,產品類型仍以固收類為主,理財產品內部風險等級集中分布在R2與R3。
下面基于數據,從6個方面詳細闡述理財子公司產品的發展情況。
1
產品發行量
截至2020年末,新智互連云監測到理財子公司目前累計發行的理財產品合計3017只,國有6大行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數量占了行業的81.74%,其中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排在前四位,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圖2:銀行理財子產品發行情況)
2
產品類型
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固收類產品超過了77%,混合類產品占比20.65%,權益類產品占比不到2%。分析來看,除了理財子公司在權益產品的投研能力方面儲備不足之外,也與當下銀行用戶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接受程度有關,市場需要時間來適應打破剛兌的大趨勢。
(圖3:理財子公司產品類型分布情況)
3
風險等級
截至2020年末,新智互連云監測到理財子公司發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集中分布在R2與R3,R2、R3產品占發行產品的97.22%,可以看出理財子公司整體風險水平高于全國性銀行及股份制銀行。
(圖4:理財子公司產品風險等級分布情況)
4
產品期限
從產品期限來看,理財子公司平均期限在12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占比最高,為65.36%,遠高于傳統銀行。其次是6-12個月期限的產品,占比21.51%。
(圖5:理財子公司產品期限分布情況)
相比較于傳統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平均期限更長,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理財子公司為了提高收益,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投向了權益類和非標類資產,這也是與公募等其他資產相比當前比較大的優勢之一。而權益類和非標類資產的期限較長,資產端的期限決定產品端的期限,因此,理財子公司更傾向于發行期限較長的封閉式理財產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經過充分的投資者教育,用戶對長期限產品的接受度在逐漸提高,也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進一步增配非標、權益類資產提供了空間。
5
產品運作模式
運作模式方面,理財子行業目前發行的產品100%為凈值型產品,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凈值化率遠高于其他銀行理財產品。按照凈值類型進一步細化,封閉式凈值產品占比65%,定開式凈值占比33.41%,開放式占比1.59%,可以看出,當前封閉式凈值產品占大多數,開放式凈值產品占比非常小。
(圖6:理財子公司產品運作模式分布情況)
6
投資起點
從投資門檻設置來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1元及以下起投的產品占比最高,為40.87%;其次是1元到1萬元起投的產品,占比32.78%。與傳統銀行相比,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投資門檻整體有所下降,這與未來銀行理財逐漸向凈值化、類公募基金化轉型的大趨勢一致。
(圖7:理財子公司產品投資起點分布)
第三部分 產品銷售情況
2020年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司產品的自營和代銷渠道作出規范,目前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辦法》明確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包括銷售本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代理銷售機構現階段為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在新規下,理財子公司除了母行渠道,接下來銷售渠道拓展的重點將是同業銀行,下面我們從數據的角度來分析下當前理財子公司的銷售渠道建設情況。
1
銷售渠道情況
從產品整體銷售情況來看,4.28%的理財子公司產品由他行渠道進行代銷,95.72%的產品未被他行代銷,當前理財子公司銷售的主力渠道還是母行。
(圖8:產品銷售渠道整體情況)
2
非母行代銷趨勢
從非母行代銷渠道的角度來看,60%的理財子公司都建設了非母行的代銷渠道,大多數理財子公司很重視代銷渠道的建設。從代銷行具體建設情況來看,50%已建設代銷渠道的理財子公司接入的代銷行渠道數量為1個,50%已建設代銷渠道的理財子公司接入的代銷行渠道數量為3-6個,其中國有大行中的交銀理財在非母行代銷渠道建設方面表現最突出,接入了6個代銷行渠道。
(圖9:理財子公司開通代銷渠道情況)
3
代銷產品情況
從代銷的產品來看,目前代銷行選擇的產品以低風險產品為主,R1、R2的產品加起來占比超過了86%。從產品類型的角度來看,超過90%的代銷行選擇了純固收產品進行代銷,也有部分代銷行選擇了風險適中的“固收+策略”產品和風險較高的混合類產品,分別占比6.25%和3.12%,代銷行會根據自身用戶特點及財富產品庫的供給情況靈活進行選擇。
(圖10:代銷產品類型分布)
結論與展望
自2019年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以來,這支資管新勢力鋒芒初露,逐漸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截至2020年底,開業的2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司產品存續余額已達到6.67萬億,已占據銀行理財市場的1/4以上。各家機構在布局涵蓋現金管理、固收(含固收+)、權益、商品及衍生品等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的同時,基于自身優勢稟賦,探索差異化發展。一方面,突出普惠金融特色,契合長期穩健增值的目標需求,多家理財子公司布局養老型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受限于發展初期在權益類投資領域的儲備不足,探索出通過掛鉤配置型指數、FOF/MOM等形式參與權益市場的可行路徑。銷售渠道建設方面,除了穩固母行渠道,拓展非母行的代銷渠道將成為理財子公司接下來的重要工作。
展望未來,財富管理需求空間廣闊,銀行理財子公司大有可為。一方面,我國居民人均財富不斷上升,2019年末人均財富約5.9萬美元;另一方面,相比于美國居民財富結構中金融資產占比70%左右,我國居民財富結構中金融資產比例偏低,僅為30%左右。在金融資產投資比例上升和無風險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憑借規模、渠道、普惠性等方面的優勢,理財子公司將在國內財富管理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
本報告數據來源為新智互連云、WEMONEY研究室整理,僅供用戶參考使用,不構成任何理財投資建議,不能作為用戶投資研究決策的依據,不能作為道義的、責任的和法律的依據或者憑證,無論是否已經明示或者暗示。
本報告不得視為新智互連云及WEMONEY研究室對用戶的任何擔保承諾,對于報告導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間接的投資盈虧等后果,新智互連云及WEMONEY研究室不承擔任何責任。
機構簡介:
![]() |
新智互連云 比財數據科技集團旗下云技術公司,技術賦能理財子公司和代銷銀行,優化提升銷售效率,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
|
WEMONEY研究室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全媒體矩陣成員,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 |
猜你喜歡
銀行理財竟然也會虧?為啥?以后還能買嗎?
只有給理財產品注入流動性活力,才能解決目前市場下用戶最大的痛點,才有利于理財市場的長遠發展。六大行理財子公司“期末考”,盈利能力哪家強?
隨著各家銀行年報的披露,六大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業績也浮出水面。2020年,國有行憑借自身實力,在理財子公司的落地行動中處于領先定位。2020年度銀行理財子行業報告:已占據25%銀行理財份額,“資管新勢力”如何攪動大資管格局
自2018年7月底資管新規落地,整個資管行業的變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資管新規“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的要求下,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應運而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加入給大資管時代帶來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WEMONEY研究室
共2676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