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公司要造木頭電池,電動汽車充電僅需8分鐘
查看詳情隨著市場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增長,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制造環保電池的材料,芬蘭一家公司計劃打造一種用樹木制成的電池。據稱,如果使用這種電池,電動汽車充電僅需8分鐘。目前,這家芬蘭公司正在與瑞典一家電池制造商展開合作,計劃最早于2025年生產出“木頭電池”。 (環球網) [原文鏈接]
-
香港與內地通關預約系統運作暢順,逾28萬人預約通關
查看詳情1月6日,香港特區政府署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香港與內地通關的網上預約系統,由5日18時起至6日8時已有超過28.6萬人成功預約,預約系統運作暢順。黃志光表示,預約系統開放時間為1月8日至3月4日,共8個星期,成功預約的市民分布在不同日期及時間內。個別口岸的某個日期及時段已滿額,但仍有其他口岸及時段可供香港市民選擇。 (央視新聞) [原文鏈接]
-
李彥宏內部反思:“馬化騰說的問題,百度也都有”
查看詳情1月3日,一篇題為“簡單之約:談機會談挑戰,新思考新要求”的文章發布在百度內網,其內容取自2022年12月末,李彥宏面向全體員工的一場內部直播,執掌百度人力資源體系的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崔珊珊主持了這場直播。直播中,有員工問及Robin(李彥宏)是否關注到馬化騰的內部講話。“騰訊的那些問題,百度也都有。”李彥宏答道,崔珊珊也補充:反腐的例子百度也經常看到,也是“嚇死人”。 (36氪) [原文鏈接]
-
杠桿資金重倉股曝光,平安銀行居首
查看詳情Wind統計顯示,1月4日共有1484只個股獲融資凈買入,凈買入金額在千萬元以上的有201只,5股融資凈買入額超億元,平安銀行獲融資凈買入居首,當日凈買入2.88億元。天賜材料、中國聯通、立訊精密獲凈買入居前,金額分別2.34億元、1.64億元、1.4億元;中國平安、人民網、五糧液遭凈賣出居前,金額分別為1.14億元、8842萬元、8639萬元。 (第一財經) [原文鏈接]
-
多地加快交通領域數字人民幣推廣,業界期待更多應用場景落地
查看詳情歲末年初,關于數字人民幣的新消息不斷。近日,天津、杭州、紹興、廣州、重慶等地均官宣數字人民幣在交通領域應用場景落地情況。展望2023年,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預計,隨著試點城市擴圍,場景不斷豐富,支付寶加入數字人民幣受理網絡,均為2023年數字人民幣試點的常態化及更大面積的普惠、便民化提供了基礎。未來數字人民幣將進一步釋放“數字化、智能化、普惠化”動能,在跨境領域的應用也值得期待。 (證券日報) [原文鏈接]
-
亞馬遜證實將裁撤略多于1.8萬個崗位,為科技巨頭最大規模公開裁員
查看詳情據報道,亞馬遜CEO安迪·賈西證實,該公司計劃在去年11月宣布和今日媒體曝出的裁員中裁撤略多于1.8萬個崗位,將從1月8日起與受裁員影響的員工溝通。賈西表示,有多個團隊受到影響,但大部分裁員涉及亞馬遜商店與人員、體驗和技術(PXT)部門。 (界面) [原文鏈接]
-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反對向科技巨頭收“流量稅”:殃及消費者,系重復收費
查看詳情據報道,歐盟正在考慮一個計劃,讓作為互聯網使用大戶的全球科技巨頭為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網絡成本部分買單。但當地時間周二,一個代表歐洲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組織公開表示,讓科技巨頭付費將會導致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出現“系統性缺陷”。據悉,這一計劃已經在電信行業引發了反彈聲浪。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
海南離島免稅消費持續回暖,元旦假期日均銷售額1.4億元
查看詳情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與海南旅游旺季相疊加,帶動海南離島免稅市場持續回暖。海口海關3日晚發布數據稱,2023年元旦假期,海南離島免稅日均銷售金額達1.4億元。海關介紹,自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4.22億元、購物旅客4.3萬人次、件數47.6萬件。人均購物金額9816元,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中新網) [原文鏈接]
-
蘋果3月1日起將提高保外電池更換價格,iPhone14前機型服務費用將增加169元
查看詳情據蘋果官網消息,自2023年3月1日起,iPhone 14之前的所有iPhone機型的保外電池服務費用將增加169元。截至2023年2月底,保外電池服務的費用都將按照當前的價格收取。據了解,蘋果還將提高Mac和iPad的保外電池更換價格。自3月1日起,所有MacBook Air機型的保外電池服務費用將增加290元,而所有Macbook和MacBook Pro機型的保外電池服務費用將增加480元。 (界面) [原文鏈接]
-
富士康將采用英偉達芯片打造自動駕駛汽車平臺
查看詳情據路透社報道,英偉達和富士康周二宣布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平臺。富士康稱,將基于英偉達的DRIVE-Orin芯片為汽車制造電子控制單元(ECU),未來將服務于全球汽車市場。富士康為Lordstown Motors生產電動汽車,并與Fisker簽訂了生產第二款車型PEAR的合同。該公司在去年10月份表示,希望最終能為特斯拉生產汽車,因為該公司正在加大電動汽車制造力度,以實現業務多元化。 (界面) [原文鏈接]
首頁
快訊